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京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

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根据该方案,改革后,国家旅游局与文化部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新成立的文化和旅游部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党的宣传文化工作方针政策,研究拟订文化和旅游工作政策措施,统筹规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实施文化资源普查、挖掘和保护工作,维护各类文化市场包括旅游市场秩序,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等。

相应地,2018年11月16日,根据《北京市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将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职责整合,组建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作为市政府组成部门,不再保留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文化旅游部门合并有利于壮大文化创意产业,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是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文化和旅游融合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北京是中国文化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的独特优势。目前北京市文化创意旅游发展基础或潜力较好的产品主要有:以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旅游,以南锣鼓巷、前门—大栅栏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体验街区旅游,以798、宋庄等为代表的艺术文化体验区旅游,以天桥地区等为代表的文化演艺区旅游,以北京欢乐谷为代表的文化主题公园旅游等。

(一)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文物种类从金石、陶器、黄金器、扇面、服饰、珠宝、酒具等到生活用品,到织物品、字画、古籍等大量典藏文物实物。

故宫在1984年成立故宫文化服务中心。之前,故宫的年访问量人次巨大,但其收入来源基本以门票收入为主,故宫博物院纪念品收入非常微弱。2008年,故宫注册“故宫淘宝”实现网上销售。如今官方认可的淘宝店铺有两家,一是天猫旗舰店“故宫文创”,一是淘宝企业店铺“故宫淘宝”。前者主营高端精致产品,后者则亲民可爱,通过不同定位细分市场。但最初几年,其淘宝、微博所发内容,只有两位数的评价或成交量,与当时最为火爆的网购和微博的热度形成鲜明对比。后来,故宫团队借鉴台北故宫成功的经验,对博物馆纪念品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改进,合理制定了故宫文化创意产品、产业的定位,并逐渐探索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取得了重大成效。

2014年8月,故宫微信公众号发布一篇文章——《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雍正行乐图》动态图加上“萌萌哒”的文案,在48小时内阅读量达到86万多。从此,圈粉无数。一直以来给人以庄重、严肃印象的故宫凭借“卖萌+搞笑”的高超技艺成为新一代无可比拟的网红,“朕知道了、爱是一道光、朕亦甚想你、朕就是这样的汉子、这是朕为你打下的一盆江山”等经典金句俘获了一众年轻人的心。2016年,故宫再次凭借一个H5页面《穿越故宫来看你》成功刷爆朋友圈,明成祖朱棣戴着墨镜说Rap,自拍加自嗨,后宫妃嫔用VR眼镜玩游戏,边玩边分享。随即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在网络播出后点击量轻松破百万。几乎是在不知不觉间,故宫从去一次看个够可能就不会再去的传统景区,成为时下年轻人追捧的“网红”。2018年12月,“故宫文创馆线上销售”发布了题为《故宫口红,真的真的来了》文章。阿里方面数据表明,这一系列口红一晚上预定数超过1000支,当月销售量超过8万支。截至2018年底,故宫博物院已研发了将近万种文创产品,每年的销售额超过15亿元。

(二)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

南锣鼓巷特色街区位于北京市中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唯一一处完整保留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街区拥有纵贯明清、民国及近代各个时期的历史风貌建筑,包括林沁王府、婉容故居、靳云鹏旧宅等,周边胡同里各式府邸、宅院丰富多彩,厚重深邃,像一幅悠长的历史画卷绵延展开。经过多年的提升改造,南锣鼓巷将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已成为北京市最具品牌影响力的文化休闲特色商业街区,被美国《时代周刊》列为25处地道的亚洲风情体验地之一,成为彰显北京城市形象的时尚地标和文化窗口。南锣鼓巷自改造至今,充分发挥自身“棋盘式”四合院的资源优势,积极引进现代产业经营模式,同时坚持以文化属性为基调,兼顾商业氛围的营造,逐渐成为具有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城市文化地标。

近年来,南锣鼓巷游客数量逐年增加,且增长显著。2013年,南锣鼓巷日均游客量为2万人次,周末日均游客量达到3.5万人次,而到了2016年,南锣鼓巷日均游客量达到3万人次,周末日均游客量达到5万人次。由此可见,南锣鼓巷日均游客量3年来显著增加,年均增长16%,周末日均游客量年均增长14%。

