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书籍漫谈

把一本书拿到手上,你会透过身体感觉到它的重量。这份重量包含着人们为这本书诞生所做的一切,包括交谈、磋商和决策等。

某个人写下一篇文字,或者是很多篇,之后将其合并或经过加工糅合在一起;在为创作进行的调研或旅行过程中,或曾有人为他/她提供了帮助;编辑和代理对手稿做出审核,并提交出版建议;出版社负责人采纳这一建议,经成本核算后,为书籍制作划拨资金;文稿经过编辑和多次修改,转送校对和排版;印刷厂用造纸厂供应的纸张,将文字印制成册;封套上的麻布是由纺织厂提供,胶水和装订用的麻线是从别处采购;设计师负责封面设计,代理商负责把书推介到各处书店;营销人员不遗余力,对书籍进行宣传和推广;最后,由司机开车把书运到书店,店员对书籍进行登记,然后在店里陈列并出售。另外,肯定还有不少人参与了这一过程,被我在罗列时漏掉了。

作为读者,人们当然都清楚,并非所有文字都能变成书,文学作品能够付梓出版的更是极少数。经常有这样的传闻:作者投递的稿件被编辑随手扔进抽屉,常年无人问津。这些传闻确有其事,对所有立志写作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伤心事。所以,每一本书都是对文字的一种奖赏,其存在本身便已说明,这篇文字在变成铅字前,曾经翻越了多少道壁垒。

因此,书籍需要被尊重。或许就在眼下这一刻,在世界上某个地方,某个人正在满怀骄傲地把自己的第一本书捧给父母。这本递到父母手中的书,很有可能不会被阅读,因为在父母眼里,子女的世界和书中的世界都是陌生的。但有一件事,他们十有八九都会做:他们会郑重其事地接过书,把它摆到客厅书架最显眼、最容易拿到的位置,好用它向别人、更重要是向自己证明,他们的儿子或女儿是个有本事的人。盖一间房子,生一个孩子,种一棵树,写一本书——人们做下这些事情,并用它来证明,自己的人生没有虚度。

书籍是文字世界里的房子。它为栖居者提供遮蔽和保护,为它定位,帮它找到身份归属。变成铅字的文字从这坚固的房子里,用充满同情或许还略带傲慢的目光向外张望,看着自己的兄弟姐妹,那些还处于手稿、打印稿或文档形态的文字,在旷野中游荡漂泊,并时刻担心自己会随时消失,从此化为乌有。

说到底,一本书就是一部作品彻底完工后的成品,就像是一尊用青铜浇铸的雕塑。编辑、印刷和装订为文字工作划上了最后的句点,从此刻起,不得再有任何补充或删减。出版方必须有充分的理由,才会为一本书发行“修订版”。对书籍而言,要走到这一步,往往要迈过很高的门槛。作为业已完成的作品,数以亿万计的书籍便是以这样的方式,向世人宣示了一个道理:所有重要和本质性的事物,都有其固定的形态——开头,中间和结尾。

人的一生,未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