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镜头背后的秘密:解密摄影大片的创作方法(全彩)
- 周腾
- 4283字
- 2020-08-27 18:56:29
第二节 思想是灵魂
照片有了内容,就像人有了肉体,而同时也不能缺乏灵魂——思想感情;反过来讲,如果没有恰当的内容,思想感情就言之无物,无立足之本。对于一个成熟的摄影师,更多的时候是先有表达思想与抒发感情的冲动,然后去寻找和捕捉合适的内容,就像一个画家跟随自己的内心进行绘画、一个作家突然有了灵感开始写作一样。思想情感的表达也是作品水平的衡量标准,观点越深刻,情绪越复杂,作品能给人带来的冲击与思考就越强烈、越丰富。所以,如果希望自己能够拍摄出更多的优秀作品,那么更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与思考,形成对自我、对社会、对世界的个人观点,在此前提下尊重自我的内心需求去拍摄想要表达的内容。因此,摄影界有句名言:摄影用什么镜头不重要,要看相机后面的那个头(脑)。
思想与情绪拥有提升作品价值的巨大力量,这也依托于作者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积累。安塞尔·亚当斯说过:“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我们走遍世界拍摄山山水水、星辰大海,是因为我们内心有着对大自然的向往、热爱,我们渴望着自由、挑战和征服,我们甚至对外太空和宇宙充满了好奇;我们踏入异域,走进古城老街、庙堂寺殿,是因为我们为人类古老文明的巨大成就而自豪,也对未来的地球变化忧虑与担心;我们被地球上如此丰富的民族文化而吸引,感动于宗教信仰给人类带来的精神力量,反思现代社会的嘈杂与浮躁。这些都是我们进行拍摄的原始动机,也是每一张照片后面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意图。
人文摄影相比风光等其他题材更容易表现创作者的主观思想,因为我们的拍摄对象如果涉及活生生的人物状态和社会现实,那么画面上自然就透露出某种情绪、状态、精神、观点或者态度。John Berger在《Ways of Seeing》中谈到:“我们观看事物的方式,受知识与信仰的影响。”一个摄影师的人文作品是通过对个人观点与所见所闻相结合进行主观的解读、理解、选择和重构而产生的,折射出来的是这个摄影师的见解与主张,也就是说,即使在同一个场景下,两个摄影师拍摄的作品阐述的思想主题很可能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薇薇安·迈尔是近几年在摄影界被热烈讨论的人文摄影师,她去世后留下的大量人文作品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长期身为保姆的她,没有受过任何摄影技能学习,被自己内心的强烈孤独感所驱动,几十年如一日,通过照相机拍摄那些路人来与社会进行连接,以此表达自己内心对情感的强烈需求。有时候,她镜头中那些喝醉的路人、哭泣的男孩和黑人让她有着深深的共鸣;有时候,那些打扮精致的女人、出游的父母与孩子等则表现了薇薇安对尊重、爱与家庭的渴望。细心的人也许注意到,她很喜欢自拍,这也能看出来常年寄人篱下的她有多么希望被别人关注到。
2017年初我在古巴街拍,有意识地模仿薇薇安·迈尔的风格。这张照片是其中之一,当时我站在街边,眼前的民居建筑线条正好有很好的空间透视效果,不断有当地人从我身边走过,当这位黑人妇女走过去时,我下意识地按下快门,由于使用的是胶片相机(Contax G2),无法马上看到照片。在回国冲洗扫描后惊喜地看到这位黑人妇女当时的表情,让我对她的心情、身份、背后的故事开始了种种猜想……如果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拍摄到更多这样的作品,那么这一组照片就是很有价值的古巴社会记录。
