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唐山市位于燕赵大地、渤海之滨,是我国工业重镇,也是河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龙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位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明显的区位开放优势。2010年习近平同志提出将唐山“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基地、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的战略定位,为唐山开放型经济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2016年6月唐山被列为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城市,也是京津冀地区唯一的试点城市。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唐山市委市政府立足主动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转型、促发展,以新一轮高水平开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构建“市场配置资源新机制、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和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进行一系列大胆探索,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建设、“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推动对内对外开放并举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进一步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迈向更高水平,并形成了在全国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为唐山加快建成国际化沿海强市,打造京津冀地区开放型经济的新引擎和新高地奠定了有利基础。

本书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唐山市构建开放型经济综合试点试验工作评估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组顾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张晓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河南省人大原副主任张大卫;课题组组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教授王晓红;课题组成员: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副研究员李文锋,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贺京同,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朱福林,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全球化》编辑部主任、副研究员沈家文,中国社科院农发所博士后、副教授谢兰兰,《光明日报》理论部主编张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助理研究员李蕊,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赵子沐。

课题组于2017年6月期间,先后深入唐山市的有关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中介服务机构、高新区、开发区、产业园区、港口等进行了充分调研,对唐山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工作进行客观评估和系统研究,挖掘其成功的经验做法,并寻找其存在的短板以及宏观政策层面的主要制约因素,其目的是以点带面,通过总结唐山的做法寻找出一条以发展开放型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新路子,探索出一条京津冀地区协同开发开放的新模式;通过寻找唐山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方面为唐山在新时期补齐短板、精准发力找出路径,同时也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出政策思路。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注重“顶天立地”,将国家宏观政策、开放型经济理论研究和实际调研、典型案例分析有机结合。同时,附之以对非洲产能合作的调研,为读者展示了研究的国际化视角。

本书由一个总报告、七个分报告和两个附件组成。

总报告是整个研究报告的高度凝练和系统总结。总结了唐山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主要体现在:外贸综合效益不断提升,利用外资实现量质齐增,对外投资迈出坚实步伐,综合贸易大港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对外开放推动了结构转型和自主创新发展。总结了唐山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主要体现在:通过建立权利和责任清单常态化机制,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建立高效便捷的网上服务体系,加快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等方面的改革,积极探索开放型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以及在积极探索形成各类开发区(园区)协同开放新机制、推进国际投资合作新方式、建立质量效益导向的外贸促进新体系、金融服务开放型经济新举措、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主线的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同时分析了唐山市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在对外贸易方面,唐山作为传统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结构调整的压力仍然突出,外贸转型升级的任务艰巨,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和贸易保护主义使唐山面临的出口形势更加严峻。在对外投资方面,唐山企业开展国际投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有待增强,同时,国家关于国际产能合作的促进政策和措施还不够完善也制约了企业对外投资。在金融服务方面,企业面临境外投资融资难、风险保障机制尚不完善及企业综合运用出口信用保险政策的能力和水平还存在差距等问题。在人才培养与引进方面,目前企业普遍缺乏跨国经营人才,尤其是缺乏了解国际市场、具有国际管理经营、精通外语的专业化、复合型高端人才,急需建立一套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此外,由于北京、天津对高端人才的虹吸效应,以及唐山市在环境、待遇及传统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束缚,导致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在开放政策方面,唐山较北京、天津、雄安新区相比,在区位优势及国家开放政策上都具有明显劣势,因此在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受到“挤压”。提出了以下主要发展思路:加快培育外贸增长新动能,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提高服务业开放水平;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引导企业稳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对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与国际贸易联动发展;发挥资源禀赋和政策优势,拓展环渤海临港经济网络;按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服务开放型经济水平;从引资向引进创新要素转变,深度融入京津冀创新体系。

