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二版前言

这本难读的书尚未满第一个十年就需要出第二版,我不把它归功于专业圈子有兴趣,我在初版前言中以他们为对象。我的精神病学同事似乎不曾费力摆脱起初的诧异,这种诧异能够激起我对梦的新型见解,而职业哲学家就习惯于把梦样状态的问题当作意识状态的附件而用若干大多同样的语句来论述,他们显然没有注意到,人家恰恰可以在此结局上得出各色东西,这必定导致彻底改造我们的心理学学说。学术书评的态度只能使人预料,变得死寂必定是我的这本著作的命运;小批较正直的支持者依照我把心理分析用于医疗中的表现,按我的范例解梦,为的是在治疗神经机能病患者时利用这些解析,连他们也不会使本书的第一版售罄。所以我就觉得自己应当感谢另外那个圈子里的有教养者和有求知欲者,他们的关注要求我,要在九年之后重新着手就如此多方面而言都是基础性的这项困难工作。

我很高兴地说,我发现鲜有可改之处。我在一些地方插入新材料,由于我经验增多而添加个别认识,在少数几点上尝试修改;关于梦及其解析以及由此可以导出的心理原理的一切本质事物却依旧未变;至少在主观上通过了时间的检验。有谁了解我(关于精神神经机能病的病因与机制)的其他著作,就知道,我从未把不成熟之作冒充为成熟,始终努力根据我认识的进展而略为改动我的说法;在梦样状态领域,我可以止步于我最初的陈述。在我从事神经机能病问题的长年工作中,多次陷入动摇,在某些问题上变得困惑;随后一再是《梦的解析》让我重获自信。我的众多学术对手如果恰恰不愿紧跟我的梦研究领域,就表现出更加求稳的本能。

本书的材料大部分是因结论而贬值或者过时的自己的梦,我借助这些梦来阐明解梦的规律,在修订时,连这种材料也证明了一种坚持能力,这种能力反对做重大的改动。因为对我而言,本书还有另一种主观意义,在本书完成后,我才能够理解这种意义。本书对我而言,它是我自我分析的一部分,是我对家父之死的反应,也就是对一个男人生活中最意味深长的事件、最深刻之丧的反应。我认清这点后,觉得自己无法抹去这种影响的痕迹。[10]借助什么材料学会评价梦、解梦,对读者而言,却可能无所谓。

在我无法把不可避免的注释插入初版正文之处,用方括号表明它源自第二版修订。[11]

1908年夏于贝希斯特加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