19世纪“大旅行”刺激了西方风光摄影的兴起,随着交通设施不断进步及旅行成本降低,风光作品越来越难以在内容和陌生程度上有所创新。在20世纪70年代后,“批判或危机风景”概念的产生将当代思想、纪实概念与风景摄影结合起来。在中国,从洪磊到梁思聪,从赵承安到张克纯,先后对风景摄影领域的扩展和思想性进行了很多尝试与实践,现在也慢慢形成了所谓的“当代摄影”概念。但是大部分的风光摄影作品在思想上仍然被很多艺术评论家批评,甚至被业内人士称为“糖水风光”,这也对风光摄影师在作品的思想性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过,笔者认为,风光摄影仍然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也能够赋予我们丰富与强烈的内在情感和思想内涵。
其一,大自然是如此壮美和神奇,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了如此漫长的时间,大多数人却并没有认真地审视和欣赏那些赏心悦目的风景,没有意识到宇宙的浩渺,大地的广袤,以及大自然力量的鬼斧神工,我们需要优秀的自然风光作品感染和影响更多的人,促使他们更好地尊重和爱护地球环境。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有更多的自然主观态度,对自然环境的畏惧、尊重、爱护、担忧等,这些都可以通过风光摄影表达出来。
其二,现代社会发展如此之快,尤其是在中国,人类社会文明日新月异。而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和新思想产生的矛盾,历史与现代碰撞的冲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中国人在矛盾冲突夹缝中的状态,这样的社会风景是非常值得我们记录的内容。
而对于风光摄影的内涵表达,中西方审美与艺术传统的差异导致了很多差别,也延续了在绘画艺术上的某些特质:西方注重写实,东方讲究意境。
西方摄影师讲究画面的空间感,为了追求更好的视觉冲击力和身临其境感,近年来很多年轻的欧美摄影师尝试将摄影与户外探险结合起来,拍摄地点拓展到了北欧,甚至南、北极等人迹罕至的地域,将风光摄影的主题转向人类对未知的探索、对极限的挑战等,将从前风光摄影的“无人的自然”转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风光摄影有了新的诠释方法,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启发。
海岸是自然风光最热门的拍摄题材之一,因为海滩的礁石与山体,运用不同曝光时间的变化造成海浪的不同形态,加上多变的天空与云彩,丰富的组合能给内涵创新提供很好的条件,热爱海岸主题的摄影人甚至有了“扫海帮”的外号。国外的澳大利亚、冰岛和美国西海岸,国内的大连、深圳和厦门等地,都因为拥有复杂的海岸地貌而成为拍摄海景的热门地点。
看过美剧《权力的游戏》的人,都对剧中各种魔幻风格的七国风景记忆深刻,其中大部分场景都取自于爱尔兰。2018年秋天我独自来到北爱尔兰地区,拍摄这里冷门的海岸与森林风光,而“巨人之路”是北爱尔兰最有特点的地貌景点。为了拍好这个场景,我连续两个黄昏来到这里,在第二个日落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照片,我拍摄了多张不同快门速度的照片,得到不同的海浪形态,利用包围曝光将大光比的天空、地景与海面合成,利用Photoshop图层技术将海浪与环境合成。超广角镜头中的前景具有很好的质感与现场感,提升了作品的视觉冲击。画面中站立的人不但为画面提供了比例参考,也赋予了这幅作品更多的人文意境。
后期提示:利用Nik滤镜或者天光镜等可以进一步增强画面的光感和明暗效果,利用光晕滤镜对天空的高光部分进行调整,烘托出画面的朦胧和梦幻感,衬托礁石的质感。
