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四十二,援手

云州城地处江南,二月正值草长莺飞。

马车向城外疾驶而去,最先经过的就是章台,这里是整个云州最热闹的去处,全城最大的商业街就在这里。再往前鼓楼,云州城最有名的夜市就在这里。尤其是本朝开了宵禁之后,这里的夜市几乎通宵达旦。

云州府衙、大戏台,一座座建筑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偶尔会有凉风从晃动的马车窗帘那里吹进来。

李阳明的眼睛一直都在望着外面,这会让多少减轻一些他内心的焦虑。他似乎不习惯跟男人同处一辆马车,而且还是一个表情严肃的硬汉子。

这完全不在他的计划之内。那一声巨响打破了所有的宁静,也打乱了吴天仙和他之前制订的计划。

那当然是一场悲剧,但同时也是一条线索。如果能顺着三清观这条线索查下去,说不定顺藤摸瓜,还能查出点儿什么来。

可既然发生了爆炸,无论如何,官府都会派人前去勘察。如果不能第一时间赶去,恐怕有些线索就会被深埋在地下。

就在李阳明为此发愁时,自京城而来的吴天仙似乎早有准备,在出示了六扇门的令牌之后,李阳明摇身一变,就成了他口中的六扇门高手杨明,专门秘密调查各地的疑案。

几乎是顺理成章,吴天仙顺手把他被推荐给了云州府的知府陈继先大人,随后又被邀请和捕头王峰一起前往三清观,调查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去府衙之前,梅姑告诉他,捕头王峰,人称王疯子,是一个只知道抓捕罪犯,从来不会讲什么私情的人,大半生嫉恶如仇,在他的手中,抓到的犯人数不胜数,据说当年连他自己的小舅子都照抓不误,老婆气得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再没有回来过。

这样一个敬业的男人,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

想要解开谜团,第一件要做的自然是去现场看一看,而跟在王峰身边,才能理所当然地去查看现场。

李阳明期盼能找到跟凶手的有关线索。但却没想到,是跟着这么一个糙汉子一同前去。

他们早已经卷入了这场风波之中,四个核心人物被杀,除了杨慕雄之外,对他,还有他身后的那股势力,以及神秘的杀手究竟来自何方,他们一概不知。

看吴天仙和梅姑的架势,恐怕这也是他会主动来这里的目的——只有找出对手,才能着手应对不是吗?

王峰却被李阳明想象中要年轻,看起来只不过二十五六的样子,不苟言笑,一绺头发不安分地挑了起来,目光如炬,一张铁青的脸紧紧地绷着。怪不得梅姑得来的资料中说,不少人家吓唬不听话的孩子,都会说:如果再不听话,就让王疯子把你带走。

李阳明——此刻已经化身杨明的他,就和王峰挤在同一辆马车之上,他不得不借着看外面的风景,才能让自己不那么局促。

出了城外就是一大片含苞欲放的梅花,据说当年先帝南巡之时,曾经在此驻足,因此这里也被定名为梅园。

平日里花开时节,这里人来人往,城中不少读书人、贵公子都会来这里赏花,据说章台的那些姑娘们也会前来,更引得不少轻薄之徒来这里闲逛。

马蹄有节奏地敲击在地面上,让坐在车里的李阳明昏昏欲睡。

似乎特别为了照顾李阳明这位来自京城的“上差”,陈大人特别嘱咐,一定要坐马车前去。

听到这个命令的时候,王峰瞬间黑了脸,却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车子快速地转到了山路,回头看时,整个云州城的轮廓逐渐清晰。这是一座仅次于京城的大城,据说当年建城之时,曾经请来风水名师助阵,才有了今日云州城。

“我已经通知其他人先到,幸好出事的时候是上午,当时只有一位张真人在观里守着。”王峰叹了口气,看了看那片还在冒着烟的地方,“他们现在都被暂时安置在后院的房子里,不得令不得离开。”

“是因为炼丹炉出了什么问题,所以才炸掉的吗?”李阳明——此刻已经化名杨明的轻声问道,“据我所知,道观之中,大多都会设炉炼丹。”

“三清观是个小道观。”王峰皱了皱眉头,“多年前就已经荒废了,这两年名气才大了一些。那里的道士都是清修,没有丹房,更没有什么炼丹炉。那么大的爆炸声——难道他们居然偷偷藏了黑火药?”

车子很快就在那座道观前停住了。

山门已经倒了一半。道观的正殿,有一部分屋顶也被掀开了。从倒掉的墙头往里面,东侧房已经被炸出了一个深坑。一半土墙混着石头、瓦片倒在地上。

道观里的人都已经吓得半死,谁都说不出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终于东侧房里是不是有火药,他们更是一问三不知,不住地连连喊冤,“我们在这里连吃饭都成问题,怎么可能有钱去买什么黑火药,这可真的是冤枉啊。”

张真人在他们看来,只是一个普通的修道之人。在这个道观清修了已经十几年,三年前曾经外出游历半年,回来后再没有出去过。在其他道人的眼中,他在是性格有些懒散,平日里不怎么爱动弹之外,并没有什么异常的地方。

杨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认真地检查爆炸现场。很显然,如果不是早就藏好了大量的炸药,是绝对不可能将这里炸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那是一个信号,为的就是给守在城里的梅姑报信。而那声巨响,的确也惊动了梅姑,让她马上放出了信鸽。

可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奇怪的是,根据剩余的火药末来看,这并不是现在市面的常见的火药。”王峰看了看杨明,慢条斯理问的,“既然上差自京而来,见多识广,能认出这些火药,究竟是什么来历吗?如果不是大规模的购买,那又可能会出自何地?”

“据说远在春秋之时,民间就有人开始自制火药,以硫磺、雄黄、硝石,以蜜烧之既可。魏晋之时,人们炼丹成风,所以火药也就应运而生。”杨明淡淡开口道,“唐昭宗之时,据说已经有人开始使用飞火,大概就是用火药制成的兵器。我朝已经有火药作坊,制作烟花爆竹之外,也会用来制作武器。但是火药的售卖,是有官府严格管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