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大省与农业强省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一)农业大省的内涵及特征

1.农业大省的内涵

农业大省,核心在“大”,偏重于规模和数量。所谓农业大省,主要是根据一个省(市、区)的农业资源拥有量和农业生产在全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来确定的,一般是指农业资源拥有量大、农业生产在全国的地位重要的省(市、区)。

农业大省不同于我们通常使用的“农业省”的概念,两者属于不同的范畴。农业省(市、区)是根据地区农业生产总值占区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确定,反映的是一个省(市、区)的工业化程度。按照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发展,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会发生变动,农业收入和劳动力的比重会下降,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收入和比重会上升。因此,一般而言,农业省是指工业化水平较低,农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较高的概念。“农业省”往往与不发达省份相联系。

2.农业大省的特征

一般来说,农业大省具有以下特征:

(1)农业资源总量大。农业生产最主要的资源是土地和劳动力。农业大省的耕地资源和农业劳动力资源一般都比较丰富。

(2)农业生产在全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高,主要是农产品总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对国家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农业大省的农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均占有较大比重,提供了全国大部分的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我国的农业基础能否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大省的农业发展状况。

四川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在全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5年四川省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6377.8亿元,占全国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的5.95%,排名全国第4位;生产粮食3442.8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54%,排名全国第7位;生产肉类706.8万吨,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8.19%,排名全国第3位。

(二)农业强省的内涵及特征

一个地区农业的“强”与“弱”是相对的,因此对于农业强省的判断应突出与其他区域相比的优势。农业强省的“强”应是对多个维度判断的综合考量,应包括规模、效率、潜力等多方面因素。

1.农业强省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对于“农业强省”的概念和内涵还没有统一的描述,有各类文献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刘平量(1996)刘平量.关于把湖南建成“农业强省”的几点认识[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6(5):70-74,81.认为,农业强省的标志在于“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农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国内前列地位,农业发展对全省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力大大增强,农民的富裕和农村的发展及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

罗丛霞(1996)罗丛霞.黑龙江省如何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6,12(2):149-151.认为,所谓农业强省,其基本含义就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强,农村经济结构优化,生产实现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地方财政实力雄厚,人民生活富裕。其主要标志是:①经济总量大。农村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产值,粮食、经济作物、肉蛋奶、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有较大幅度提高。②劳动生产率高。③产业、产品、就业结构优化。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实现综合经营,全面发展。④农村商品率高。⑤整体效益好。包括土地生产率、农产品加工增值率、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等。⑥农民收入是显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的综合指标,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建设农业强省的根本目的。

胡荣华和刘光平(2000)胡荣华,刘光平.江苏农业强省实现途径研究[J].江苏统计,2000(3):18-20.认为,农业强省指一个省具有:①优良的农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等;社会资源,如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及农业资金;环境资源,如森林资源、地下水资源等。②较高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和较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包括农业生产手段和生产条件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组织和管理的现代化,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资源综合使用能力和资源保护能力。③能够支持农业持续发展的农业科技、农业人才和农业管理水平等。因此,农业强省的概念具有如下一些特点:①农业强省不同于农业大省。农业大省指农业资源、农产品产量这些方面量的规模较大,而农业强省除了这些量的规模外,更注重质的要求,即农业强省不仅包括量的概念,同时还有质的规定性。因此,有些省是农业大省,但不一定是农业强省。在构建指标体系时,既要使用总量指标,又要使用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②农业强省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了影响农业发展的所有因素所构成的一个综合体的量和质的整体综合水平。因此,我们在评判一个省是不是强省时,不能仅局限于个别指标,而应从指标体系的整体方面去观察,并采用科学的综合评价方法。③农业强省是一个相对的、发展的概念。强和弱是相比较而产生的,因此,在某个时期的所谓“强省”,在另一个时期很可能就不是一个强省。也就是说,强省的标准是可变的,变化的依据是各省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随着农业科技和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强省的标准会不断提高,此外,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农业认识的进一步加深以及有关统计事业的发展而导致的统计资料的日益丰富,反映农业强弱的指标体系也将得到丰富和完善。

杨少华和侯方高(2001)杨少华,侯方高.山东省跨入农业强省的标准及实现途径研究[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 22(3):63-67.认为农业强省是指一个省具有:①优良的农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环境资源等;②有支持农业持续发展的农业科技、农业人才和农业管理能力等;③较高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和较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资源综合使用能力和资源保护能力。

孟枫平(1999)孟枫平.农业强省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1999(4):44-47.认为所谓农业强省,主要是一个“效益”的概念,核心是“质”,即在农业大省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作为粮、棉、油等大宗农作物主产省份对国家所承担的农业责任,促进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达到“富民强省”的目标,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强省应达到以下5点基本要求:①农业经济总量大,为国家承担起保障农产品供给这一重要的农业责任;②农业投入产出效果好;③农业科技水平高;④农村经济结构优;⑤抗灾能力强。