2016年初,南锣鼓巷主街有235家商户,其中,创意商品零售共130家(占比66%)、餐饮共62家(占比31%),到了2016年末,在南锣鼓巷商业化过度、低端业态泛滥、古老的街区面临过度压力的情况下,东城区政府进行了街区转型升级改造工程,商铺数量由235家减少至154家,低端业态店铺减少,类似非遗博物馆类店铺增加,文化氛围渐浓,产业业态初具规模,产业集群发展日趋完善。

(三)798艺术文化区

798艺术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北方向大山子地区,原先是北京国营联合厂的电子工业厂所在地。该联合厂建于1951年,由798等数个工厂组成。1989年,由于工厂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的产品销售困难,导致工人大批量下岗,各厂决定出租一部分闲置厂房以渡难关。1995年,中央美术学院的隋建国教授便租用了798工厂闲置厂房作为雕塑空间。这一个举动被大家认为是798艺术区发展的开始。从此,吸引了一大批艺术家前往此地。2002年,是中外艺术家前往798艺术区的高峰。他们在这里建立自己的艺术工作室,使得798艺术区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形成。2003年,798艺术区举办了名为“再造798”的当代艺术展览,规模宏大,从此,798艺术区名声大噪。

2004年,七星电子集团不再甘于收取低廉的房租,希望拆除艺术区,建立电子商贸中心。对艺术家而言,他们在798进行创作交流,装点着厂区的环境,这里已不再是毫无价值的破旧厂房,而是具有人文精神和创作氛围的艺术街区;然而对集团而言,798拆迁带来的大笔收入才是最终目的,于是入驻者与管理者发生矛盾。与此同时,不仅艺术家和艺术投资者,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798潜在的商业价值,开始不断为其发声。2006年,朝阳区政府认定798艺术区等11个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在政府力量的介入下,民间力量终于战胜了集团管理者,798得以保留下来。

2003年以前,艺术区内只有小部分厂区被租用,大部分厂房都处于闲置状态。随着人气的增加,798艺术区的用地范围不断扩展,租金不断升高,艺术家工作室由于无法支撑厂区高额的租金,而选择搬去距离中心城区更远的宋庄画家村。取代艺术家工作室的是画廊、艺术品交易中心、琳琅满目的商铺、餐厅及咖啡馆。这里从单纯以艺术创作为中心的艺术园区逐步发展成为集出版、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室内家居设计、音乐演出、影视传媒、艺术家工作室、画廊、酒吧、餐饮、服装店、书店、摄影工作室、瑜伽中心、艺术中心等多种创意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景观文化场所。转型后的798艺术区,不同于以往封闭式的工业园区,不同于安静的居住区,而成为一个吸引游客的开放式旅游空间,为艺术爱好者提供自由创作、展示交流的平台,也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场所。这里成为北京市最具吸引力的旅游休闲区域之一,旅游休闲与文化创意产业全面融合,相互支撑发展。

798从废弃工厂到当代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艺术集散地的“再造”过程,也是其内部文化创意产业不断集聚、空间不断发展的过程。受798艺术区的影响,在其周围形成了以798艺术区为中心,包括酒厂国际艺术园区、一号地艺术区、草场地艺术区、索家村和费家村艺术村落等10余个文化艺术园区。带动整片地区发展成为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展览、展示中心和旅游胜地,并由此带动了周边地区的消费,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又产生了强大的辐射作用。

表5 2003—2018年北京798艺术区入驻机构及个人变化统计

续表

资料来源:田雨,谢庆龙,李丹丹.后工业时代文化创意工厂空间发展与启示——以北京798艺术区为例.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2018——11——24.

(四)天桥演艺区

北京天桥演艺区总占地面积2.07平方千米,地处城市中心地带,北起珠市口大街,南到护城河,东侧近邻南中轴,和天坛公园仅一街之隔,距国家大剧院和天安门广场只有1千米,整个园区地处二环以内,具有很强的地理位置优势。它分为3个区:起步区、核心区和辐射区。起步区包括艺术中心、市民广场、天桥艺术大厦等建筑设施;核心区则涵盖主要的文化演艺场所;辐射区与大栅栏等地区相连,是天桥演艺区的拓展区域。

