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从医掠影篇

济世悬壶 杏林耕耘
——周翠英教授从医掠影

面带微笑,风趣幽默,诚以待人,诲人不倦,这是熟悉周翠英教授的人对她的一致评价。她致力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治,师古而不泥古,开拓创新,提出“毒”是关键性病理因素,确立了清热解毒为主治疗风湿性疾病的方法,深入研究,硕果累累。对于学生,她毫无保留,悉心指导。学业上力求严格,生活中宽厚仁爱。多年来,她讲学授徒,著书立说,在中医药的传承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

孜孜以求,学贯古今

1944年,周教授出生于山东即墨,在战火、灾荒连连的年代,年幼的周翠英亲眼目睹了老百姓饱受病痛、灾荒折磨的疾苦,曾默默许愿“要是我能帮助他们解除痛苦那该有多好!”庆幸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她和其他女孩子一样获得了读书学习的机会。经过她不懈的努力,于1964年考入山东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前身),成为一名光荣的大学生。中医文献浩如烟海,但是这没有难倒她。她发扬了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在校系统学习了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等课程,熟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古籍,197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成为山东省中医院的一名女中医师。

临证悬壶,济世为民

工作后,她一直工作在中医临床一线。门诊、查房、抢救,巾帼不让须眉。她在工作中结合临床病证,发挥中医优势,主攻风湿免疫性疾病。这类患者多是病痛多年、行动不便、生活质量差,许多家庭因此而贫困不堪。周教授深怀博爱之情,以大医精诚之心,潜心研究,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的研究几乎涵盖全部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德高才广,医术精湛,在中医风湿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形成了个人独到的见解。她以中西医理论及临床为基础,从理论与实践角度摸索出“毒”是关键性病理因素,确立了以清热解毒为主治疗风湿性疾病的方法,并由此深入开展一系列相关研究,取得了较多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推动了清热解毒法治疗风湿病的纵向发展,目前清热解毒法已经成为本学科治疗风湿病的一大特色。她创立的“消痹灵”、“痹清饮”等药物为广大患者解除了病痛,疗效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她还参加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规范化及疗效评价研究”,为该病的中医系统化诊疗做出了贡献。近年来,周翠英教授主持省部级、厅局级课题10余项,参加全国多项科研协作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厅局级科技奖励3项。

虚怀若谷 厚德敬业

周教授从医40余年,时常对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反思自己临床上对一些疑难病例的诊治,把一些珍贵的个人经验和体会告诉弟子和学生,总结疑难疾病的诊疗要点,以不断提高风湿病疑难病症诊疗水平。

周教授认为,作为医生,高明的医术固然重要,但居第一位的是医德,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医德是医务人员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从思想意识和作风态度等各方面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与情操。因此,医生要以“高尚的医德”为患者服务。同时,师徒之间、同事之间关系要融洽,互学互尊,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奋发进取。

杏林春雨,诲人不倦

周翠英教授在完成大量临床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教书育人,培养新人。她培养研究生37名,其中硕士研究生20名,博士研究生17名。研究生分布于中国、英国、韩国。毕业后,他们分赴济南、青岛、北京、天津、烟台、聊城、即墨、东营等地的临床一线,在风湿科、内分泌科、皮肤科、痛疼科、保健科、血液科、神经科、综合急诊科、中医临床医学研究所、检验科等各个岗位上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病痛。通过他们的工作实践,又将周教授的学术理论发扬光大。周教授作为全国第三批、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她的四位继承人孙素平、米杰、刘英、樊冰是学术界骨干、学科带头人和临床专家,不仅业务领先并有高尚的医德,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争名利,尊敬前辈,团结同仁,重视学术和临床,注重科研,敢于创新,为发展壮大风湿队伍奋斗不息。

勤于读书 重视临床

周教授常教育弟子和学生,要认真学习中医四大经典,同时要熟悉本专业疾病的研究进展概况和学术前沿。需理解清代俞东扶在《古今医案按》中一段话:“读书与治病,时和时离;古法与今方,有因有革。善读书斯善治病,非读死书之谓也。用古法须用今方,非执板方之谓也。专读仲景书,不读后贤书,譬之井田封建,周礼周官,不可以治汉唐之天下也。仅读后贤书,不读仲景书,譬之五言七律,昆体宫词,不可以代三百之雅颂也。”中医四大经典奠定了中医药的理论基础,是有效地沟通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桥梁,对指导临床实践意义重大。应认真研习以中医四大经典为代表的中医经典著作,熟读与痹病相关经典,牢固掌握痹论精华,与临床实践相互参验,以提升中医临床水平。

