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火太旺,伤神更伤气血

我们的身体本身是有火的,也就是所谓的生命之火,如果没有火那么生命也就停止了。当然,身体内的火也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像我们的体温,维持在37℃左右是比较适宜的,过高或过低,人体都会感觉不舒服。作为都市女人,我们要经常面临快节奏的生活、竞争的压力,这些都会引发我们身体的代谢紊乱,让我们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上火”。

上火,是中医术语。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即会上火。中医把上火区分为实火、虚火。

实火。多由于火热之邪内侵或嗜食辛辣所致。此外,精神过度刺激、脏腑功能活动失调亦可引起。实火患者表现为面红目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牙龈出血、鼻衄出血、耳鸣耳聋、疖疮乍起、身热烦躁、尿少便秘、尿血便血、舌红苔黄。治疗上宜采用苦寒制火,清热解毒、泻实败火的常用药有三黄片、黄连上清丸、牛黄清胃丸、清热解毒口服液等。

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根据病机不同,一般将虚火进一步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气虚内热)两种证型。阴虚火旺多表现为全身潮热、盗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躁动不安、舌红无苔、脉细数。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常用药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气虚火旺者相对少见,常见症状有全身低热、畏寒怕风、喜热怕冷、身倦无力、气短懒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脉大无力、舌淡苔薄。治疗时应以补中益气、甘温除热为原则,建议就医后使用汤药调理,常用中成药主要是补中益气丸等。

那么“上火”是如何产生的呢?人体“上火”的机理常常是脏腑的阴阳平衡被打破,首先表现为五脏六腑有“火”。常见的有肝火、肺火、胃火、心火。

肝火:“暴怒伤肝,五志化火”。如果我们不会控制情绪,遇事心烦易怒,就会导致肝郁气滞引发肝火上炎。会有头痛头晕、口苦咽干、小便黄,舌红苔黄,口渴爱喝水、脉弦等症状,特别是舌红苔黄、脉弦数的症状就可以断定为肝火旺。

肺火:产生肺火的原因,或因气候骤然变化,身体不能适应;或由于劳倦过度,消耗了超量的体内阴液,从而引发肺火亢奋,这在老年群体中是比较多见的。其表现主要是呼吸气粗、高热烦渴、咳吐稠痰,甚至痰中带血。

胃火:由于饮食不节,嗜酒、过食肥甘辛辣厚味,形成“食积”,生热化“火”,使胃火炽盛。表现为胃部灼热疼痛、口干口臭、腹痛便秘、牙龈肿痛等。

心火:中医认为心是君主之官,是五脏六腑的主宰,心火是温暖全身的主要热量内源。但是如果心火太旺,便会出现心烦、心悸、失眠、口舌生疮、小便赤黄等症状。莲子汤是最好的清心火的良方。莲子30克(不去莲心),栀子15克(用纱布包扎),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体质寒性比较大的姐妹,要注意不能过量喝这个汤,因为莲心性寒,会加重体内的寒气。

人体之所以会上火,一是因为自然界“火热之邪”的侵袭而引起“上火”症状,比如风热感冒;二是我们体内阴阳失调而引起的“上火”症状。但是上火其实并不可怕,只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愉快的心情,体内的火就不会成为“邪火”,就更能轻松地远离“邪火”的困扰。

按时作息:很多彻夜狂欢或通宵赶工的人,第二天都会觉得特别劳累,口气也特别污浊,甚至浑身乏力,这都是“上火”的表现。其实,睡眠不足是导致“上火”的重要原因,因此,按时作息是预防“上火”的重要办法。另外,经常到户外运动、踏青,多流汗,提升体内废物代谢的速率,人就会比较清爽舒服,就会减少上火。

多吃清淡食物:一旦吃了辣椒、大葱或煎炸食品,或遇到好吃的大快朵颐之后,我们就要考虑如何面对“火气”的骚扰了。注意养生的人往往最先关注的就是饮食营养均衡、清淡,即尽量做到肉、蛋、奶、蔬菜均衡摄入,不要暴饮暴食,因为食物积在胃肠道也容易使人“上火”。冬末春初,是人体各脏器“火证”的多发季节,这个时候在饮食上尤其要注意。

多补充水分:常喝温水可以解决许多问题,比如祛除体内燥热,减少细菌菌落的生长。所以常待在空调房的姐妹们,无论冬夏都要每天喝上1300毫升水才行,夏天流汗时更要多喝。“上火”时也适合喝柠檬水,多吃柑橘类等酸味的水果。体质燥热的姐妹,也可多喝舒缓茶饮,例如薄荷、苦茶、菊花、金银花等花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