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孟德维尔和他的《蜜蜂的寓言》

《蜜蜂的寓言》是个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故事,需求管理者看到消费促进繁荣和就业的重要性,而自由主义者看到个体自由决策带来繁荣兴旺的重要性。孟德维尔能有这样的创见,并不顾世人的指责和唾骂,不断修订再版,这种坚持内心和立场的精神确实令人钦佩,这也许正是他至今仍被深深铭记的原因吧。

孟德维尔(Bernard Mandeville,1670—1733)祖籍荷兰,后定居英国,是一位拥有医学博士学位的医生,曾在1711年发表论文《论忧郁情绪和歇斯底里情绪》,而其最著名的著作是令其声名狼藉的《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The Fable of the Bees:or, Private Vices, Publick Benefits)。《寓言》说:蜂巢国中贪婪、自私、奢侈、享乐、“恶德”横行的蜜蜂们带来了蜂巢国的繁荣和富足;后来,由神的旨意变得从善如流的蜜蜂,秉持真诚、节俭、朴素的“善德”,结果却给蜂群带来了萧条。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节约悖论”。

此书在1705年第一版时,是一首售价6便士的讽刺散文诗,书名为《抱怨的蜂巢,或骗子变作老实人》。此书很快被盗版以0.5便士出售而充斥街头,恶名随之传播四方。1714年,该书增添解释内容成为《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1723年继续增补成为第三版。第三版刚一出版,米德塞克斯郡法庭的大陪审团即判决该书是“一种公害”,是“扰乱社会秩序”的恶魔。判决吹响了论战的号角,为了表达自己的支持或批判,人们纷纷慷慨解囊,《寓言》竟然因此再版四次,成为英国历史上收获骂名最多的名著,真是应了那句名言:禁书必火。

彼时,亚当·斯密刚刚降生世间,而斯密未来的大学老师,那位“永远令人难以忘怀的哈奇森博士”正在格拉斯哥大学执教。弗朗西斯·哈奇森之所以令斯密难忘,是因为哈奇森的博学和对斯密在道德伦理方面的启迪。对经济学界而言,哈奇森有两点令人难忘:一是他作为斯密1737—1740年间的哲学和伦理学老师,在1755年出版了《道德哲学体系》,据说斯密大量抄袭其理论而未公开致谢;另一则是哈奇森对孟德维尔的愤怒和批判。

作为理性经济学家和苏格兰长老会信徒,哈奇森无法接受为欺诈、盗窃做辩护的孟德维尔。哈奇森写道:“在一种用途上不被花费的收入将要用到另一种用途上,它如果不被浪费在奢侈消费中,就必然用于有用的、明智的目的……提供给公众的物品无论如何也不能归功于奢侈者、挥霍无度者和傲慢自大之人,而是源自于勤劳的人们,是他们注定要向所有的顾客供给产品。”

200多年后,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认为孟德维尔的《寓言》是消费促进就业和繁荣的经典案例,也为边际消费倾向带来的乘数作用提供了支持。在《通论》第六编中,凯恩斯详细讨论与其总需求不足理论有着各种渊源的前人,就消费不足理论而言,他给予孟德维尔、马尔萨斯和霍布森肯定。而凯恩斯所看重和勘定的,正是这三位学者当时被嘲讽、挖苦和鄙弃的思想。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孟德维尔这个被判决为“公害”的《寓言》故事吧。

孟德维尔在书中说:“人是激情的复合体……是一种格外自私而顽固的动物”,这种动物所有行为的出发点都是利己;虚荣心激励人们以不顾公众、满足私欲的“恶德”实现功名利禄;“每个人的诚实都不是发自内心的”,即使是那些公认的善行,也是在利己心驱使下为获得赞扬和避免指责而为。

鉴于人的自私天性,孟德维尔说克服天性的“美德”并非与生俱来,也不是神灵的教化,更不是后天理性思考的结果:“道德美德皆为逢迎骄傲的政治产物”,来源于老练政客的精心策划,“让富于雄心者从中获得更多收益”。道德只不过是人们在利己心鼓舞下、在政客策划的社会中总结出来的、如何做才能让自己最幸福的功利主义经验而已。这点,边沁觉得“于我心有戚戚焉”,于是在他书里小小地挺了孟德维尔君一把。