周教授认为临床实践是传授学术经验的主要途径,因此她始终遵循自定的“三学、三分、四结合”进行临床实践。三学是学习并掌握疾病诊疗前沿性知识,学习并吸收同行诊疗经验,学习并熟读中医四大经典精华。三分是分清疾病诊断(中、西医),分清病期(活动期、稳定期)治疗,分清证候辨治。四结合是疑难疾病中西医密切结合,临床与科研密切结合,四大经典精华与临床密切结合,师承培养与专业队伍发展结合。在实践中牢记“六启示”即注重不同群体辨证用药,注重不同病期的用药特点,注重不同疾病锻炼及养生法,勿忘扶正祛邪原则,勿忘活血化瘀往往贯穿风湿免疫疾病始终,勿忘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治疗思路。

疑难重症 从毒辨治

周教授临床上始终注重毒瘀在风湿病发生、发展中的致病作用,主张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其中更以清热解毒法为主线,辨证基础上辨病,辨病范围内辨证,疗效肯定。对于“毒”,从古到今,有不少记载和论述。周教授认为,目前毒的概念,已经超越了以往狭义的“热毒”的含义,而是指凡是显著超出正常范围,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的邪气,都是毒邪。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白塞病等,多数缠绵难愈,有的致残甚至导致死亡,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可以说“毒”邪在此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占了重要地位。

近年来周教授又致力于清热解毒法取效的疗效机理的研究,并用现代科学实验探明其作用机制,从理论与实践角度验证了毒是风湿病致病的关键性因素,探讨了毒的概念范畴、形成因素、致病机理、发病特点等,提出了毒在现代医学中相应的病理实质,探索了毒的客观化指标,并以细胞因子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了清热解毒法抗炎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以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为例,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致炎性细胞因子增多,抗炎性细胞因子减少,经清热解毒药物干预后,致炎性细胞因子减少而抗炎性细胞因子增多,二者趋于平衡。由此研究结果周教授认为,致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如同中医学阴和阳的概念,健康状态下,二者动态平衡,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这种平衡被打破,致炎性细胞因子增多,抗炎性细胞因子减少,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在这种状况下,致炎性细胞因子就是“毒”邪的实质之一,经过中药或其他药物的干预,恢复失衡的阴阳,就会使疾病得到控制。基于这些相关的研究,周翠英教授进一步丰富、完善了“热毒致痹”学说,并逐渐形成了“毒邪致痹”的创新理论。周教授主持研究与此相关的课题“清热解毒法对类风湿关节炎炎性细胞因子作用的研究”获2005年山东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西为中用 病证结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周翠英教授积极主张中西医结合,在临床工作中将中医的辨证论治同西医的辨病求因和局部分析结合起来,相互印证,取长补短。周教授指出:这种结合不是依据西医的诊断而随从,更不是受其支配而“西化”,而是为求做到辨证有理,辨病有据,这样便于准确立法、组方、择药,有利于疗效的提高。因为对疾病的诊断更加清晰明确,所以在治疗上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疗效,不仅患者的自觉症状可以消除,有些疾病患者的客观指标也可恢复正常。

周教授在临证时强调的“三分”,即在明确中西医疾病诊断的前提下,分清活动期还是稳定期,同时辨明寒热、虚实。

风湿病是一类古老的疾病,古希腊、古罗马、古代中国都曾有风湿病的记载,但一直到最近三十年,随着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的重大发现,现代风湿病学才有了飞跃性发展。而最近十年,随着生物制剂的应用,现代风湿病的治疗也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中医治疗风湿病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周教授表示,一定要紧跟风湿病的研究前沿,充分学习现代风湿病学的知识,尤其是诊断和治疗手段。要深入学习各种检查项目的含义,尽量对患者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正规治疗,不能延误病情。同时,以血沉、C反应蛋白等各种化验指标为参考,分清疾病的活动期还是稳定期。再结合中医学的辨证论治,明辨寒热和虚实来进行治疗。

总结经验 笔耕不辍

周教授虽已年过七旬,但是精神矍铄,除了继续坚持临床工作外,仍利用业余时间总结临证经验、体会,著书立说传与后人。主编《风湿病中西医诊疗学》、《现代新药与检查》、《山东省各级医师三基训练医疗分册》、《中医类别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应试指导》、《杏林传薪集》、《中医养生50法》、《临床经验荟萃》等;参编《实用中医风湿病学》、《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病学》等著作,参编中医内科教材一部。撰写论文40余篇。“消痹灵袋泡剂的临床研究”获山东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二等奖;《清热解毒法对类风湿关节炎炎性细胞因子作用的临床研究》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她主编的《风湿病中西医诊疗学》获1999年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理论成果一等奖。她先后获博士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者、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首届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先进个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等称号,以勤奋的工作树立了一座学术丰碑。

杏林春暖 薪火相传

2011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周翠英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成立。工作室以整理、发掘、传承和创新周翠英教授的学术经验、学术思想为宗旨,培养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治疗风湿病的发展。工作室注重对周翠英教授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总结,通过回顾性研究,查阅、整理既往反映周翠英教授临床诊疗特色和辨证思维特点的原始病案。全面发掘、整理、传承周翠英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而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学术发展并着力打造现代中医名医,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孙素平 樊冰 李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