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MG的那些年

1.MG的起源

动态图形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索尔·巴斯(Saul Bass)便是这一切的开创者。作为平面设计家与电影美术制作师,除了本职的平面设计工作外,他率先将动态图形的概念引入电影片头中。

图1-10所示是电影《圣女贞德》(Saint Joan,1957)的片头,伴随摇曳的黑白悬挂圆形物体,镜头逐渐拉近,屏幕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悬挂物体,以表达抽象的时钟摆动,预示着主人公贞德拯救法国的使命降临(此为笔者自己的感受)。重叠交错的摇曳物体与影片制作人员的字幕过后,出现了影片的LOGO,随后淡入影片第一幕。《圣女贞德》的动态片头就是索尔·巴斯的代表作之一。

图1-10 《圣女贞德》动态片头截图

而真正将Motion Graphics这一概念作为术语的则是美国著名的动画师约翰·惠特尼(John Whitney Sr.)。1960年他创立了一家公司,公司名即为Motion Graphics。1958年,他与索尔·巴斯一起合作为电影《迷魂记》(Vertigo,1958)制作了片头(图1-11所示为片头的截图)。至此, Motion Graphics的概念被正式确定下来,为此后它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图1-11 《迷魂记》片头截图

2.20世纪末的能量释放

20世纪80年代是属于电子科技的时代。随着有线电视、录像带、录音设备、电子游戏的普及,商业化的动态图形艺术开始爆发。几乎无法用任何简短的语言概括这一时期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艺术与技术的能量释放。

在有线电视领域,最早使用动态图形的是ABC(美国广播公司)、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随后有越来越多的电视频道采用MG这种艺术形式。

图1-12 NBC 标志短片截图

随着计算机图形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的高速发展以及个人家用计算机的普及,包括我们所熟知的Photoshop、After Effects等图像合成与动态影像合成的软件先后面世。制作复杂图形以及动态图形的成本越来越低,让更多的公司有能力制作高质量的动态视觉设计,所以后来我们几乎可以在所有的电子媒体上都能看到MG的身影,如图1-13和图1-14所示。

图1-13 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的片头截图

图1-14 Postolar Tripper's音乐视频

3.互联网赋予MG新的生命

从2000年开始,互联网的急速发展带给我们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首先是个人计算机硬件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接着是多媒体视频网站与社交网站的大量出现,再就是近十来年开始爆发的移动互联网所诞生的巨量App,这些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随着平台的变化,已有的艺术表达形式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甚至还催生出了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从设计趋势来看,近几年来,无论是Microsoft、Apple还是Google都开始推进扁平化设计,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从视觉扁平化逐步发展为到理念扁平化,让曾经和互联网存在一定距离的传统平面设计与互联网设计建立起了强联系。我们越来越重视视觉体验、使用体验,甚至是用户的心理感受。于是MG成了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新的技术和新平台,让MG的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甚至可以连接整个世界。

图1-15 Google_ Project Fi

以上简要地介绍了MG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短短几十年,它经历了科技飞跃、艺术发展和人们的认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