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内蒙古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从2000—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增长速度趋于放缓。图3.1显示,内蒙古自治区GDP的增速从2006年的18%逐年下降至2015年的7.2%,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明显,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档,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模式。

图3.1 2006—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资料来源:《内蒙古统计年鉴(2016)》。

3.2.1 内蒙古第一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体看来,内蒙古农业发展的优势主要在于土地资源优势。内蒙古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是全国的3.28倍,人均劳动生产率是全国的1.45倍。区域内农业初步形成以乳业、肉制品、绒、马铃薯、甜菜、草场饲料、沙产业和粮油果蔬多元化发展格局,其中牛奶、肉类、玉米、马铃薯产量均位于全国前列。此外,自治区还拥有一批先进的农业加工企业,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分别有38家和403家,农畜产品驰名商标45件,农产品加工输出能力稳步提升,已初步形成农业发展的产业集群优势(3)

3.2.2 内蒙古第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图3.2反映,2015年农业增加值相比2001年的20.9%,下降了11.1%,占比9%,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增加值相比2001年的38.3%,上升了12.7%,占比51%,工业的上升呈现出波动状态;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相比2001年的40.8%变化不大,占比40%,基本呈现出较为稳定状态。三次产业结构从2001年20.9∶38.3∶40.8,调整到2015年的9∶51∶40,完成了从第一产业主导经济发展转变到第二产业支撑经济发展的模式,进入了工业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

图3.2 内蒙古2001—2015年三次产业贡献率(%)

资料来源:《内蒙古统计年鉴(2016)》。

自治区实行的策略是将产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园区不断向城市靠拢的方式,通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已经形成了以国家级开发区为引擎点(9个)、省级工业开发区为主体(55个)、盟市级和旗县级开发区(31个)为补充的园区发展格局,集聚效应和示范作用已经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内蒙古战略新兴产业的工业生产总值已经达到682.63亿元,占全区工业生产总值的11.8%。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4.2%。其中,呼和浩特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的通信、电子信息产业已初具规模,武川、裕隆、鄂托克蒙西工业区的新型建材产业成为全省建材生产示范基地,乌兰察布的风电产业已经成为全国清洁能源生产示范基地,呼和浩特和赤峰的医药和生物技术产业链正在形成。图3.3反映,内蒙古工业增加值从2001年的541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7939亿元,增长速度较快,2015年全区第二产业总产值在全国排名第13位。

图3.3 内蒙古2001—2015年工业增加值(亿元)

资料来源:《内蒙古统计年鉴(2016)》。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已逐渐打破以能源型、资源型为主的单一工业结构,重化工业和高新技术工业共同发展局面逐渐形成。第二产业发展呈现出传统产业、能源产业与战略性技术产业多元化、多层次、多方面的发展格局(4)

内蒙古地理环境具有东西狭长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西部、东部两个较为成熟和发达的工业经济区单元。其中西部经济工业区以包头市、呼和浩特市、赤峰市、鄂尔多斯市为核心,逐渐带动阿拉善、己彦法尔、兴安、通辽等相邻几个盟市的工业发展,大部分煤化工业与农畜产品在此加工生产,这一地区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带与重要组成部分。依托资源优势、政策优势、资金优势和地理优势,目前,“呼包鄂”一体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依托区域地缘优势,“东部经济发达区”不断加强与东北亚经济圈的合作,在环渤海经济圈、东北经济圈的辐射下,不断增强自身实力。目前,东部工业经济区正在持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业园区整体承载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能源结构升级,推动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迅速发展。

3.2.3 内蒙古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表3.1反映,内蒙古2000年第三产业占比为39.3%,而全国同期为39%,略高于全国水平,但是,2010年以来,内蒙古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低于全国水平,并且,差距越来越大,2015年,内蒙古第三产业占比为40%,而全国同期为50.50%,差距高达10.5个百分点。因此,内蒙古第三产业发展规模不大,2000年以来,大多数年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图3.4)。

表3.1 全国、内蒙古2000—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对比(亿元,%)

资料来源:《内蒙古统计年鉴(2016)》。

图3.4 2001—2015全国、内蒙古第三产业贡献率对比(%)

资料来源:《内蒙古统计年鉴(2016)》。

内蒙古第三产业的优势部门在商业贸易、旅游业和服务业方面,金融业发展缓慢,缺乏支柱型的第三产业。旅游业是最具有风俗特点的服务业,但缺乏深度开发,且位置分散,整体规划性较差。

