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西部县域绿色发展与精准扶贫研究
- 杨小杰 朱广财 陈昌华主编
- 2996字
- 2021-03-12 18:42:12
三、峨边县农业产业扶贫的探索
(一)峨边县贫困概况
峨边彝族自治县隶属于四川省乐山市,属于四川省西南部的“小凉山”,是四川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之一。目前全县19个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9396户,共计30456人,占全县人口的20.45%;在贫困人口中,汉族15890人,占52.17%,彝族14566人,占47.83%。其中因灾致贫和因学致贫共占50%,其余都是因病致贫、缺资金技术致贫等。
2015年,峨边县实施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立足峨边县县域特色,发展区域优势产业。至2017年全县年生产总值达37994万元,较2014年增长22%,实现财政收入45681万元。在政府领导下,大量农户持续脱贫,人均收入达到9225元,较2014年人均农民收入翻了一番。经过几年扶贫建设,该区域生态和经济持续发展,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产业体系;在生态环境、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地区产业扶贫开发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峨边县特色资源概况
1.经济作物繁多
峨边县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作物种类繁多,全县主要经济作物有牡丹、竹笋、茶叶、核桃、花椒、藤椒、花白芸豆、中华猕猴桃、中药材以及蜡虫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峨边大堡白菜、宜坪萝卜、雪山豌豆、杨村贡米(红花香米)、勒乌洋芋,杨河、万坪竹笋等产品已享誉川内外。
2.中药材资源丰富
峨边动植物种类繁多,部分动植物药用价值显著,目前已发现的野生植物类中药材就有50余科、1000余种,主要有厚朴、黄檗、大黄、党参、天夏、珠子半夏、辞甘黄精、野黄连、天麻、独活等;动物类中药材40多种,主要有麝香、鹿茸、蛇胆、熊胆、碎蛇、猴骨、豹骨、牛黄、燕窝、穿山甲等。此外,还有朱砂、自然铜、雄黄、石膏、猪石、铅丹、胆矾等10余种矿物类中药材。
3.矿产资源丰富
峨边县矿产资源极其丰富,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类型主要包括可燃有机岩、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非金属和食用微墨元素补充剂六大类。矿种齐全,主要矿种有煤、铁、铜、铅、锌、铝、砂、金、硬质耐火黏土、熔剂石灰岩、硫铁、重晶石、水泥原料石灰岩、钾长石、脉石英、石膏、石棉、水晶、大理岩、花岗岩、方解石、石墨、玄武岩、砖瓦黏土等矿种。
4.旅游资源独特
峨边县自然环境条件造就了独特的旅游资源。拥有温泉、雪山、云海、草甸、日出、日落、月落、天坑、佛光等诸多旅游景观。其中黑竹沟景区是著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以高山深谷为骨架,以大规模原始生态群和动植物资源为外貌,拥有奇峰异石、溶洞、泉瀑、草甸、高山海子、原始森林等资源。经专家评估,峨边现有世界级景点资源6个,国家级景点资源20个。
(三)峨边县农业产业发展概况
峨边县依据其自然条件主要发展农作物种植和牲畜养殖。全县农作物种类齐全,传统种植业有玉米、水稻、马铃薯、红苕、油菜、茶叶、水果、蔬菜等;传统养殖业有猪、牛、羊和小家禽;特色产业有牡丹、玛咖、重楼、娑罗树(七叶树)、高山蔬菜、魔芋、脱毒马铃薯、茶叶、肉牛、山羊、七彩野鸡、杂二代野猪、大鲵、鲟鱼、蜂。一方面耕地面积不足和生产技术落后制约了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较薄弱,产业化水平低,尽管农业特色产业较多,但由于规模不足,生产经营分散,未能形成有效的产业体系;同时生产手段落后,技术储备少,使这些产业未能创造应有的经济效益。
(四)峨边县农业产业扶贫措施
1.大力发展生猪养殖、油料作物种植两大特色产业
峨边县利用其生态资源优势,在距旅游景区较远的适宜地区,大力发展特色生猪养殖业。通过政府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扶持的方式,创新农户与企业的合作机制,引导贫困农户参与优质生态猪养殖,提高其收入水平。政府部门不断建立健全疫病防治、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完善市场信息网络,促进生猪产业的发展。通过发挥养殖大户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猪肉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贫困农户的养殖效益。按照生态扶贫的原则,大力发展“猪—沼—花(茶)”等循环养殖模式,减少污染物排放;结合教育培训,不断提升贫困农户的养殖技术,降低养殖风险,实现贫困户增收脱贫。
