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成衣的起源

“成衣”是近代服装行业中的专业术语,可以说,人们日常穿着的大多数服装都属于成衣,但“成衣”一词,一般用于强调和区别非工业化生产的服装,是较为专门化的表述形式。

成衣作为服装大概念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及属性相比较于服装,已发生很大的变化。成衣依托于机械化的大工业,凭借着批量化生产的可塑性,成为了服装市场的主流产品。为了更好地理解成衣,我们需要了解成衣的历史,正所谓“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纵观成衣发展的整个过程,成衣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经历了萌芽、出现、转折及黄金时期。本节详细阐述了成衣的起源,从成衣的出现、成衣发展的转折期、我国成衣业发展现状这三个角度展开分析。

“成衣”这一词汇的出现,是相对于“时装”而言的。成衣最初的出现,缘于服装界最高地位的高级时装日益让位于高级成衣的过程,服装的贵族化也就逐步被大众倾向的、批量生产的成衣化代替。工业化生产奠定了成衣设计上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简洁明快的、高度功能化的、平民化的适合于机械大生产的服装风格。

一、成衣的出现

成衣的历史并不遥远,它是近代随着机械化大工业的出现和发展才出现的一种生产现象。

成衣最先出现于18世纪70年代的欧洲,由巴黎一家裁缝店始创。而在此之前,17世纪中后期欧洲较早就出现了服饰配件如领巾、帽子、手套、鞋子、女用胸衬的“成衣”化生产。服饰配件一定批量的生产开创了成衣生产的先河,为其奠定了基础。

真正意义上的成衣生产始于19世纪。19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兴起——工业革命开始普及。英国人托马斯·逊特发明了手摇链式线迹缝纫机;19世纪30年代,法国人巴特勒米·西蒙纳制造了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链式线迹缝纫机;50年代,美国人胜家发明了第一台电动缝纫机,并成立胜家缝纫工厂,大量生产新的缝纫机。缝纫机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由于工厂导入缝纫机设备,使得成衣批量化生产进入新的发展期,同时化学染料、人造丝的发明也推动了成衣的快速发展。

这个时期,成衣在欧洲的发展并不乐观,阶级差别把人分为多个等级,每个等级对于着装的要求有着法律方面的严格规定。服装的样式明确传达出人们在社会中所处的阶级以及具体角色,并且服装的装饰性大于功能性。此时的社会大环境不适合成衣的发展。

1858年,英国人查尔斯·弗雷德里克·沃斯(Charles Frederick Worth)在巴黎开设了第一家高级时装店,开创了高级定制的先河。沃斯创造性地摸索出一套高级时装的设计、经营与为顾客定制的方法,并形成以高级时装设计师个人命名的时装屋,为法国的高级时装文化首开先河,沃斯也成了高级时装工作体制的创始人。沃斯于1872年、1898年设计的舞会长裙与婚纱礼服,如图1-1、图1-2所示,现真品存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图1-1 沃斯于1872年设计的舞会长裙

图1-2 沃斯于1898年设计的婚纱礼服

随后高级时装店在巴黎掀起了热潮,其主要服务的对象是上层社会的名流。高级定制开始在欧洲、美国成为上层人士的主流。至1867年为止,沃斯时装店已拥有1200多名职员并向全世界出口服装。

法国因高级时装的支配地位,其成衣业的发展相比于美国、英国和德国缓慢落后。

在19世纪40年代,美国成衣的需求量由于西部的淘金热而大增。牛仔裤就是伴随着淘金热而诞生的。由于牛仔裤当时是为淘金工人所设计的,最初的剪裁十分宽大,以便于工人活动,裤子上的每个细节都是为工人考虑的,如图1-3所示。

图1-3 19世纪40年代时的牛仔装

劳动者、种植园奴隶以及许多单身汉都需要便宜的服装。但这时的服装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并不规范的和很多手工制作的“批量制造”,制作仓促且很不合体。之后缝纫机的发明和南北战争大大推动了成衣生产。妇女们来到中心地区工作,为士兵制作军服,经过集中努力,逐步建立了标准化的尺度系统,又被公众所接受。1880年,男装成衣业已经基本确立。女式服装的生产最早记载大约在1859年,当时的统计数字说明,总共有5379名工人主要从事女式外套、披巾和有裙撑的裙子的生产。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从事服装工业生产的工人主要是东欧移民,其中多数人在他们的国家已经学会了裁剪技能。90年代连衣裙的需求增加大大推动了女式成衣业的发展。到了1900年,2070家女式服装厂总共雇用了96000名工人。

