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基本内容与结构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是人口分布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两个核心部分,其中人口分布研究部分以中国人口分布为对象,包括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下的中国人口分布现状、变化和空间特征。这部分的重点在于不同空间尺度下的人口空间相关性和人口密度分布函数的模拟预测。第二部分是关于人口分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包括理论机制分析和实证检验。在理论机制分析层面主要探讨人口分布究竟与经济增长有无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又如何论证。该层面分人口密度对经济增长的聚集效应和人口密度对经济增长的拥挤效应两个步骤推进。在实证检验层面主要对所构建的理论框架进行验证。该层面分全球国际级数据检验和中国地级城市数据检验;分全球检验和国内检验是考虑到国际与国内城市间的各类环境差异及其可能的影响,同时国际、国内两个层次的检验结果也可以互为补充。具体来说有以下8章内容:

第1章,导论。说明选题背景、意义和全书的论证逻辑、框架,重点说明为什么要研究此选题。

第2章,文献综述部分。从空间异质性入手,对人口分布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进行文献研究综述,侧重点有三个:一是人口分布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性;二是空间因素及空间分析技术对人口分布研究的作用;三是人口分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后给出了总结性评论,为本研究梳理文献证据,并突出本研究的观点和新意。

第3章,中国人口分布的新描述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本章以中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分县域、市域和省域三个空间尺度进行比较分析,这是考虑到之前相关研究鲜有同时考虑三个空间尺度的事实,特别是对人口密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空间尺度对研究有着重要影响,因为涉及空间权重,而空间权重与区域的边界、邻接关系、距离等等有关。这也能间接证明空间尺度对于人口分布研究的影响。

第4章,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测度和密度函数的模拟预测。本章以中国两次普查的分县数据为基础,先对全国、东、中、东北、西部和部分省份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进行比对分析,然后对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函数进行模拟,并以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对中国2020年、2030年、2040年、2050年、2075年和2100年的中长期人口密度分布特征进行预测。

第5章,人口密度的影响机制分析。本章摆脱宏观尺度诸如世界、中国等大空间尺度的分析,对中国川西局部区域进行微观分析。这是考虑到宏观尺度数据的研究结论我们已几乎耳熟能详,更多要做的是微观化的研究,是否有更多的细节甚至出现反例或“人口分布悖论”现象,这都值得探索。

第6章,人口分布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分析。本章从理论上考察人口密度对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并分聚集效应和拥挤效应两个步骤推进,每个步骤都用两个模型。关于聚集效应,首先构建一般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引入人口密度,再以Ciccone(1996,2002)的理论模型为基础进行扩展分析。关于拥挤效应,一般与聚集效应联合研究:第一个模型是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下并基于聚集效应引入拥挤效应,同时假设存在动态的外部性,以推导人口密度与经济增长率的倒“U”形曲线关系;第二个模型是以新经济地理学下的地区溢出模型为基础,引入人口密度得到。

第7章,人口分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本章依据理论分析部分的人口密度与经济增长率理论关系,同时基于弥补传统研究忽视空间自相关的不足的目的,应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1992—2012年和中国256个城市2001—2012年的数据进行检验。

第8章,结论与展望。本章是对全书研究的逻辑总结,并提出我国人口分布政策的落脚点和遵循的目标,同时指出研究不足和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