中国风光摄影师在拍摄大自然的壮观美景时,传承了中国人的审美标准和思维模式,画面更加简洁与洗练,情感更加含蓄和婉转,主要表现摄影人内心的情感,突出表达诗情画意的主题,同时也给读者更多的联想空间。从郎静山大师的国画风格,到现代的著名风光摄影家段岳衡,虽然拍摄与后期技法已经大不相同,但是画意风格仍然一脉相承。进入21世纪以来,年轻一代的风光摄影师越来越多地受到西方风光摄影的影响,前往更有挑战性的地域拍摄,用最新流行的后期手法来调整照片影调和风格。而同时也有西方摄影师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创作了很多具有中国风的摄影作品,可以说彼此都在互相学习和进步中。
下面这张照片拍摄于湖南小东江,这也是国内热门的摄影地点了,大部分人都喜欢在这里拍摄“模特”渔夫撒网的场景。但是当渔夫休息的时候,我注意到这样的场景更加符合自己心目中的表达意境。后期处理成黑白后,画面中的点、线、面更加简洁和突出,前、中、后景的层次更加分明,画面中心的渔夫和木舟更加突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中国意境油然而生。
光圈:F8.0,快门:1/160秒,ISO:100,焦距:70mm
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建筑艺术的崛起,城市建筑景观开始成为风光摄影中的重要门类,并在20世纪逐渐流行,受到了年轻一代摄影爱好者的追捧。虽然城市与建筑是由冷冰冰的钢筋混凝土组成的,似乎很难拍摄出有思想感情的作品,但这难不倒一个优秀的摄影师。适当在建筑环境中引入“人”的元素,就能阐述出人与建筑、社会与城市的关系,表达我们在城市中的状态与情绪,甚至引发思考。
中国有很多老城古镇,可惜的是它们都渐渐湮灭或者消失在现代化文明进程中,我刚开始学习摄影的时候,很喜欢去那些还有着原始风貌的旧地,例如江南的水镇。在乌镇和西塘闻名天下的时候,我去了少为人知的南浔和同里,这里仍然如初的生活面貌与较少的现代元素,是吸引我的主要原因。即使不为了拍照,携带家人躲开如织的游人,来这里凭栏看雨,听风饮茶,也是修心养性的好选择。
在这些地方拍摄,日出时分的清晨是绝对不能浪费的时间段。趁着太阳光线将民居古楼照成金色,炊烟飘出窗户或者屋顶,老树高旗在地上拉出长长的影子,空荡荡的石板街上偶尔出现一两个当地起早的本地居民,或是去洗衣淘米,或是生火做饭,或是舞拳弄剑,这都是拍摄古镇人文的极好素材,远比单调地拍摄古镇建筑要生动。
清晨走到这座桥边时,我惊叹于石桥完美的曲线,水面里的静止倒影与桥身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圆形,与小河两岸方方正正的房屋和门窗有着不错的线条冲突,我拍了几张后却总感觉缺少点什么,于是干脆坐下来等待。不久,一位老太太慢慢走上桥,我突然预感到这就是画面的点睛之笔,更让我惊喜的是,走到桥顶时(几乎是画面的黄金分割点)她停下来了,似乎在朝古镇远处望去……我马上屏住呼吸,用最安全的快门(要考虑到ISO不能太高)连续按下几次,很快老太太就走下桥离开了,我的心里满是庆幸与满足。
后期提示:古镇民居建筑的线条和层次纹理非常丰富,但是由于城市现代化与商业化带来的过多色彩,对画面主题也造成了一定的干扰,用黑白色可以使得画面更简洁、纯粹,更好地表现桥的曲线、水中倒影以及人物的形态。
光圈:F4,快门:1/60秒,ISO:640,焦距:70mm
一张好的照片能够基于恰当和准确的内容,表达出作者的精神诉求,并引起一定高度的思想探讨。随着摄影师思想境界的提升,他的作品自然也就具有高远的意境和深厚的底蕴。如果一个摄影师有着独特与强烈的个人特质,那么他的作品也同样会风格鲜明,力量强大。
摄影属于艺术的一种,与音乐、电影、绘画一样,摄影艺术也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载体,缺乏情感和思想的摄影仅仅是“拍照”而已。所以,无论是去大众景点,还是人迹罕至的山河湖海、风情迥异的异国他乡,最重要的是用感性的触角去观察和感受世界,思考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观点与态度。如果你觉得自己似乎还不具有这种能力,建议多读书、多听音乐、多看电影、多看画展……相对于后期技术和器材知识来说,我认为这些摄影之外的积累要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