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我国工业能源消费的矛盾及瓶颈分析

2.3.1 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动情况

1980年,我国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为38986万吨标准煤,到2013年这个数字达到291130万吨标准煤(见图2-10),年均增速8.35%,工业能源消费的增速超过全社会总体能源消费的增速。

图2-10 2000—2013年我国工业能源消费总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发达国家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能源结构一般表现为“三三分”的布局,即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大约各自占1/3。我国的能源消费则主要集中在工业部门,一直保持大约70%的占比,而第三产业的能耗占比还不到20%。我国分行业能源消费情况如图2-11所示。

图2-11 2000—2013年分行业能源消费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能源消费过度集中在工业部门,使得能源安全供应和能源管理的难度增大。当工业增速加快时,对能源的需求会在短时间内放大,出现能源短缺,尤其是对电力的需求,因为电力难以直接进口,需要进行二次转换,而且发电、输送、配电等环节的建设都是比较浩大的工程,投入大且建设周期长,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供应能力。如果能源供需缺口突然扩大,能源价格会迅速上涨,从而通过价格链条传导到产品的生产成本里,带来巨大的通胀压力。而当工业增速放缓或出现回落时,对能源消费的需求会大幅度缩减,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从而导致能源产能过剩,供求关系改变会带来能源价格的下降,不利于能源供应能力的建设。2003—2004年的电力需求矛盾充分表现了这一特征。这样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冲击,增加了波动程度和风险性。

2.3.2 工业内部结构特征带来的节能压力

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由于各工业行业产品属性差异较大,其能源消费量也存在巨大差异,如图2-12所示,2013年,电力、石油、钢铁、化工、建材、有色等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合计约21.35亿吨标准煤,占工业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73.34%。

图2-12 2000—2013年工业内部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占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高耗能行业在工业内部的能源消费占比过高,导致整个工业的能源消耗强度水平对这几个行业的变化波动十分敏感,因此,相较于其他行业,政府给予了高耗能行业更多的关注。近年来,高耗能行业的能耗水平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政府更严格的监控和管制、行业能耗准入限制、企业技术改造升级、行业最低规模限制等不无关系。整个“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节能的重点都放在落后产能的淘汰、重要节能工程的实施和重要行业的监管上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值得注意的是,从图2-12中我们可以看出,2000—2002年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但从2003年开始,高耗能行业的膨胀速度十分明显,特别是在2005年之后,在国家硬指标的约束下,高耗能行业的份额并没有整体下降,反而逐年攀升。这提醒我们,虽然政府的一系列管控措施带来了工业领域能耗水平的显著下降,但并没有导致相应的结构改变。换句话说,我们更多地致力于行业内能效的改善,却忽视了工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巨大作用。如果我们继续这种节能路径的话,未来的节能之路将会非常艰难,且工业的能耗水平会始终保持在一个高位的水平。

2.3.3 工业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增加节能难度

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考察发达国家能耗水平的变动曲线,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倒U形特征,即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能源消耗强度会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曲线。通常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以低技术、低资本为特征的工业,其能源消耗强度会逐渐上升。当资本的形成加速,物化的设备挤出劳动力,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结构的主要构成,资本密集型行业逐渐成为工业增长的主要因素,工业能源消耗强度攀升到一个新的顶点。接着,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要素逐渐从工业部门向第三产业转移,工业迈入成熟期,增长的动力不再来自要素的投入,而是来自科技和创新的支持,能源消耗强度跨过U形拐点,开始迈入下降通道。部分学者认为我国能耗水平较高是由当前工业发展的阶段性所决定的。中国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增长后,工业资本积累迅速完成,迈入加速发展的中后期,而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以资本密集型行业和重化工行业为主导增长因素,这样的阶段特征反映到产业结构中,就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和重化工业的总体比重的增加。从时间意义上说,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表现在能源消费领域就是能耗强度可能会保持平稳或存在一定幅度的上升,但最终变化方向取决于微观能源效率的改善等。

部分学者(张炎治张炎治.中国能源强度的演变机理及情景模拟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9.,2009)发现,根据工业化发展先后的时期不同,能源消耗强度的倒U形轨迹的变化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体现为,对于工业化发展程度较低且完成工业化较晚的国家,其曲线的峰值会比前期的工业化国家低一些。这可能得益于技术的扩散和区域的收敛效应。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国当下到底位于曲线的哪一端呢?近十年来能源消耗强度持续下降是否说明我们已经越过了峰值,还是我们依然处在曲线的左端,即将经历由重型化结构带来的阶段性能耗强度上升?针对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没有明确的答案,但部分学者认为我们仍处在曲线的左端(邱东、陈梦根邱东,陈梦根.中国不应在资源消耗问题上过于自责——基于“资源消耗层级论”的思考[J].统计研究,2007(2):14-26.,2007;董利董利.我国能源效率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8(1):8-19., 2008),也就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工业内部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结构特征不会改变。这对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