再回到《寓言》上来,蜂巢里充斥着各种利己的“恶德”:律师只想着拖延诉讼盘剥委托人,医生只想着看病卖药带来的财富和荣誉,大臣们想方设法满足贪婪私欲,士兵们出战绝非出于真诚……没有一个行当里不包含谎言。在这个恶行累累的利己主义蜂巢中,“每个部分都被恶充满,作为整体的蜂巢却成为一个乐园”。

这是为什么呢?孟德维尔说,贪婪、奢侈、挥霍、骄傲、嫉妒和虚荣都是高贵的罪孽,都是激励蜜蜂们勤勉奋斗的传道人,驱使蜜蜂们去努力实现梦想、雇用他人工作、生产各种满足欲望的产品、推动经济贸易发展、为自身荣誉地位参与战争,继而带来了国家安定和人民富足。总之,“一切恶是公共利益之源”,促进了就业和繁荣。

没有了虚荣心、嫉妒心、争名夺利和奢侈浪费,这个世界也许将归于死寂?

孟德维尔笔锋一转,说这些恶德的蜜蜂们坏事做绝,明明知道自己恶行不断,却成天抱怨别人的恶行,假装自己内心充满美德,成天无耻地高喊:“好心的神,吾辈若诚实该多好!”在这些蜜蜂的叫嚷下,主神终于发出了誓言:就让那个抱怨的蜂巢全无欺诈吧!

倏忽之间,诚实充满了蜜蜂们的心窝,蜂巢成了美德的天下,伪善面具全部被扔掉:欠账者深深忏悔不再进酒馆,奢侈者默默穿着打了补丁的旧衣,律师再也找不到打官司的蜜蜂,医生们不再用医药赚钱,大臣们变得节俭,教士们分文不取……蜜蜂们不再追求豪华殿堂,艺术和技巧也相继消失。

随着美德的到来,服装、房屋、车马连同所有商品价格一跌再跌,很多工厂作坊不得不关闭,就业岗位大量消失,蜜蜂数量也骤然减少。真诚保护蜂群、主动投入与其他蜂群战争的蜜蜂们,在苦难和磨砺中坚定了美德,为了防止骄奢淫逸,最终飞入一个空树洞中去安享满足和诚实的生活。过去的繁荣和恶德一起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萧条和美德。

凯恩斯推崇这个故事,是因为故事暗含的需求管理思想中大肆消费带来繁荣这一点。但我们在看这个故事的时候,也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凯恩斯喜欢的思想就必然是支持政府干预的思想。孟德维尔的《寓言》故事实际上却是自由主义的重要著作。你在看故事的时候,千万不要忽略了蜜蜂们是在不被限制的自由自在“恶德”天性下实现的繁荣和富足。所以,故事不仅仅是消费促进繁荣,也是自私自利的蜜蜂们在自由追求恶德中实现了繁荣和富足。

从这个角度来说,《寓言》故事至少有两点意义深远:

第一,自私自利是人类天性,个体自由追逐自利的行为是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福利的原动力。因此可以说,孟德维尔是个人自由主义的奠基者之一。斯密、哈耶克基本都是走的这个套路,所以哈耶克也大大挺了孟德维尔君一把,称其为18世纪最伟大的思想者之一。

第二,政府要制定合理的制度激发人们的自利行为,令私人的恶德成就公众的利益。从政府的立场出发,

如果你想使一个人类社会变得强大,你必须触发他们的激情……分配土地……对土地的占有会使人们变得贪婪(私人产权的美好作用原来如此哦),必须用激情把他们从懒惰中唤醒,骄傲会驱使他们认真工作……这样,你就会在他们中培养出嫉妒和竞争……这会促进航海、爱护商人,鼓励各行业的贸易活动,这将带来富裕,艺术和科学就会随之而至。借助于我说的那些建议和良好的管理,政治家就可以使一个民族变得更加强盛、繁荣和声誉卓著。

《寓言》也让哲学家大卫·休谟认识到:“让一切从利益出发,甚至可以让坏人为公众的利益作出贡献。”这是否也会令你想到斯密的那段话:

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师或者面包师傅的仁慈之心,而是他们的自利之心。我们不要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语,而要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语。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要说对他们有利。

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说,《寓言》实则是个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故事:需求管理者看到消费促进繁荣和就业的重要性;而自由主义者看到个体自由决策带来繁荣兴旺的重要性。孟德维尔能有这样的创见,并不顾世人指责和唾骂不断修订再版,这种坚持内心和立场的精神确实令人钦佩。这也许正是他至今仍被深深铭记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