李晓燕(2000)李晓燕.农业强省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0.认为农业强省的内涵主要体现为较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科学的经营管理和较高的综合效益。农业强省的标志是“经济总量大,系统稳定性强,产品质量高,经济效益好,产业、产品、就业结构在高层次上实现优化,农业劳动者素质比较高”。丁俊杰等(2004)丁俊杰,许永花,谢春芳,等.AHP在农业强省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4,16(2):86-91.与李晓燕(2000)有类似的认识。

康艺之(2010)康艺之,万忠,方伟,等.广东农业强省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2010(8):305-306.等认为农业强省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概念,全面、系统地概括了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包括了影响农业发展的所有因素所构成的一个综合体的质与量的规定性。同时,农业强省是一个相对的、动态发展的概念,其标准是可变的,变化的依据是各省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随着农业科技和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强省的标准也会提高。

万忠等(2011)万忠,林伟君,康艺之,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强省——以广东省为例[J].南方农村,2011(1):4-8.认为,“现代农业强省是对农业生产在数量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强调农业在‘质量’方面的优势的一种农业生产状态,其核心是质量和效益。与其他区域同期发展水平相比,现代农业强省实现了农业要素具备较强的产出能力、农产品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农业生产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农民具有稳定收入和较高的生活质量、农业结构能切实保障国民生活与生产安全,并全面推动和实现了地区产业之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现代农业强省的基本特征是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协调”。

彭素、胡新艳和罗必良(2012)彭素,胡新艳,罗必良.“农业强省”的综合评价:以广东为例——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12(1):59-67.认为农业强省的基本特征在于“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协调”五个方面。

中国工程院在《制造强国战略研究·综合卷》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战略研究·综合卷[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中对“制造强国”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制造强国的内涵包括“规模和效益并举、在国际分工中地位较高、发展潜力大”三个方面,认为“拥有规模效益优化、位居世界前列、具备良好发展潜力的制造业的国家可以称之为制造强国”。

参照学术界既有研究成果,特别是中国工程院在《制造强国战略研究·综合卷》中对“制造强国”的研究,本报告认为,农业强省是对农业生产在数量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强调农业在质量方面的优势的一种农业生产状态,其核心是质量和效益万忠,林伟君,康艺之,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强省——以广东省为例[J].南方农村,2011(1):4-8.。一般而言,在一定特殊的时期内,与其他区域相比,农业生产在全国拥有重要地位、产业规模较大、质量效益高、具备良好发展潜力的省级农业生产区域,可称之为农业强省。农业强省的内涵可以概括为“规模大、效益好、潜力大”。

2.农业强省的特征

一般来说,农业强省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产业规模雄厚。其表现为农业产业规模较大、具有成熟健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全国农业生产中占有相当大比重。雄厚的产业规模主要反映了当前农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农业强省的先决条件。

第二,效率效益良好。其表现为农业生产效率高、产出质量优、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农民收入高等。效率效益体现了农业发展质量,是农业强省的核心表现。

第三,要素支撑强大。其表现为农业生产要素的不断优化,“人、地、钱、科技”等生产要素支撑水平高。强大的要素支撑既是当前农业发展基础实力的体现,也是未来农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方面。

第四,生产结构合理。其表现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粮、经、饲统筹,种、养、加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现代化,具有较高的适度经营水平,组织化程度高,社会化服务水平高。合理的生产结构主要反映了农业内部的合理结构及产业链间的密切联系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高效组织,是农业强省的重要基石。

第五,绿色可持续发展。其表现为农业发展的绿色化,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能力体现农业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和长期发展潜力,是农业强省的持续保障。

农业强省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农业强省在一定经济发展时期是一个相对的、发展的概念,随着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强省的内涵将发生新的变化。强和弱是相比较而产生的,强省的标准是可变的,变化的依据是各省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随着农业科技和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强省的标准也会提高。建设农业强省,必须和经济发展阶段对农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必须和农业发展整体环境的变化相适应。

(三)农业强省与农业大省、农业现代化的辩证关系

1.农业大省蕴含着成为农业强省的优势条件

虽然农业大省和农业强省两个概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农业大省却蕴含着成为农业强省的优势条件。“大”省是“强”省的必要条件,通过要素整合、机制创新、市场竞争,能够实现转型升级。

2.农业大省不一定能成为农业强省

单纯求“大”而不注重综合效益的发展只能带来短期效应,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大而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农产品的总量虽然很大,但市场占有率却很低;二是农产品总量虽大,但农业总产值较低;三是农业产值贡献虽然大,农民收入水平却很低;四是农业产出虽然很高,但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落后,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很低。

3.较高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是农业强省的必要条件

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强省的必由之路。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由落后的传统农业转化为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陈丽.农业现代化几个前提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5):66-67.。要建成农业强省,必须具备较高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