专题一为探索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该专题在研究我国开放型经济格局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唐山市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取得的成效,并指出了打通东西互济、陆海联运的跨境新通道;“引进来”和“走出去”互动发展,推进一基多元的全球产业新布局;打造三大开放支点,形成以点带面、协同开放新局面的基本思路。分析了唐山市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机制及充分发挥优势,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新思路:优化投资与营商环境,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转化为产业优化升级的新动能;“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开辟以智力资本撬动产业资本的新路径;“走出去”为更好地“引进来”服务,将传统的比较优势转化为新常态下的竞争新优势;国企、民企、外企三企联动,形成开放式产业协同创新的新范式。分析了唐山市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面临的制约因素有:服务业开放和对外投资有待加大力度,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尚未形成特色;对外投资体制机制未完全理顺,开放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缺乏“高精尖”人才和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企业难以提高跨国经营能力。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发挥禀赋优势和政策优势,探索建设具有竞争新优势的自由贸易港区;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构建环渤海新型临港经济网络;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新模式,开拓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新路径;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形成服务业与服务贸易、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专题二为探索建立质量效益导向型外贸促进新体系。该专题总结了唐山的主要经验做法:一是以唐山港为依托,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口岸功能,打造综合贸易大港。重点是提升唐山港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完善现有口岸功能,积极推进口岸功能拓展;丰富港口功能,借力“一带一路”积极推进内陆港建设;拓展物流通道,构建物流网络体系,开辟外贸新航路。二是完善外贸促进政策体系,主要体现在:落实相关财税支持措施;搭建会展交流平台,促进贸易合作,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鼓励和推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促进外贸转型升级。三是加快通关改革,提高通关速度,优化监管服务,主要体现在: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工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水平;创新外贸新业态监管模式;推进外汇管理改革,拓展银行外汇服务功能;推进外汇管理改革,促进贸易便利化;支持出口企业扩大贸易信贷规模及对境外资金的融通使用;拓展金融产品,服务外贸企业防范汇率风险。四是拓宽融资渠道,简化融资手续,缓解融资困境。五是推动出口风险保障政策,解决企业后顾之忧。同时总结了取得的成效。一是在持续推进外贸转型升级方面成效初现,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为主的市场主体结构稳定巩固;出口产品结构调整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中占比稳步提升;新型贸易业态成为贸易发展的新动力;出口国际市场不断拓展和延伸。二是港口运营综合效益提高,主要体现在:港口规模迅速扩大,运量跨越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企业管理成效显著,物流网络体系更加完善。三是外贸促进体系不断完善带动了外贸提质增效,主要体现在:出口示范基地项目提升了行业质量管理水平,带动了出口;国内外互联互通渠道更加顺畅;新型贸易方式加快发展。四是通关效率大幅提升,缩短了企业贸易周期,降低了交易成本,主要体现在:全面推行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将通关时间压缩了“三分之一”,多个通关环节提速显著;推进企业高级认证和“经认证的经营者”(AEO)工作,使更多企业享受通关便利;落实税收减免政策;特殊监管区的功能和政策优势凸显。五是金融支持外贸稳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出口企业贸易信贷规模不断扩大;银行和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推进服务贸易便利化;出口信用风险保障覆盖面扩大,风险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同时,分析了唐山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自身发展不足。如,传统外贸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巨大,市场因素和外部市场保护压力严峻等。二是政策层面的制约因素。如,对外贸企业的综合支持力度不足,针对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的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少,风险保障机制不能全覆盖,对外贸易服务保障体系和平台不完善。三是在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的问题。如,上下协调联动不足,区域间缺乏沟通,导致重复建设和浪费;许多改革没有实质性突破,只是浅尝辄止等。最后提出了以下发展思路:加快贸易业态创新,培育外贸新增长点;重点在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贸易投资平台建设,完善贸易投资服务援助体系等方面加大对外贸企业的综合支持力度;通过鼓励品牌产品开发、加大品牌推广力度等方式积极培育自主出口品牌;促进外经外贸联动发展、融合发展。

