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恍然大悟

  • 宇宙波澜
  • 魈毅
  • 3113字
  • 2020-05-08 12:35:07

“不过谁又能说的准呢?”张璐耸耸肩:“太阳的谜团太多了,我们现在连它究竟是固态的、还是气态的都没搞清楚,所以只能说:一切都是猜测,一切都有可能。”

李翰文:“难道它不是气态的吗?”

最初人们认为它是固态的,但后来随着“太阳核聚变假说”被提出后,人们又觉得在1500万摄氏度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存在固态的,所以就认为它应该是气态的。

近代,通过观测太阳的两极发现,其转速与赤道不一致,由此验证了它是气态的说法。

不过,后来人们又发现,太阳内部再往深处一点,无论是两极还是赤道,转速都是一样的。

那么问题就出现了,怎么会这样呢?

张璐说:“于是科学家就猜测,在其气态的外表之下可能存在着一个固态的核心。”

“那这不就与“核聚变假说”产生矛盾了吗?”李翰文说。

“是的。”张璐点点头:“除了这个现象以外,其实还有很多证据可以证明“核聚变假说”可能是错的。”

“首先,就是它的稳定核聚变时间,也就是它的寿命。至今,太阳至少已经持续并稳定“燃烧”了50亿年。但到目前为止,人类尚未找到一种可控核聚变的方式能使其稳定这么久。”

“当然,这可能源于我们的无知。现在我们可以使核聚变稳定维持一段时间,但绝对无法让它维持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年,那么太阳是怎么做到的?”

李翰文:“因为它大呀~”

张璐:“这只是原因之一,并不能解释它为什么能持续上百亿年。而且,无论是“大煤球”还是“核聚变”在燃烧过程中它都应该有所消耗,在没有“燃料”补充的情况下,它应该越烧越小,但为什么太阳反而越烧越大呢?这就又回到“燃料补充”的问题上了,到底是什么在为它补充燃料?”

“确实很奇怪~”李翰文点点头。

张璐:“此次,太阳的存在看似很平常,但实际上它是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因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自然界中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从微观上看,在热传导过程中,自然过程总是使粒子运动向无序的方向进行。温度越高的物体分子动能越大,反之,温度越低的物体分子动能就越小。”

“因此,温度从低到高,我们看到微观粒子动能加大,其空间膨胀,从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粒子之间的距离不断加大,不断趋向于分离和分裂。这个趋向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说在高温下粒子只有越分离越远,而没有聚合。”

“就像炸弹爆炸,一瞬间的温度升高,使所有粒子彼此分离并释放出能量向外扩散,期间粒子是无序的,而在0.01秒内不会产生聚合。”

“所以,在太阳如此高温下,反应由4个氢核聚变为1个氦核,不仅查无实据,也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李翰文:“那这么说,太阳就不应该存在!”

张璐摇摇头:“它可以存在,但除非它的温度并没有那么高。”

“但如果温度没有那么高,这就又违反了核聚变假说。”

“没错,这产生了一个悖论,除非“热力学第二定律”和“核聚变假说”有一个错了。然而,前者被证实是正确的……”

李翰文:“那核聚变假说就是错的。”

“我也更倾向于核聚变是错的。”张璐点点头:“关于太阳的温度可能很低,其实还有一个实质性的证据,就是1987年科学界“目睹”的一场天文奇观。”

“据说,当时一颗直径约1公里的星际彗星突然闯入了太阳系,并以680公里/秒的速度近距离穿过了太阳表面!据后来推算,它的近日点距离太阳中心约15万千米,也就是说,它从太阳表面(日冕层)之下55万千米处穿了过去!”

“我们都知道,彗星的主要成分是冰,那它是怎么穿过去并保证不被太阳的高温所熔化的?只有一种可能——太阳并没有那么高的温度!”

“后来,人们陆续又观测到一些近距离穿过太阳外层大气(日冕)的彗星,由于此现象过于令人费解,所以并没有对外公布,科学家将其称为:掠日彗星。”

李翰文:“为什么不公开?又是为了避免引起世界的恐慌?”

