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发展的逻辑
- (法)迈克尔·斯托珀尔
- 25字
- 2021-03-29 03:21:02
第五章
城市与个人:我们塑造城市的方式,并非我们所愿
城市中的选择与结果之间的差别
我现在要逐步缩小地理范围,从研究城市经济发展的区域间模式转向研究城市地区的内部空间。城市地区的内部布局与其观感密切相关,也可能与它们的经济表现有关,但对于后者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证据能够证明。很多企业、家庭和利益集团等对大都市区的空间都梦寐以求,就这一点而言,个体(企业、工人、消费者和家庭)的偏好和选择是影响城市发展的一股力量。
城市的土地和建筑物有两个重要特点,即供给无弹性和固有的外部性,这使它们有别于经济中的其他投入品。因此大都市区的空间具有竞争性,并且不同的使用者及使用方式之间存在许多潜在的“零和博弈”结果。由于供给无弹性和固有的外部性这两个不寻常的特点,社会和私人成本与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带来的收益之间总是存在差异。
此外,个体行为人的意图和偏好与他本人与其他人的选择互相影响时的实际所得之间也存在差距,从而使他们实际上不能如愿以偿。经典的例子来自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1978)的著作《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Micromotives and Macrobehavior)。谢林创建了一个符合现实的居住选择游戏,在该游戏中,每个行为人都不是种族主义者,反而表现出一种想要同“与自己相似的少数族裔”比邻而居的轻微偏好。他们以肤色作为附加条件做出的选择导致极高程度的种族隔离,这完美地诠释了非故意结果以及个体偏好和集体结果之间的差别。
城市的选择和结果贯穿于有关城市本质以及城市所包容的生活方式的当代辩论中。异常激烈的辩论包括,有些人认为密集居住要优于郊区化;有些人支持按同质同类原则划分区域和社区,而有些人笃信用途混合和人口混居;有些人偏向于古老的不规则城市,而有些人则倾向于整齐划一的新城市;有些人喜爱高层建筑,而有些人偏好低层建筑;有些人喜欢私家车,而有些人更愿意发展公共交通。如今,这些分歧往往体现在实用效率方面。(密集居住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吗?公共交通比私家车更有效率吗?公共交通比私家车更具“社交性”吗?)许多结果有时被认为是无知造成的:如果人们更了解情况,他们就会选择不同类型的城市、交通和社区;他们只是不清楚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如果人们知道可能会有这些不同的结果,他们就会“宁愿喜欢”别的东西。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不一样的城市空间组织就是迟钝的技术官僚想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那些用脚投票的正常人身上。
这些争论在许多方面只不过是一些公共哑谜,隐含了基本价值观与欲望的强烈冲突。但是,这些争论也涉及城市空间组织和土地利用中的个人偏好与集体结果的差异。城市多大程度上满足个人、企业和家庭的偏好决定着其他可能选择的作用范围是宽还是窄。而其他选择在调和个人和社会成本方面的表现则决定着可能被用来将这些选择变为现实的公共政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