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 刘雪纯
- 1982字
- 2020-08-29 02:52:03
与其教育不如沟通
相当多的父母关心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普遍感受到与青春期孩子相处的困难。这些父母知道用说教填鸭、武断强硬的方式对待孩子不再适合,应当与孩子做朋友,却不知道具体怎么去做。
对待青春期的孩子,与其教育不如沟通。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提升自己,相信每个人都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每个人都愿意积极正向地发展,好的沟通能带来优质的亲子关系,这是孩子自我教育和成长的阳光、水分与土壤。因此,父母的任务是培养好的亲子关系,致力于心与心的沟通,而不是头脑对头脑的说教。
重新定义好孩子
在讲亲子沟通之前,先厘清一个概念:好孩子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大部分父母会说“我的孩子听话,是个好孩子”,意思是,只要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就是好孩子。
父母要求孩子言听计从,其实是把孩子看成没有自我的木偶。孩子也有独立的思想,若孩子的成长完全依从于来自外界的无数标准,将会形成追求完美主义的人生观,同时也会活得很累,很有压力。
好孩子未必就是听话的孩子,而应该有一个更宽的底线:不有意伤害他人、不犯法就是好孩子。父母要学会敢于接受孩子的逆反,让孩子对生活有主见,发展孩子的自发性而非强迫性,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沟通的前提:父母理解孩子
化解任何僵硬的关系,都需要一方先去理解并包容另一方。在亲子关系中,谁先理解谁?是大人先理解孩子还是孩子先理解大人?
当然需要父母先理解孩子。许多父母面对问题时,首先指责孩子,抱怨孩子不理解大人,却从来没有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先去体谅一下孩子的感觉和心情。
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经历少,经验欠缺,最需要父母的体谅,不能苛求从未经历过成人世界的孩子于猜测中去体谅父母。
当然,理解的关键是倾听。如果父母能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不以自己的好恶标准去要求孩子,并愿意与孩子互动,那才可能进行一次良好的沟通。
想理解孩子必须先了解孩子的情绪,知道他为什么生气、嫉妒、不安、颓丧……然后设身处地地去尝试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应该用自己既定的想法、教条、公式、形象去与孩子形成心理对抗。比如“你怎么能这样做?”“你不能这样……你看别人家的孩子……”“你太让我失望了……”等话语,都会触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想要做到理解孩子,父母必须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毛病和缺点。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如果得到父母的接纳和包容,他们就知道自己在父母眼里怎么样都会被接受,知道父母不会因为任何条件(学习好、听话懂事、有特长等)才肯爱自己。
孩子知道自己不用那么完美,不用样样都好,心里的压力减少了,才敢于主动认识问题和错误,而不用回避或隐瞒,同时也能让自信心更强,更懂得自爱。在如此良性的沟通中,孩子深刻感受到父母的爱,自然会健康而快乐地成长。
沟通生活,而非设计生活
父母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自己的孩子输不起,于是帮孩子安排好每一步,不用孩子去想自己怎么生活。这种情况说明不是孩子输不起,而是父母输不起。
其实,父母真正应该做的是与孩子沟通他所拥有的生活,而非为他设计生活。
父母不可能永远替孩子生活,孩子早晚要离开父母的指导,去开创自己的生活。父母是希望孩子在自己的支持下勇敢地站起来,不断确定自己的生活道路?还是在恐惧的阴影下长大,只能压抑自己,不敢去过想要的生活?
“你应该按照我说的去做!”“不听我的话,你看看结果怎么样!”父母的这种强硬方式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会触发孩子的抵触心理,使用比较婉转的沟通方式,更容易见到效果。
“跟我说说你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吧。”“你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我支持你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诸如此类的话语,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信,同时也能让孩子看到父母的信任与支持。孩子的心中产生了安全感,就能勇敢地去奋斗,更乐意将内心的想法与父母进行沟通。
与孩子沟通,选择恰当的切入点
当然,父母不能只专注于语言沟通,应该采取多种方式。例如,孩子喜欢音乐,那就和他一起听音乐或者去看演唱会,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
心理学上有“对立违抗”的说法,就是孩子首先会将攻击面设定为最亲近的人。父母的语言符号用多了,往往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新颖的沟通方式容易增加情趣,常规的沟通方式通常无法调动孩子的兴趣和能动性。
作为父母既要认识到自己的人格类型,更要充分理解孩子的人格类型。比如有的孩子内向,有的孩子比较外向,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来选择谈心内容和交流方式。
父母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也是体现沟通技巧和沟通智慧的一个重要方式,当然不需要任何数据实验,父母就能知道这肯定是最有效的沟通方法:明确的、积极的、热情的、自信的、互动的沟通方式,会让孩子知道父母在说什么,并能认真去倾听父母在说什么。
若想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更“听”父母的话,没有别的方法,只有父母先学会如何和孩子进行沟通,掌握更多的沟通技巧,继而才能去要求孩子,约束孩子,管教孩子,让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处和平、融洽而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