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衣卫
  • 易强
  • 2883字
  • 2020-06-24 21:13:22

勋戚供养所

从仁宗朝开始,锦衣卫作为勋戚子弟供养所的特征日益明显。仁宗(他的生母是成祖正妻徐皇后)即位四个月后,就赐予他的表兄弟,同时也是成祖的外甥,中山王徐达的孙子徐景璜、徐景瑜等人南京锦衣卫世袭指挥佥事或者正千户等官职。《明仁宗实录》,卷五。不过,英国公张辅的家族是更值得一提的案例。

英国公张辅之父是张玉。张玉原本是元朝枢密知院,后归降太祖,因功被任命为安庆卫指挥佥事,后调任燕山左护卫。张玉为人骁果,善于谋划,深得燕王信任。靖难过程中,他功勋卓著,先定北平,再败耿炳文,又败李景隆。在建文二年(1400年)的东昌一役中,他在格杀数十人之后不幸重伤而死。据说,燕军因他的去世而失了锐气,成祖也因为在艰难之际痛失良辅,“泣下不能止”。《明史》,卷一百四十五。

张玉死后,长子张辅承袭其父都指挥佥事的官职,继续跟随燕王征战,立下不少战功。成祖即位后,追赠张玉为荣国公,封张辅为信安伯。三年后,张辅晋封为新城侯。永乐六年(1408年),因战功再晋封为英国公。《明史》,卷一百五十四。

张辅有一个姐姐嫁给了成祖。永乐七年(1409年)二月,即张辅被封为英国公的次年,他的姐姐被册封为贵妃,即昭懿贵妃张氏。张辅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三月,张辅双喜临门,他的女儿被册封为贵妃,即张敬妃;仁宗去世后,共有五名妃子陪葬,张敬妃因为是勋旧之女而得以幸免。先父张玉则被追封为河间王。《明通鉴》,卷十八。

此前一月,即洪熙元年二月,张辅的堂兄兵部左侍郎张信调任世袭锦衣卫指挥同知。《明史》记载了这起人事变动背后的故事:

某日,仁宗关切地询问张辅是否有兄弟可以加恩(即授予世袭官职),张辅叩首说,张、张二人蒙受圣恩,充任近侍大臣,但为人都过于奢侈浮华,堂兄侍郎张信比他们二人贤良得多。于是仁宗召见了张信,淡淡地问了一句:“你就是英国公的兄长吗?”张信称是。于是仁宗拿了一顶武官的官帽给他戴上。《明史》,卷一百四十五。

从官级上说,兵部左侍郎是正三品,锦衣卫指挥同知是从三品,张信似乎是被贬职。但事实并非如此。原因在于:左侍郎是流官,张信被授予的却是世袭官职;再者,锦衣卫的升迁机会比六部要多,因为尚书(正二品)一般只有一位,侍郎(正三品)一般只有两位,而在锦衣卫系统,无论是正三品的锦衣卫指挥使,还是正二品的都指挥使,都可以有很多位。事实上,五个月后,张信就被擢为行在锦衣卫指挥使。《明宣宗实录》,卷三。对于这次人事变动,明人谈迁的解释是:兵部侍郎的官职已然不低,之所以甘心调为侍卫武官,是因为武官在当时更受重视。“少司马(即兵部侍郎)位不薄,竟转环列(侍卫武官),当时右武故也(即武官更受重视)。”见《国榷》,卷十八。

英国公张辅有两位兄弟,即大弟张,以及小弟张。堂兄张信改调锦衣卫时,张已经是神策卫指挥使,张则是锦衣卫指挥佥事(正四品)。《明史》,卷一百四十五。后来也调入锦衣卫。正统十四年(1449年)九月,景帝即位后不久,将他擢为锦衣卫带俸都督佥事(正二品),专领护驾将军。《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二。六年后,又将他擢为右都督(正一品)。张的晋升之路也十分通畅。正统九年(1444年)十二月,他被擢为锦衣卫都指挥佥事(正三品),在京督操,两年后又升为锦衣卫带俸都督佥事,他也在景帝朝被擢为右都督。

但张、张兄弟都背叛了景帝。天顺元年(1457年)正月,兄弟二人因为参与“夺门之变”(后文将提及此事)有功,分别被英宗封为文安伯和太平侯。他们的兄长张辅早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已死于“土木堡之变”(后文将提及此事)。由于事先没能阻止英宗北巡,又没能在“土木堡之变”前夕制定明智的策略以阻止悲剧的发生,张辅受到《明英宗实录》的监修官、同样具有国戚身份的四朝重臣孙继宗的指责。

张氏兄弟的不少子嗣在锦衣卫都有世袭职位。天顺元年正月,张的儿子张瑾被任命为锦衣卫带俸指挥同知。次月,张的儿子张斌改调勋卫,带刀随侍圣驾。天顺二年九月,张辅的孙子张杰,被任命为锦衣卫所镇抚。