专题三为探索推进国际投资合作新方式。该专题分析了唐山在推动国际投资合作发展中具有投资国别广、投资领域宽、投资方式多样、境外产业园区和典型项目稳步推进等特点。总结了其主要做法与成效,主要体现在:发挥产业优势、聚焦重点区域、龙头企业引领、输出技术与管理、形成政策合力、加强专业服务支持、强化金融护航、完善风险防控。通过对国际产能合作经验的比较研究,提出了通过对外投资化解产能过剩要有序稳步推进,对外投资要形成并发挥好组织优势、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对外投资需要专业服务配套“跟得上”,要谨防对外投资风险,对外投资需要履行社会责任等思路。同时,提出了唐山推动国际投资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主要有: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意识还不够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支持政策和措施不够完善;金融支持乏力、企业境外投资项目融资困难;跨国经营人才和信息服务仍然是国际产能合作的瓶颈;把控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最后,提出主要发展思路:做好统筹规划,引导有序合作;推动优势产业的全球布局;因地制宜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用好人文交流与国家合作机制组合手;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对外投资便利化水平;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可持续发展。

专题四为探索金融服务开放型经济新举措。该专题从加强金融与实体部门紧密对接,通过政企共建扶持基金促进科技企业发展,帮助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利用境外金融市场缓解企业资金困难;加强事后事中监管严守底线防范金融风险,加强政策性出口保险为开放型经济助力;强化理赔服务,发挥专业追偿能力为企业化解风险;发挥风险预警和信息服务优势,提高风险容忍度,帮助企业抓订单扩市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助力企业“走出去”等方面总结了唐山在探索金融服务开放型经济的创新举措。总结了通过政策引导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利用跨境外汇担保政策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推进外债结汇改革便利化等可复制推广经验。同时,分析了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政策性出口信用专业服务及利用率不够充分,利用国内外融资渠道有待增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多样化金融产品还需提高。最后,从统筹协调、加快沿海地区金融要素资源集聚;创新机制、提升金融服务沿海发展水平;夯实基础、增进沿海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思路。

专题五为探索开放型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该专题总结了唐山的主要做法,主要体现在:不断调整权力清单、构建“互联网+”管理新模式;通过商事改革提升营商环境、推行事后事中监管新模式;落实税制行政改革、加强企业“走出去”税务服务力度;落实税制行政改革、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税务服务力度,以及深化海关在通关、行政服务、监管、服务企业等方面的改革;优化开发区的行政改革、发挥开发区经济引领优势等。重点从“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放管服”改革;加强平台全系统整合、全方位联通,统一基础规范、使用规范、管理规范;在深化开发区“放管服”改革等方面总结了可复制推广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有:试点工作由于地方权限不足,导致改革不充分、不到位;地方简政放权存在掣肘;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需进一步突破。此外,与北京、天津相比,由于在产业基础、政策环境、生活配套等宏观因素存在一定差距,唐山市受到两地巨大虹吸效应的影响,从而导致人才难以形成聚集优势。

最后,提出了主要发展思路及对策建议:扩大先行先试权限,力争将自贸试验区政策覆盖到试点城市和地区;建立试错、容错和纠错机制;对有产品、有信用、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要降低收费标准,减少企业融资成本。此外,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不同开放型试点城市具有不同特色的产业集群、技术与文化优势及历史传承,应允许试点城市在这些具有优势的产业多闯多试;建议从国家部委层面尽快实行部门之间的信息联通,构建部门信息共享平台,为事后事中监管提供信息方面的便利支持。

