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是道
  • 曾伟
  • 1875字
  • 2020-06-24 23:12:54

人生的苦从何而来?

扫二维码 听如是道

现在好像大家都觉得苦,有钱的累得辛苦,没钱的想得辛苦,苦究竟从何而来呢?

苦其实来源于我们内心的对立状态,来源于我们的自我意识。我们说过,小孩刚生下来不久,他是没有自我意识的,所以,小孩是没有苦恼的。当然,他也会哭闹,但这种哭闹是对疼痛、饥饿、不适的直接反应,而不是我们成年人讲的苦。所以,小孩一旦吃饱了,身体没有什么不适,他就是安静的,或者是快乐的。而不像我们大人没病没灾,钱也不少,生活也很优越,却还是感觉到生活很苦。

当然,这种无忧无虑的孩童时光,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产生,随着孩子懂得将自己和外界区分开来,他的天真和快乐也就慢慢地减少了。因为他有“我”要执着的东西了,他有“我”与外界的对立了,痛苦和烦恼在他未来的人生当中,就会与他如影随形了。

我们都知道《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而其实《易经》的思想却只是阴阳而已,称之为“一阴一阳之谓道”。所谓的阴、阳在《易经》的六十四卦里头,就是两个最基本的元素阴爻(--)和阳爻(—)。而所谓的穷尽人生宇宙无穷变化的六十四卦,只不过是阴爻(--)和阳爻(—)交替使用而已。

我们一直感到神奇的是,这千变万化的宇宙大千世界,至今都让科学家们无法彻底破解,怎么就会在五六千年前被我们的老祖宗给轻易破解了?《易经》是个谜,无论道家、儒家、兵家、法家,可以说诸子百家都是从《易经》的思想演化而来的,可以说没有哪一种思想能像《易经》一样,衍生出如此丰富多彩的,而又各不相同的思想流派,并且对人类文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这一现象一直让现代的中国人谈到《易经》就有高深莫测之感,觉得它既高深又玄妙,不可不信,又无法坚信,总之,是个谜。因为它太神奇了,它永远似有似无地活在中国人的心里。

其实看看小孩的成长,我们就懂得《易经》了。真正的人生,而非自然意义上的生命是从对立开始的,当我们将自己与周围分开,大脑中形成一个“我”和“我以外”的概念时,对立就开始了,人生也就开始了。从此以后,有一个“我以外”的世界来与“我”对立。

今天与明天对立,现状与目标对立,贫穷和富有对立,管理和被管理对立,男人和女人对立,父母和孩子对立,生与死对立。总之,有了对立的心,就会有无穷无尽对立的相,难怪《道德经》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我们的人生可以说是伴随着对立开始,所以抓住了对立,也就抓住了人的本质。人生不过是对立的心态在不同情景下的变化而已,或者说,对立的心态不停地演变,就是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命运。

所以,用阴阳两极的对立,来解释和模拟变幻莫测的人生命运,只能说明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悟透了人“生于对立”这样一个事实和本质,这也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含义。因为道是用来走的,我们的人生注定会走在对立的路上。

听起来人生是否很悲哀?其实,真正的智慧都是残酷的,耶稣的智慧让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苏格拉底的智慧让他喝毒汁而死,哥白尼的智慧让他被教会烧死……所以智慧和真相从来不是那么让人舒服的。

估计我们的老祖宗们懂得明哲保身,说出阴阳对立这种人生的本质,却又不肯说破;搞出阴阳八卦,让大家娱乐;说出一个“道”让大家思考,再加上“道可道,非常道”,让你百思不得其解,以免迁怒于他们。

其实,事情说破了,就是“人生是苦”。苦从何来呢?源于对立。

那人生就无解了吗?答案就在问题中。对立是人心生出来的,你的内心把对立消除,不就一了百了了吗?自我意识别太强烈,懂得把自己和周围融为一体,多照顾别人的感受和需要,你的人生肯定就顺利很多。

不让现状和目标对立,别天天想着自己活得不好,好像别人都活的比自己好,非得变成别人那样才能幸福,你就肯定活得轻松很多。其实,你真正了解一下别人,你所羡慕的人,也许正在抱怨自己的人生不如意呢!那要不要有人生目标?可以有,但不要天天惦记着那个目标,而应该脚踏实地地做好眼前的事,才能实现那个目标。《道德经》讲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这个意思。有目标,但不要让目标与现状对立。

不要让疾病与健康对立,希望健康,不希望生病是人之常情,正如很多人喜欢晴天,不喜欢阴雨天一样。但不要让疾病与健康对立,要接受疾病,才能利于健康。

不要让父母和孩子对立。父母有父母的想法,孩子有孩子的想法,相互尊重,爱才能落地,否则就会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中有过多的“自我意识”,而不是从孩子出发,这才是父子关系或母女关系矛盾的根源。

人生是苦,但也并非不能解脱,解脱之道,就在于放下我执,消除对立的心态,好事、坏事都当成修行。这样,你的人生就会“止于至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