“不。”张璐摇摇头:“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引起科学界的恐慌,虽然在科学界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就是谁都不说。即使有一部分对外公布了,也宣称彗星在进去太阳大气之前就已经被太阳巨大的潮汐力给撕裂并熔化了。”

“科学界不敢公开事实,因为那样必定会遭来全世界民众的质疑,不仅会对“太阳核聚变假说”质疑,还会对整个科学界产生质疑,这是世界科学发展所不允许的,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谁都不会说的。”

李翰文:“但是你说了。”

“无所谓~”张璐耸耸肩:“反正我现在也不是科学家了,更不属于科学界了,所以我说什么没有人会管了……但没有了科学家的身份,说什么也缺少信服力了。”

李翰文叹了口气,说:“唉~你们科学界的水还真深。”

“但同样也是一潭死水了。”她补充道:“至于“太阳的温度很高”那只是我们直观的感受,暖洋洋又刺眼的日光、火红的太阳,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宇宙真空中是不传导热量的?”

“对呀!”李翰文恍然大悟:“真空不传导热量,也就是说即使太阳真的很热,那我也距离这么远也感受不到。”

“是的,如果太阳真的很热,那么距离它最近的水星,早就应该被烤化了。并且、当我们距离太阳越近的时候就应该越热,比如:山顶(珠穆朗玛峰),但事实却正好相反。”

李翰文若有所思道:“那为什么我觉得有阳光的地方就热一些,而没阳光的地方就冷一些呢?”

张璐点点头:“确实是这样,但这里我需要再给你科普一下:其实,包括地球在内和其他星球上的热量并不是直接来自于太阳,而是间接来自于太阳产生的热辐射。”

“该辐射波与大气或地面相撞摩擦后产生大量的热能,而热能的大小和辐射波接触到的物体的质量有关,吃量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大,相反、质量越小产生的热量就越小。”

“包裹着地球的大气层,越靠近地面密度越大,越远离地面空气越稀薄。所以才会出现距离地面越近的地方热量越高,而距离地面越远的地方温度就越低。”

“原来是这样啊~”李翰文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张璐:“还有就是太阳风,和太阳磁场的疑点。”

“首先,人们观测从日冕发射出来的太阳风是越往外越快的,也就是说,其正电子或质子是呈加速趋势向外扩散的。这就与核聚变说相矛盾了,因为核聚变的辐射应该是越远离太阳速度越慢的。”

“其次,人们观测到太阳上的磁场非常诡异,之所以说它“诡异”不仅因为在太阳表面存在大量且不稳定的磁场,而且这些磁场还在不断地变化。”

“按理说,如果太阳是气态的,那么由于磁场的不均匀且数量众多,将直接导致它不可能是一个规则的球体。但事实却是,我们怎么看它都是一个规则的球体。”

李翰文:“那如果它是固态的呢?”

张璐:“那它的磁场就不会发生变化,事实是它上面大量的磁场总是在不断地变换位置。”

李翰文皱了皱眉:“这就太奇怪了,既不是气态也不是固态,难道还能是液态?”

张璐:“相比之下“等离子宇宙论”就能很好的解释这一切,因为等离子宇宙论认为;太阳既不是气态也不是固态,更不是液态,而是——等离子态。”

李翰文:“等离子态是什么鬼?”

“就类似闪电。”张璐说:“该理论认为,宇宙空间中流动着一种叫做“伯克兰电流”的东西,这种电流在真空的宇宙空间中不均匀且非常微弱的分布着。但当它们遇到星体的时候就会突然增强,集中在星体上产生很强的电压。”

“太阳带正电、伯克兰电流带负电,所以正负电之间就产生了强大的电压。由于大气是不导电的,所以正负电之间隔着太阳的大气产生了强烈的电弧。”

“所以,我们用肉眼看到太阳上那些发光的东西其实不是火,而是电弧。并且、电弧这个东西根本就不需要太阳有很高的温度,这就解释太阳温度的问题。”

李翰文点点头:“有道理~”

张璐:“之前说过,这种伯克兰电流在宇宙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太阳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有时候会显得比较亮,而有时候则显得比较暗。”

“因为太阳本身在围绕着银河系旋转,而银河系自身也在围绕着更大的星系旋转。所以,当太阳运动到电流比较多的地方,产生的电压就会更强,从而通过太阳大气层产生的电弧就会更多、更强烈,太阳看上去就会越亮,反之则会越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