峨边县依托其气候和地理环境条件,大力发展以油料牡丹为主的油料作物种植产业。通过引进优良牡丹品种,以“龙头企业+基地+贫困农户”的方式不断扩大牡丹的种植规模。通过合作开发,采用统一配套的先进种植技术,提高油料牡丹的产量和质量。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逐步提高牡丹种植管理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以此打造川内最大的牡丹专业化种植加工基地。同时发挥龙头企业辐射集聚效应,吸引牡丹加工企业入驻,发展油料牡丹精加工产品,打造“峨边牡丹”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协同开发,结合特色民族文化,打造牡丹主题景区,发展彝家文化生态旅游,延长牡丹产业效益链。贫困农户根据其特长与资源,通过务工、合作、入股、土地流转等诸多方式参与峨边油料牡丹产业发展,拓宽收入方式和收入来源,实现区域精准扶贫。
2.加大农民培训力度
峨边县充分利用自有资源,结合大专院校、社会组织等外部资源,针对需要转移就业的贫困农户,大力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针对自主创业的贫困农户,开展创业培训;针对参与牡丹产业发展的贫困农户,开展牡丹种植技术培训;针对参与生态养殖的农户,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培养贫困农户的创收能力,实现教育扶贫。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峨边县根据农业产业扶贫发展的需要,通过重点项目支撑和群众筹资投劳的方式,不断健全村组道路、建设机耕道,为农业生产运输提供便捷的基础设施。通过强化土地资源和农田水利综合整治,建设区域高标准农田,同时加强田、水、路、林综合整治,提高农田质量,严格保护土地质量,夯实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水平,促进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保障贫困农户增收。
4.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模式
峨边县创新贫困村林草、土地等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方式,积极组织农户进行退耕还林还草、荒坡治理。通过引导农户土地流转,采用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因地制宜,强化林、草地用途管制,实现保护与发展并行推进。充分利用峨边县水、林草、生物物种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我国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地位,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机遇,以国内外生态补偿平台为基础,积极搭建生态补偿平台与通道,利用碳汇交易机制、水资源补偿机制等工具提升生态补偿模式的现代化水平。
5.推动贫困农户参与生态扶贫项目
峨边县通过鼓励贫困农户参与竹林、草地、国有森林的生态恢复与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碳排放交易机制,对县域内贫困农户进行合理的生态补偿,探索生态扶贫模式。依托五旺公司大型养殖场的生猪加工生产线,大力发展循环生态生猪养殖,通过大型沼气池建设,结合油牡丹、茶叶、核桃、蔬菜种植等产业发展,打造“猪—沼—花(果、茶)”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政府不断搭建生态补偿平台,鼓励贫困农户积极参与生态恢复与建设。通过结合产业和生态建设,实现生态精准扶贫,保障峨边县的同步全面小康。
6.拓展扶贫方式,注重多元参与
峨边县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各方参与开发扶贫的机制,全方位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强对口帮扶单位或组织的对接协调,争取域外、多资金、多层次的合作项目。通过拓宽扶贫渠道,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通过民众高度参与,使其认识到扶贫资源的有限性和宝贵性,将被动依靠政府的“等、靠、要”转变为主动依靠政策寻找致富之路,从而极大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