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研究创新

2.5.1 理论模型的创新

(1)本书从微观家庭视角,深入探讨我国家庭能源消费的行为与效率,并得出了较准确的研究结论。这一研究视角本身具备显著的理论创新价值。因为目前绝大部分能源经济学领域的中国问题研究聚焦国家、区域和行业层面,以微观家庭为行为主体的能源消费探讨非常有限。具体而言,在家庭能源使用效率的研究中,本书率先通过构建家庭能源需求函数获取每个家庭的最低能源需求量。

(2)我们将能源阶梯理论充分融入家庭层面的实证研究,并且该理论贯穿本书的三个研究命题。本书依次探讨了能源阶梯理论与家庭能源使用效率的关系,能源阶梯理论与收入因素的关系,能源阶梯理论与能源贫困的关系。

(3)本书关注能源贫困群体,首次从多维度、多层面的视角度量我国家庭的能源贫困,在此基础上核算我国的多维能源贫困指数,并展示了家庭能源贫困在不同维度的全国分布情况。现有文献有关能源贫困对健康的影响研究也鲜有实证支撑。因此,本书构建的多维度能源贫困指数开启了我国家庭能源贫困研究及其影响的理论探索。

2.5.2 实证方法的创新

(1)本书从全新视角剖析我国家庭能源消费行为的异质性。现有文献在样本分组上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微观能源经济学领域对异质性的探讨也非常有限。针对文献空白,本书通过数据和模型,对样本进行了灵活分组。基于分组结果,我们进一步挖掘家庭特征变量(例如健康、教育)以及主观社会态度对能源消费行为的潜在影响。具体而言,通过验证能源消费行为的潜在影响因素,我们获得消费行为的潜在组别,从更深层次剖析了我国家庭能源消费行为的模式和特征。

(2)在能源效率的估算中,本书充分考虑家庭在生活习惯、能源设备和经济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首先分别构造城、镇、乡家庭层面的能源需求前沿函数。随后,我们采用共同前沿函数,通过线性编程和自助法实现全样本的能源使用效率估算。

(3)在投入产出函数构建中,一方面,考虑到家庭收入受到家庭成员的技术、付出、能力的影响,其中付出部分包含工作时间和家庭资产;另一方面,将家庭类比企业,将家庭收入类比企业产出。其中,企业目标是最大化利润,而家庭随着收入的增加,其效用也随之提升。本书在此基础上引入家庭的多项特征和社区经济、社区整洁度等情况,通过构建以上家庭的投入产出函数,从效率角度创新性的解释能源贫困与家庭产出的关系。

(4)在能源贫困指数的计算中,本书借用多维贫困指数(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dex)的思路,但是国际通用的维度中并未考虑收入,我们则根据多维能源贫困的定义设立了经济因素维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多维贫困指数的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