四、从实际出发,发展中国模式的养兔业

1.生产模式因地制宜,不拘一格

我国的家兔生产主要由农民家庭副业养兔和大型养兔公司组成。农民家庭养兔虽然规模不大,管理水平落后,但可以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充分利用野草、野菜和农副产品作为饲料,投资不多,占地少,能充分利用家庭的剩余劳动力,具有资金周转快、灵活性大、风险小的特点。家庭养兔在过去、现在以及将来,都是我国养兔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基本力量。

但是,投资养兔应该树立正确理念。世间的任何事情,其结果都有好坏之分,养兔也是一样,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原因主要是在观念和技术上。比如,选购种兔,有的人不注重种兔的质量,错误地认为越便宜越好,结果买进的是退化的种兔。在建舍上,有人严格按照标准建,而有人却凑合。在选购饲料上,有人严格把关,非优不买,而有人专找便宜的买等。两种态度、两种观点,必然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投资养兔业必须认清规律,即最少坚持5年以上,在投资养兔之前就应该清楚认识到风险,有价格的高峰就有价格的低谷,能否坚持住是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

2.普及养兔知识,推广研究成果

兔子是小动物,过去一直不被人们重视,养兔知识贫乏。1981年在农业部畜牧总局的主持下成立了“中国家兔育种委员会”,之后又出版和发行了《中国养兔杂志》。目前几乎所用的省市都成立了养兔协会、养兔研究所、养兔技术咨询服务中心等机构和组织。如今在各个乡镇村都成立了大量的养兔合作社,养兔的队伍得到不断壮大,所以我们一定要普及科学养兔知识,采用科学手段和先进技术,尤其是良种选育、杂交组合、饲料搭配、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等科技知识,实行标准化、科学化饲养,以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3.制定中国家兔饲养标准,推广颗粒料

我国养兔的饲养水平还较低,尤其是家庭养殖,基本上处于“有啥吃啥”的落后状况,不仅饲养周期长,饲料报酬低,而且单产低,质量差。以毛用兔的饲养为例,我国农村饲养的长毛兔饲料中,普遍缺乏兔毛生长所需要的含硫氨基酸,造成兔毛的产量低、等级低;还有的养殖户用原粮(如稻谷、玉米、小麦等)喂毛用兔,结果是兔子只长膘不长毛,甚至导致消化道疾病,不仅浪费粮食,兔子也没有养好。

同样成分的配合饲料,其形状不同,饲养的效果也不同。据试验,兔子吃颗粒料比吃粉料在生长速度和饲料效能方面都高,而且兔子喜欢吃,饲料浪费也少,营养成分更合理,所以要推广颗粒料。

4.因地制宜建立商品基地

目前,我国肉用兔和皮用兔主要集中在北方的一些省份,以提供出口的冻兔肉和商品兔皮。毛用兔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我国应该在调查品种资源、饲料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气候条件和传统习惯、技术条件等因素,制订全国统一的家兔品种区域规划,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肉、皮、毛兔的商品基地,以保证提供优质的商品兔肉、兔皮、兔毛,满足国内消费和外贸出口。

5.开展兔产品的综合开发,提高经济效益

加工销售是家兔产业化发展和适应市场需要的前提,对养兔业生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除了满足传统的外销出口之外,还必须立足于国内的综合深加工利用,以提高养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近年来实行的以销促产、以销定产已经成为养兔业生产的基本原则。如果以原料的形式出口,不仅不经济、不合算,而且容易受到国际市场变化的冲击。进行兔毛生产深加工,其经济效益是显著的。如生产精纺兔毛衫、精纺呢绒、毛毯、毛线以及护膝、护腰等医疗保健用品。兔毛和羊毛混纺,兔毛与腈纶、麻、丝和棉等纤维混纺和交织。

除了传统的兔肉出口,还进行兔肉深加工,如生产红板兔、熏兔肉、胡子兔、五香兔头、熏兔腿等美食品种。

兔皮除了以原料出口之外,做成獭兔皮服装,也会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6.转换外销经营机制,实行养兔统一成交

前些年,兔毛收购、出口混乱。给广大的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影响了养兔积极性。经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实行了“兔毛统一收购标准和统一成交”,使得我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兔毛生产国和出口国的养兔业得到了健康发展。

7.养兔的经济效益分析

养兔的规模可大可小,再加上饲料来源丰富,饲养管理技术简单,所以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每只母兔1年可繁殖5~6窝,每窝产仔6~8只,能够成活5~6只,饲养90天即可出栏25~30只商品兔,每只商品兔体重可达2.5kg左右,按照每千克7.00元计算,则毛收入可达437.5~525元,年可获利300~500元。故群众中流传有:“家养3只兔,不愁油盐醋;家养10只兔不愁棉和布;家养百只兔,走上致富路”的说法。在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应因地制宜发展养兔业,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