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

推动我今日成功的第二个个性特征是我具有很高的探索世界的自我动机。我内心渴望做到最好,能够为世界做点贡献。幼年时期,妈妈不断鼓励我参加各种不同的活动,这对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她带我和姐妹参加各种活动,让我们尝试各种事物。有的我很喜欢,乐在其中;有的我也很厌倦,但是妈妈自始至终并没有因孤独症的缘故让我和这个世界隔离。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孩子们能从事更多的户外活动和体育活动。在那样的年代,看电视是特权,时间也是有限的。听流行音乐、观看一到两小时的电影,无休止地玩游戏机和电脑,这些都不是我当时接受的教养方式。我很喜欢这种方式,它让我找到其他可做的事情,而这通常需要我与他人,比如我的姐妹、保姆或邻居孩子互动。在这样的情境下,社会意识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每天还有大量活动练习社交能力。

我个人的内部动机的核心是搭建物品。我多次提到这一点,是因为我觉得大多数非孤独症人士并不能理解对于孤独症谱系儿童来说,搭建物品是多么有趣,能从多种角度满足这类人群的内心需求。对于以逻辑为主,用图像思考的孤独症思维模式,搭建(可以是很多形式,从艺术创作到用沙子建造城堡,到缝纫)是对行为动机的高度强化,因为这是具体和可视的,你可以看到每一个阶段的成果,学习工作和收获之间的关系。搭建过程抑制了我们试图控制环境的冲动,提供了一个自然的机会让我们做出选择并亲眼看到选择带来的结果。 很多情况下,我们能够认识到错误的存在并修正错误,知道并不是每一个错误都是无法挽回的。对于一些儿童来说,逐渐意识到犯错并不可怕,或者意识到错误有大有小是很困难的,这阻碍了个体在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社会性的发展。上述两点是下文详细描述的十条社交潜规则的重要两条。利用具体的方式将难以理解的社交概念教给孤独症儿童,能够激励其成功地社交互动。制作物品的体验有助于发展今后在模糊的社会互动中所需要的选择能力,具体的每一堆积木是一切的基础。

手工制作物品的经历为个体提供了大量的发展机会。例如,三年级时,我用小玩具缝纫机制作晚会服装,至今我依然记忆犹新。四年级时,我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但是热衷于为学校晚会制作舞台背景。虽然很难适应高中生活,但我依然在冬季狂欢节中找到做标识的乐趣,因为人人对这些标识赞不绝口。

高中时,我完成作业的动机并不强,妈妈明确表达了她对我的期待:不完成作业是不行的。妈妈常常陪我一起完成家庭作业,绝不偷懒。只有完成作业后我才能看电视。我不确定妈妈有没有意识到她教给我的这些行为规则,但是很肯定的是,她懂得用什么方式激励我。

成年后,让我最高兴的还是手工搭建工作,从无到有,一步一步发展,到最终看到成果,每一步都让我欣喜。记得一天晚上,我驾车去机场,途经一个工地,建筑工人在那花了近两年时间修建一条通往机场的高速岔路。那晚他们要关闭高速路,以便架起一个混凝土梁。现场灯火通明,五台重型起重机同时作业。天哪,我的搭建神经一下被调动起来,我真想在那里再待一会儿,看看他们怎么把混凝土梁举上去。这真是我一天中最精彩的一刻。

想想那些在航天飞船控制舱中的工程师和技术员们,他们正在为即将来临的发射热血沸腾。我敢打赌,在这个团队中一定有一到两名阿斯伯格综合征。我还记得在火星漫游车美国火星探测器计划中,工程师接受电视访问时表现出的兴奋,就像10岁的孩子在讨论飞机模型一样。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时候找到他的兴趣点,并加以充分发掘和利用。

谱系中的个体往往会表现出两种极端现象:在某方面天资优异,在另一方面极其糟糕。发展艺术、数学或音乐方面的才能非常重要,它们可以成为社会交往的手段。同龄孩子喜欢和我玩是因为我擅长做东西,他们也因此忽略或原谅了我的行为问题。在一些最成功的孤独症或阿斯伯格综合征案例中,他们之所以找到良好的职业是因为他们发掘了自身的天赋才能。但是天赋的发掘也要与每日社交技能的发展同步进行,这决定着一个个体的最终成败。我听过一个初中小男孩的故事,他擅长数学,表现相当惊人,他妈妈据此就认为他长大后一定会成为一名数学奇才。不幸的是,他妈妈大力支持孩子发展数学兴趣,却忽视了发展基本的社会技能。走出数学领域,这个孩子很难与同龄儿童交谈。这名妈妈的回应却是:“他对社会技能不感兴趣,但是他擅长数学。我们也累了,不会在社交上逼迫他了,数学应该能让他生活下去吧。”