不过,在锦衣卫的历史上,张氏家族的势力并非最为显赫,至少会昌伯孙忠一族的势力就不在他们之下。

孙忠的女儿是最受宣宗(仁宗长子)宠爱的孙贵妃。宣德三年(1428年),宣宗的皇后胡氏被打入冷宫,孙贵妃升为皇后。更重要的是,无论实情如何,至少在朱氏谱系上,孙皇后是明英宗的生母。

孙忠有五个儿子,长子即是上文提到的孙继宗,另外四个儿子是绍宗、显宗、续宗,以及纯宗。因为与英宗存在甥舅关系,孙继宗对张辅的指责(“当议北巡之初,不能开陈利害以谏止之;及危急之际,又不能痛折权奸,分兵拒敌,以及于败。”《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一。),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存在感情用事的成分。事实上,会昌伯孙忠也没能阻止他的外孙(英宗)任性胡来。

景泰三年(1452年)九月,孙忠去世,孙继宗承袭会昌伯的爵位。天顺元年正月,英宗通过“夺门之变”重登大宝后,将大舅孙继宗晋封为会昌侯,将孙绍宗、孙显宗、孙续宗、孙纯宗等四位舅舅皆调入锦衣卫带俸任职。

需要指出的是,孙绍宗等人担任的并非虚职,而是实职。他们似乎并不十分奉公守法,有时会为了立功而无所不用其极。例如,天顺五年(1461年)十二月,时为锦衣卫带俸都指挥同知的孙绍宗及其子侄等七人,即因假冒军功而被锦衣卫掌卫事都指挥佥事门达等人弹劾。但英宗最终宽宥了他的舅舅以及表兄弟们的罪行,其他同时被揭发犯有假冒军功罪行的60位武官则被打入北镇抚司接受审讯。《明英宗实录》,卷三百三十五。

孙绍宗、孙显宗皆卒于锦衣卫带俸都指挥同知任上,孙继宗则在锦衣卫带俸都指挥佥事任上荣休。他们的子嗣都承袭锦衣卫带俸指挥使之职。孙纯宗子嗣的袭职情况不详,可以确定的是,他本人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以锦衣卫指挥同知的身份受命管理北镇抚司的事务。《明宪宗实录》,卷二百三十三。

会昌侯孙继宗也为子嗣在锦衣卫谋得世袭官职。天顺元年(1457年)十月,他的儿子孙琏、女婿武忠分别授职锦衣卫指挥使以及锦衣卫都指挥佥事。成化五年(1469年)九月,他的嫡长子孙瓒以锦衣卫带俸指挥同知的身份受命掌理锦衣卫事。孙瓒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建昌伯张延龄,后者是明孝宗唯一的妻子张皇后的兄弟。孙继宗的另一个儿子孙珍,以及嫡孙孙镇、庶孙孙銮等人也都在锦衣卫任职。

张氏家族和孙氏家族在锦衣卫的势力,是皇亲国戚在锦衣卫的影响力的样本。

自成祖朝至思宗朝,每一朝皆有无数外戚子弟进入锦衣卫任职。相对于成祖以及仁宗朝,孝宗朝对开国元勋后裔的照顾更为全面。如果说,仁宗授予表兄弟徐景璜以及岳父的堂兄张信等人世袭锦衣卫官职还只是皇帝对姻亲的照顾,那么,孝宗的做法则是更大范围的推恩。弘治六年(1493年)二月十九日,孝宗同时授予开平王常遇春玄孙常复、岐阳王李文忠玄孙李璇、宁河王邓愈五世孙邓炳、东瓯王汤和六世孙汤绍宗等人南京锦衣卫世袭指挥使的官职。《国榷》,卷四十二;《明通鉴》,卷三十七。

这些世袭官职一般都可以持续到王朝结束。例如,到了天启元年,徐达的九世孙徐维京仍世袭锦衣卫正千户一职。因为其父徐国全在辽东为国捐躯,熹宗在天启三年加升其世袭官职三级,因此,他有了世袭锦衣卫指挥使的职务。

不过,这些出身不凡的锦衣卫官员可以长保禄位,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仕途总会一帆风顺。他们有时会因为本身表现不佳,或者因为政治立场不明智,而引起皇帝或者当权者不快,从而受到惩处。例如,宣德六年(1431年)十二月,徐达的孙子、锦衣卫指挥佥事徐景璜以及锦衣卫正千户徐景瑜因为渎职,确切地说,是因为南京锦衣卫在押囚犯脱逃而被谪戍隆庆卫(今北京昌平西北居庸关一带)。《明宣宗实录》,卷八十五。

至迟从英宗朝开始,宦官家族渗透进锦衣卫。至于文人士大夫,他们一直对锦衣卫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直至嘉靖朝中后期才放弃清高的姿态。他们不得不承认,让子嗣在锦衣卫任职非但不会辱没家声,反而倒是扬眉吐气的终南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