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长江经济带历史沿革

1.1.1 长江经济带概念演进

长江经济带概念,从构想到正式成为一个国家战略,用了将近30年的时间。“长江经济带”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生产力经济学会于1985年率先提出。当时用的是“长江产业密集带”,就是通过长江流域内若干特大城市的辐射、吸聚和带动作用,引领特大城市周边的其他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广阔的整体经济性区域。自此以后,国家对长江经济带的定位和区域界定不断深化。长江经济带的概念也由“长江产业带”“长江产业密集带”“长江流域经济区”“长江流域经济协作区”“长江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等不断演进发展,各种概念下的范围界定也在不断变化,如表1.1所示。

表1.1 长江经济带不同时期的概念和区域界定

1.1.2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历史沿革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更迭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起始阶段。这个阶段以1992年党的十四大对长江沿线设定开发战略为标志。1992年十四大对长江沿岸城市,特别是长江下游的上海设定了开发战略,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更是提出要“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以此为起点,长江经济带的建设拉开了序幕,并蓬勃发展。长江下游的上海经济飞升,中游的城市群如武汉都市圈和上游的成渝城市群也开始孕育和发展,使得长江沿线城市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

第二个阶段是沿线带域经济发展战略纷呈阶段。进入21世纪后,长江沿线各区域对长江黄金水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认识更加深化,更加清晰化。以此为基础,长江沿线各区域和省市分别提出了各自的发展战略:长江上游地区提出了“成渝经济区”发展战略;长江中游地区提出了“两圈一带”发展战略;长江下游地区提出了“长三角”发展战略等。这些发展战略的适时提出和深入实施,使长江带域内的整体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目前,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周边城市跟上海紧密联动,并通过打造完善的交通网络设施,形成了城市群内“2小时经济圈”,也使长三角地区成为中国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发展潜力最强的区域,并将建成为世界级城市群。2016年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的生产总值突破12万亿元,达到12.3万亿,长三角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为16.5%;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早已形成“三二一”的结构态势;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长三角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6%,比2015年提升1.8个百分点,占比高于全国第三产业平均水平4.0个百分点嘉兴市统计局.2016年长三角核心区经济总量突破12万亿元[EB/OL]. http://www.jiaxing.gov.cn。2015年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突破4万元,达到了4362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达到了22504元。长三角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1.94∶1,明显低于全国2.8∶1的平均水平嘉兴市统计局.2015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简析[EB/OL]. http://www.jiaxing.gov.cn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形成初发于2002年,当年湖北首次推出“1+8武汉城市圈”战略。以此为契机和发展动机,以长江为纽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湖北的武汉都市圈(1+8)、襄荆宜城市群和湖南的长株潭城市群(3+5)和江西的环鄱阳湖经济圈(1+8)的三大经济圈。为了跟“长三角”相呼应,长江中游城市群于2012年提出了“中三角”概念,并通过区际交通网络的打造和完善,构建城市群“3小时经济圈”,区域内城市之间的联系逐渐密切。2016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总量为7.12万亿元,仅次于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这三大区域,在只占国土面积4%的地域内生产出了全国GDP总量的三分之一,被称为中国经济的“前三极”,长江中游地区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经济“第四极”。

长江上游的成渝经济区更是展现出了超常的发展速度。自2007年成渝经济区正式成立开始,成渝两地一直在谋求共同发展。近几年成都和重庆两座城市,已经迈入了地区生产总值万亿级行列。2015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拔得头筹,在全国平均增速6.9%的情况下,取得了11%的增速。2016年重庆继续延续高的增长速度,在全国6.7%的平均增速下,取得了10.7%的最高增速,成绩亮眼;2017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站在了2万亿的门口,超过天津张赛男.中国经济十强城市:上海广州站上新台阶 天津或跌出前五[EB/OL].https://weibo.com;四川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则在“十二五”期间迈过2万亿台阶,迈上了3万亿台阶。2017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达到3.6万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朱雪黎,等.2017年四川实现GDP突破3.6万亿元同比增长8.1%[EB/OL]. http://sc.sina.com.cn/news.2018-01-19,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第三个阶段是长江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阶段。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国家开始谋求区域发展新格局,提出了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提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2013年12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正式将“长江经济带”范围确定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9省2市。2014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将“建设长江经济带”列入施政规划,提出“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鞠立新.略论长江经济带的崛起与跨区域协调机制创新[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5(1):24-32。2014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全面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的问题。时隔3天,李克强总理即在重庆召集了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负责人座谈会,商讨长江经济带发展问题。李克强在座谈会上提出了要“让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个板块产业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形成直接带动超过五分之一国土、约6亿人的强大发展新动力”。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明确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两带”国家战略。至此,“长江经济带”建设再次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长江经济带建设应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加强规划统筹和衔接,形成市场体系统一开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进一步推动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2015年2月7日,张高丽副总理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会议,进一步部署和落实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发展的有关事宜。2016年1月5日,习近平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表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推动新型城镇化作为重要抓手,加强与“一带一路”倡议衔接互动,培育长江经济带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优势。2016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在纲要中,明确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与20世纪80年代的“长江产业密集带”建设相比,此次“长江经济带”建设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化、吸引外资、扩大内需、江海联运和东中西三大区域联动,更加注重拓展我国国际合作空间,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将以长江为依托,在更大的空间视野内进行资源的配置,促进资源的流动,更大程度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构建统一的市场,使新型城镇化的集聚效应、要素结构的互补效应、产业衔接的规模效应、基础投资的规模效应和产业布局的协同效应得到更大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