美国早期的成衣制作通常承包给妇女,让她们在家里缝制。一些公司有自己的工厂,但是这些“内部”车间的工作条件极其恶劣,工人的生活环境肮脏、工作时间很长、工资收入低微。美国当时的服装业整体上都默默无闻,从制造商到裁缝师都并不像后来那样有影响。相反,法国进口的时装则影响较大,形成了当时人们追求与抄袭的潮流。

二、成衣发展的转折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掀起了世界范围的女权运动,引起了服装界的巨大变革,使服装由装饰性产品转向功能性产品。女性解放的浪潮,使得职业妇女人数剧增。男女平等的思想使当时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工作,因此产生了大批经济独立的女性。外出工作的收入足以使女性生活自立,但也因此使她们自己缝制衣服的时间大大减少了。于是女性开始求助于成衣的供给,成衣市场便得到了发展。正是由于妇女在社会中工作的缘故,需要有适应工作的功能性强的实用女装,所以出现了上班服、工作服之类的机能性的服装。这只是改变的开端,富于机能性的女装在女性生活中的确立,标志着服装的成衣化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进一步推进了女装的变化与发展。二战前,女装就已经出现缩短裙子和夸张肩部的机能化倾向。战争爆发后以及整个战争期间,女装完全变成了一种实用性很强的男装化的现代样式,如图1-4、图1-5所示。

图1-4 二战后男装化的女装样式

图1-5 二战时期机能化的女装样式

20世纪40年代开始了成衣的快速发展。二战的爆发促使女装完成了历史性的转变,并形成了女装现代着装国际惯例。美国成衣业战后发展较快,并逐步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号型系统,对后来全世界的成衣服装有深远影响。

20世纪50年代,在高级时装达到巅峰状态的同时,成衣产业也在发展,且已具备了成衣生产体系。1954年已出现了成衣的词语和概念。当时一些前卫设计师已敏锐地看到了成衣业对高级时装的冲击,比如时装设计师杰奎斯·菲斯(Jacques Fath)、皮尔·卡丹(Pierre Cardin)。

20世纪60年代,风靡全球的“年轻风暴”强制性地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包括上层阶级的女性在内,西方世界女性的着装观全面受到这股反体制、反传统的全新思想的冲击和洗礼。年轻一代给服装业输入了活力、自由和平民意识,从而使世界各地的女性不必再紧盯着巴黎高级时装,她们可根据自己的喜爱、个性和体形,自由选择组合服装,时代的潮流为之一变。法国巴黎的高级时装业在“五月革命”“年轻风暴”“罢工浪潮”下受到严重打击,许多高级时装店纷纷关闭。高级时装一统天下的局面彻底告终。在高级时装业遭受严重打击,穷途末路之际,高级成衣业蓬勃兴起,从此历史进入了高级成衣时代。这标志着当时整个社会体制的大变动,服装成了大量制造的“标准化成品”。时装设计师杰奎斯·菲斯可以说是20世纪60年代高级成衣业的先驱。而皮尔·卡丹则提出了“成衣大众化”的口号,将设计的重点偏向一般消费者,使更多的人穿上时装,率先建立了自己的高级成衣市场。

在进入动荡的20世纪60年代后,欧洲的文化中心受到挑战,欧洲文化受到黑人文化、土著文化、亚洲文化的强烈冲击,逐步趋向多元化。高级成衣同样地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以高田贤三、三宅一生为代表的亚洲设计师开始进入欧美时尚界,并站稳脚跟,成立了自己的高级成衣品牌。

全球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高速发展,时装贸易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点。无论是奢华昂贵的高级时装,还是针对大众消费者的成衣,都出现了极大的需求增长。女性更广泛地加入社会中的各种角色,服装在款式、材料、品牌等方面越发多元化,成衣业空前发展。