专题六为探索形成各类开发区(园区)协同开放新机制。该专题总结了唐山的主要经验做法和取得成效,主要体现在:优化整合开发区发展,统筹顶层设计,优化空间布局;深化机构编制管理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强化投融资平台建设;加强督导考核等方面。通过改革调整,优势资源更加集中,产业特色更加鲜明,项目建设提质提速。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一是抓经济发展精力不够集中,二是高端人才集聚效应不明显。最后,指出了主要发展思路:继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权利和责任清单,通过信息公开和集中统一,建立起高效透明的执法体系和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专题七为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对内对外开放。该专题分析了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给唐山带来的主要变化,主要体现在:协同发展红利初现,经济增速稳步提升;积极落实承接京津任务,项目合作成果颇丰;交通、科技、公共服务建设成效斐然,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化解过剩产能、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分析了主要经验做法及取得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行政审批便利化,“落地签”制度创新,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提升城市吸引力,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等推进“放管服”改革措施,打开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新局面。二是深化协同发展平台建设,多平台产业集聚效果显著。建设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芦汉协同发展示范区,实施多区县集中招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三是借力京津,实施创新驱动,引领唐山产业转型。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着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以技术开发应用为引领,加强科技创新有效供给。分析了其主要制约因素,主要有:一是与北京、天津、雄安新区三大区域核心在协同发展机制和政策上不对称;二是唐山自身经济、社会基础相对薄弱,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对新兴产业的支撑力度有待提高;三是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传统的资源型产业基础使唐山在转型升级道路选择上存在双重压力;四是在对外开放方面,政策向北京、天津、雄安倾斜,唐山成为“政策洼地”,开放引资、招商面对虹吸压力。最后,提出了主要发展思路:一是树立“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思想,推进“飞地经济”“飞地港”合作新模式。由异地监管、异地审批到完善的“飞地经济”,将“飞地经济”扩展到港口领域,推动“飞地港”模式,深化区域协同开放。二是拓宽产业政策思路,深度融入京津冀产业链网。三是以区域开放促进对外开放,重点承接京津的加工贸易、服务外包等外向型产业。

附件一是关于唐山加快“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的调研报告。201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时,提出了“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重要指示要求。唐山建成“窗口城市”具有“五大优势”:有薪火相传的开放基因、有得天独厚的开放区位、有港通天下的开放枢纽、有内外联动的开放基础、有功能完备的开放平台。但与江浙沿海开放城市相比,思想解放度、港产城融合度、经济外向度、城市宜居度、投资便利度都存在很多短板和不足。客观分析唐山实际,“窗口城市”的标志至少体现在五个方面:一要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关键节点,二要成为国际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三要成为国际产业合作多赢样板,四要成为高层次国际交流前沿平台,五要成为宜居宜业开放包容品质之城。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需要明确五大发展目标,实现开放型经济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世界综合性贸易大港地位显著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显著提升、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能力显著提升、城市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等“五个显著提升”。应锁定“四条路径”:一是筑巢——推动产业要素大聚集,二是架桥——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三是搭台——促进海外人才大交流,四是对标——营造开放包容大环境。同时,还要在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便捷通畅交通体系、高效智慧服务体系、自由便利贸易体系、绿色宜居生态体系、开放包容文化体系等“六大支撑体系”上下功夫。建成窗口城市既要着眼长远打基础,更要只争朝夕搞攻坚,以务实有力举措推动“窗口城市”建设不断取得新实效。具体包括:推动港口能级新提升、培育海洋经济新动能、打造开放平台新引擎、探索招商引资新路径、构建对外贸易新格局、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塑造窗口城市新形象、增创开放环境新优势、厚植开放合作新理念。

附件二是对非洲投资和产能合作的考察报告,这也是课题的后期研究成果。通过对尼日利亚、加纳、冈比亚、埃及等非洲四国的调研,研究了我国对非投资中的重点、难点和对策。中非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分析了四国具有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市场潜力大等方面的优势,为国内产业转移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同时也分析了面临的主要投资风险,以及我国在对非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统筹性和协同性,加快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建立企业对外投资资格审查制度,加强境外经贸园区建设等相关建议,从而为我国对非洲投资的重点领域选择和风险防范提供了参考借鉴。

此课题在研究期间,得到了海南省副省长沈丹阳、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崔民选、国家行政学院进修部巡视员陈炳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副主任来有为、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国家发展改革委外资司处长王卓明、商务部政研室处长郑胜利、商务部政研室副处长吴伟华、商务部服贸司处长王旭阳及《人民日报》经济社会编辑室副主编于春晖等专家的指导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本书的研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仁予以批评指正。

王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