3.2.4 内蒙古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内蒙古与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其对外贸易地区主要集中在边境口岸地区和自治区的主要城市。随着我国北疆开放战略的逐步推进,内蒙古处于我国北疆的地理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外贸总额虽然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有所波动,但基本上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见图3.5)。2005年内蒙古外贸进出口总值为51.62亿美元,2015年为127.84亿美元,增长速度较快。作为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内蒙古被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范围,在新的形势下,内蒙古对外贸易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图3.5 2005—2015年内蒙古进出口贸易对比(亿美元)

资料来源:《内蒙古统计年鉴(2016)》。

3.3 内蒙古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分析

内蒙古地区既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全国贫困地区之一。虽然经济在最近十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主要表现为:

3.3.1 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内蒙古自治区轻工业过轻、重工业过重;大型上市企业配套项目太多,小型企业配套支撑太少;能源、冶金、化工、煤炭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过大,高附加值、低污染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过小;面向终端的服务产业延伸不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落后、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消费对经济贡献较小、出口乏力等问题突出。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重化工业产出过剩、需求不足和结构体系不合理的问题更加突出,内蒙古自治区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面临的难度更大。

现阶段,推动内蒙古工业发展的引擎是煤炭产业,占第二产业生产总值近一半左右,由此产生了产业布局的单一问题,且在短时间内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产业格局。资源密集型工业占比过大会对非资源型的工业产生挤出效应,从而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工业发展落后的局面,多为通过资源开采得到廉价的原材料产品、通过初步加工得到廉价的初级工业品,长时间会形成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而这种模式会造成工业布局单一、生态环境成本高、经济不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此外,虽然政府积极主动推进产业转型,支持发展服务业,但给予新产业的资金投入量不足,对服务业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在传统优势工业的影响下难以流向第三产业,使资金得不到高效的利用。

3.3.2 自治区创新能力低下,创新动力不足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内蒙古自治区的技术创新发展能力处于劣势,产品研发制造能力较差,工业主要集中在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产业及其他矿产工业、化工工业、乳制品产业,而高科技产业产量少,产值低。内蒙古仅比新、藏、宁、青、甘、贵六省(自治区)的科研投入高,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仅仅高于宁、藏、青三个边疆省(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高于青、新、藏三个省(自治区)。

3.3.3 重要产业与行业的企业发展能力不足

区域内缺乏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集聚群,小企业多且分散分布在自治区各盟市,产业聚集程度过低。政府倾向于对大企业的支持,而对中小企业的支撑不足,导致工业发展的链条缺失,市场活力较低,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但是推动经济高速健康发展的主体是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行业以小型开放型企业居多,而内蒙古的髙科技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导致行业创新水平低下。

3.3.4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布局不均衡

内蒙古产业重化工业化、资源化、产品初级化的问题非常突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内蒙古全区的主导经济是煤炭经济,地方中小型煤炭企业生产装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下,生产能力和回采率低下,造成煤炭资源的利用率低下和消耗大。内蒙古第二产业的发展引擎是重化工业,2016年重化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70%以上,全区重化工业产品加工和发展层次低,精细化加工的产品少,对原材料的依赖强,最终工业产品以原材料和初级品为主。经济粗放式发展、产业结构单一化问题十分明显。随着内蒙古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工业化率不断提升,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呈现出快速下降的趋势,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服务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内蒙古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突出表现之一。

截至2015年,呼和浩特市产值占全区GDP总量比重远高于自治区内其他地区,呼包鄂占全区GDP的比重为56.76%,发展最慢的阿拉善盟占全区GDP比重仅为2.5%,产业布局严重不均衡。

3.3.5 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发展不可持续

虽然最近十几年内蒙古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但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欠缺很多。例如供水、污水、排水和防洪设施建设,城市道路交通网,生活垃圾的处理,城市电网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明显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

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东到西植被景观依次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沙漠,生态环境脆弱;工业化进程中,大量开采资源对环境破坏极大,特别是重化工业的发展和煤炭资源的开采,内蒙古露天煤矿集中在鄂尔多斯、呼伦贝尔等地,开采过程中易造成地表塌陷,不仅造成土壤流失,而且对周边生活的居民水资源造成污染。自治区政府尝试通过绿化的方法促进生态的恢复,但是收效甚微,当前要控制露天煤矿的开采和粉尘颗粒物的排放,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5)

3.3.6 外贸依存度低,出口进一步增加受到的约束较多

图3.6反映,内蒙古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以来都比较低,外贸依存度最高在2005年为10.7%,2013年最低,仅有4.4%。

图3.6 2005—2015年内蒙古外贸依存度(%)

资料来源:《内蒙古统计年鉴(2016)》。

内蒙古地理位置属于我国北部少数民族地区,地区内虽然土地面积大,但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都落后,出口受到很大限制,仅仅能出口资源类产品。另一方面,内蒙古能源、冶金、装备制造等重工业处于主导地位,但没有形成竞争优势,对出口的贡献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