可以概括地说,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进入成衣化阶段,欧洲各国要到50年代,日本及其他西洋服饰文化圈以外的要到60年代后。20世纪是成衣业发展的转折期,之后成衣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以美国、英国、法国为主的欧美国家的成衣业发展日趋成熟,如今它们的成衣设计已相对成熟,对我国成衣设计的发展有深刻影响。

三、我国成衣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服装工业几乎是在无品牌的状况中发展起来的。直到近20年,才出现一些大众品牌,这些民族品牌的发展过程,充分证明我国的服装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历尽了磨难和洗礼。

从解放初期到1978年,我国的服装企业采用手工和半机械化手段进行生产,产品以内销为主。在这段时间内服装的成衣化水平很低,出口服装品种少、档次低。

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使得服装工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服装工业已经形成国有、民营、股份和中外合资与合作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生产、教育、科研、信息配套,以大中型企业为骨干、小企业为重要力量的服装工业体系。其发展趋势正式走向国际加工和自主设计生产并重的新阶段。

自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10年间,由于国际竞争的加剧,著名品牌纷纷登陆上海。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商业街旁林立着品目繁多的国外品牌服装专卖店,如鳄鱼、皮尔·卡丹、古驰等,数不胜数。服装品牌专卖店、连锁店几乎是在五年内平地而起,致使曾经引领中国风骚的老品牌和意欲引领新风骚的品牌纷纷落马。例如,有着七十多年历史的培罗蒙品牌,曾经号称中国最好做工的西装品牌,由于体制等综合的原因,以致品牌形象老化,品牌传播不力。与之类似的培蒙品牌,也难以担起西装品牌的大旗。以衬衫工艺著名的开开衬衫,几乎沦为地摊货,无论价格还是款式都已经没有任何强势的竞争力。面对中国这个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国外服装企业敏锐地嗅到了契机,在中国服装企业还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时,便给国内服装产业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国内市场被90%在中国制造的外国品牌所占领,国内服装企业竞争停留在比较低的层面上(主要还是停留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成衣业开始进入品牌化的初级阶段。以我国轻纺工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为代表的服装企业率先迈向成衣品牌化之路,如报喜鸟、太平鸟、杉杉等服装品牌。我国成衣产业,经过十几年来红红火火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服装产业链。

21世纪初欧美经济衰退,服装订单减少,我国服装出口下滑,对欧美市场依存度高的企业陷入困境。然而,虽然国内市场单一,不能改变国际需求萎缩的大环境,但却可以提升“中国制造”的出口竞争力。因而在国际市场上,我国成了世界第一的“服装出口大国”。随着产业回暖,边境贸易异军突起。

同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时尚产业的兴起,我国自20世纪后期起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设计师,并创造出自己的原创品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师有张肇达、刘洋、吴海燕、马可、曾凤飞等。设计师品牌的崛起对于推动我国成衣产业和衣着消费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时至今日,成衣已成为人类社会服装模式上的主流,并且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广大群众而言,他们触手可及的是大众成衣。大众成衣不同于高级时装和高级成衣,它以成衣技术为基础,不同程度地结合艺术、时尚设计,但艺术、时尚含量最低,且市场上不同品牌的艺术性、时尚性不等,部分大众成衣甚至没有艺术与时尚成分。大众成衣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使得部分大型大众成衣品牌开始利用艺术设计、时尚元素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有些品牌的服装艺术性甚至不亚于高级成衣。

然而,我国目前的流行资讯依然主要来自于国外的大型时尚流行机构,迄今为止鲜有具备国际知名度的成衣品牌。与此同时,国内市场中各种高档品牌成衣的消费需求,促使成衣企业愈发积极地通过打出自己的品牌,提高附加值。但是,从国际、国内创立品牌的历史来看,一个成熟品牌的创立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成功的。一些国际顶尖成衣品牌均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品牌历史,而我国大多数成衣品牌却是在近20年内创立的。虽然我国成衣设计市场已经逐步活跃,却依旧以“哈日”“韩流”“欧美风”等为主,很多成衣设计企业存在抄袭的问题。更有甚者,一些设计师滥用“拿来主义”,导致成衣设计领域“换汤不换药”的问题始终存在。在我国现今的成衣市场中,新的设计理念与新的发展机遇正有待被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