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经济≠房产开发

楼宇经济发展,既包括楼宇的建设,又包括楼宇的运营,如楼宇物业的管理、楼宇业态的培育、楼宇资源的盘活等。许多人认为,发展楼宇经济就是搞楼宇开发,这是个误区。恰恰相反,正因为前期的楼宇开发得太多了,过多的体量和过少的产业未能很好地“匹配”,“僧多粥少”造成了“见楼不见产”“见楼不见人”的现象。为盘活闲置楼宇,人们对楼宇进行招商运营,才诞生了楼宇经济。其实,楼宇能否发挥出好的效益,关键不在于前期的建设,而在于后期的运营。

有人说,中国的开发商,生活在一个进入壁垒比较高,因此竞争不充分、供求关系严重不平衡的市场。老百姓抱怨房价高,开发商说政府赚了大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大家心里各有“一本账”。在粗放式发展的大环境下,开发商为了攫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最关心的当然是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建造出更多的房子,而不会真正去重视项目的前期规划和后期运营。他们认为那是政府的事。而政府往往总是被“绑架”,不得不为当初的决定负责。很显然,这就容易形成“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的“两张皮”现象。

当前,不少城市仍在以房地产开发的思路发展楼宇经济,只顾着建楼卖楼,做“一锤子买卖”,造成了大量的楼宇闲置和产权分散,给后续的楼宇招商、楼宇运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对于商业地产、商务地产而言,真正的价值溢出来自后期的运营管理。如不及早转变思路,必将重蹈房产开发“建了拆、拆了建”的旧路子,甚至将商业地产的泡沫引向商务地产。事实上,许多城市的商业地产已经饱和了,却仍有人在简单地模仿,重复地走着前人走过的路,忘记了“前车之鉴”,用“邯郸学步”来形容并不为过。

城市是用来生活的。因此,城市应是宜居的,也该是宜业的;应是绿色的,也该是智慧的。只有这样,才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把有限的土地都建设成了商品房或商业街,抬头所见都是高楼大厦,如同来到“钢筋丛林”,势必违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建设初衷,偏离了“城市是用来生活的”这一主题。当然,就当前的城市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显然有点高,但这未必是坏事,至少可以提醒我们的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在今后的城市建设和运营中,要更多地注重土地的多维开发而不是单一的商品房开发,要更多地注重城市运营而不是单纯的城市建设。

纵观各地出台的扶持楼宇经济发展的政策,不难看出许多条款还夹杂着很浓的房地产情结,还在明里暗里地鼓励或者默许开发商建楼卖楼。殊不知,“楼宇不是越多越好、越高越好”。发展楼宇经济不是简单的房地产开发,也不是让你造更多、更高的高楼大厦,而是要把过量建设所形成的楼宇“去库存化”,让建好的楼宇能发挥出更高的效益。因此,政府扶持楼宇经济发展不应去扶持作为建设主体的开发商,而应重点关注楼宇运营商如何运营好楼宇、物业管理公司如何管理好楼宇、政府如何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高质量发展对于城市而言,其兴奋点显然已不在于大拆大建,而在于如何更好地实现有机更新,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产出最大的效益,如何更好地当好城市运营商而不是城市开发商。

2015年1月23日,就“互联网+时代的楼宇经济发展”接受人民网专访。

2018年6月6日,参加“第四届中国楼宇经济峰会”嘉宾访谈。

2019年9月24日,在昆明-南亚东南亚楼宇经济产业发展大会“大咖对话”会上与嘉宾互动。

2019年9月24日,参加昆明-南亚东南亚楼宇经济产业发展大会“大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