我的回应是:“可能吧。”不过就算他真的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数学家,他依然需要知道如何表现得谦卑有礼,在公众场合行为适宜,不至于表现粗俗。这个母亲应该帮助孩子利用数学兴趣激发他发展社会技能。最初可能比较痛苦一点,但这是必须承受的,家长和教师也必须帮助他。缺少社会技能,他走入工作岗位后更可能成为职场失败者,因为他无法适应小组互动。听过我讲座或看过我的书的人应该知道,我极力主张充分发挥孩子的天赋才能,但也要教授社会技能,并在其间找到平衡。天赋不是万能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将阿斯伯格综合征个体转变为一个社交高手,但是一些基本技能,例如懂规矩、有礼貌,是必不可少的。

家长和专家在谈到社交技能时还有另一个盲区,另一个非理性认识。每次演讲结束,家长们就会悲痛地跟我说:“他永远也不会有女朋友了,他永远不会结婚组建家庭了。”他们的孩子大多学习极好,也能获得一份较为成功、有薪酬的职业。但是,为了保证孩子最终能够成功,他们便为了社交而社交,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畴,结果反而阻碍了孩子的社交发展。对于一些孤独症谱系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永远体会不到强烈的情感联系,而且他们只要内在特长得到发展了,就会对生活非常满意。对普通个体而言,建立男女朋友关系、结婚生子是大多数人的人生目标,但也有非孤独症个体选择不结婚,不要孩子,或者结婚了婚姻并不幸福。这时,我会问这些家长:“这是你想要的结果吗?这是你孩子想要的结果吗?” 结婚是否是孤独症谱系个体的必经之路?我会在后文详细分析社交技能和情感因素之间的不同。

家长要成为一个“好侦探”,寻找激发孩子的方法,发现哪类事物能让他们克服困难完成工作,理解孩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什么能最自然地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这意味着父母和老师要撇开关于“有意义”、“正确”的预设观念,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审视生活。感官问题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对孩子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我曾读过一个小姑娘的故事,她经常摔东西,她的父母认为是摔碎声吸引了她。所以他们就将这个不恰当的行为转变为激发女孩学习恰当行为的动力。他们搭建了一个摔摔盒,在盒子里放了各种可以摔的东西。当小女孩表现出较好的社交行为时,就奖励她这个摔摔盒。摔摔盒在满足女孩感觉刺激需求的同时也发挥了积极的使用。随着良好行为的形成,她需要摔东西的次数越来越少。如果在摔东西的同时配合她喜欢听的铜钹的声音,效果更好。我的意思是,如果我们不认为摔东西一定是坏行为——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是,她的父母把这种行为巧妙地转化为激发孩子学习的一种方法。

对于孤独症谱系儿童来说,社交技能无法给他们带来具体形象的回报,他们很难在经历大量艰苦训练之后把社交成果当作奖励,尤其是在他们社交意识薄弱,不得不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社交技能的时候。在儿童早期发展社会技能形成社会意识时,将模糊技能和具体奖励联系起来,是一个很有效的策略。

此外,在儿童成长早期,家长应该扮演侦探角色,发现并充分利用孩子的兴趣点,再三为孩子提供机会,让孩子获取自我学习技能的感受。当社会技能慢慢从具体转到抽象,特别是到了每个孤独症谱系孩子都会陷入困境的青春期,这一做法尤为重要,因为“对社会情境不感兴趣+低自我动机=社会性发展低”,如果用高动机替换等式中的低自我动机,结果将截然不同。

我从小就对艺术感兴趣,父母也为我提供了多种艺术原料,我也因创作而得到表扬。记得一次,我画了一幅沙滩码头水粉画,妈妈竟然将它很专业地装裱起来。这对我是一个激励,而当妈妈的朋友对这幅画给予认可,对我又是一次激励。当然那时的我还是一样要遵守餐桌礼仪。如果我将起居室搞得一团糟,晚上也就不能看电视了。妈妈从来不会剥夺促进我天赋发展的活动,比如画画或缝纫。当然,天赋才能也会稍纵即逝。我不止一次听说,如果孩子经常不能做自己喜欢的艺术或数学活动,他自己会放弃。请记住,该禁止的是那些与天赋才能或职业无关的事情,如枪战等电子游戏或电视节目。

诸如动机和自尊这种促成社交成功的个性特征是从童年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现在就为你的孩子努力吧,永远都不会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