老北京的天桥,曾是一个热闹的去处,杂耍、相声、评书、洋片、大鼓、跤场、戏园,小货摊鳞次栉比。民间艺术家在天桥撂地表演,“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随着历史的变迁,老天桥的民俗技艺和老艺人们一起淹没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2009年,北京市出台《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明确要“打造天桥演艺品牌”。2011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天桥演艺区”建设纳入北京市重点产业项目。根据规划,该演艺区占地2.07平方千米,将建成首都演艺核心区。2015年11月,天桥艺术中心开业,标志着天桥演艺区正式对外亮相。天桥演艺区成为集演艺总部、文艺演出、文化展示、旅游休闲、文化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首都演艺核心区,是首都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艺演出是天桥演艺区的特色,目前,天桥地区已有天桥剧场、德云社、万胜剧场、天桥杂技剧场、中华电影院等剧场。到2020年,天桥演艺区将陆续建设30~50个剧场,形成一个大型演出剧场群,成为演艺的地标性区域及传统文化、现代艺术的展示平台和汇聚地,充分体现天桥“土得掉渣,洋得冒尖”的开放包容的文化内涵。

2017年,天桥演艺区全年演出共842场,观演人数超过50万。2018年,打造了“华人春天艺术节”、WOW世界女性艺术节、北京国际设计周天桥艺生活、老舍国际戏剧节、天桥音乐剧演出季等品牌活动。音乐剧仍将是天桥演艺区重点打造的内容,《周日恋曲》《长靴妖姬》《芝加哥》《妈妈咪呀》等精品力作已经陆续上演。

2018年12月14日,天桥演艺区成为首批认定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而在规划中,天桥演艺区的建设将分“三步走”,即起步区、拓展区和核心区,起步区“十二五”期间完成建设,全部工程2020年建成。天桥演艺区建成后,几十家剧院将聚集形成剧院集群,吸引中国传统文化如相声、京剧、杂技等以及音乐剧、芭蕾舞、话剧的聚集,形成传统与现代融合发展的文化聚集区,中国与世界相互融合的首都演艺区,真正做到“北京的天桥,世界的舞台”。

(五)北京欢乐谷文化主题公园

北京欢乐谷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北京市、朝阳区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由华侨城集团投资建设,是国际化、现代化的文化主题公园,于2006年7月9日投入运营。该园区位于朝阳区东四环四方桥东南角,占地56万平方米。

北京欢乐谷设置了120余项体验项目,包括40多项游乐设施、50多处人文生态景观、10多项艺术表演、20多项主题游戏和商业辅助性项目,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同时,北京欢乐谷作为“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每年接纳300多万游客,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广受好评,对京、津、冀三地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旅游文化发展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丰富了三地居民的出行选择,成为京津冀人民假日旅游休闲的最佳目的地。该园区曾获得“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高成长企业百强”“首都文明旅游景区”等荣誉。2017年入选“中国十大最佳主题乐园”。

作为民族自主创新的主题公园品牌,北京欢乐谷始终坚持从游客中来,到游客中去,把握游客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城市为根基,发展壮大主题公园文旅产业,创新文旅产业链条,致力于成为“中国主题公园示范者”。自2006年开园迎客,在“旅游+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战略下,以优秀的产品供应和卓越的运营管理不但深受游客喜爱,更带动了区域发展,让北京东南四环完成了由一片荒芜到地铁黄金地段的神奇蜕变。

北京欢乐谷历经12年的建设发展,通过“三年磨一剑”的新项目开发战略,已经从“年轻人的欢乐谷”发展为“全家人的欢乐谷”。通过将“主题公园+动漫IP”概念引入欢乐谷四期•甜品王国之中,把国产动漫“第一甜品IP”饼干警长与甜品王国有机结合,打造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游乐区。通过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欢乐王国还原了动漫世界中的经典场景与故事情节,赋予了主题公园更独特、更深刻的文化内涵,努力实现“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

同时,北京欢乐谷始终将文化演艺定义为景区强文化、树品牌、聚游客、增效益的重要一环。其金牌文化演艺项目《金面王朝》和《燕子李三》屡创新高。其中,《金面王朝》2017年底检修改版,将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添舞台效果和互动性,将其打造成为真正的沉浸式表演,让“到北京、登长城、逛故宫、游欢乐谷、看《金面王朝》”这个到京游客理想的游玩线路更具吸引力。而老北京文化特技实景剧《燕子李三》更是在服装和特效上下足心思,意欲成为最有特色、京味十足的地方文化演艺。

未来,欢乐谷品牌将持续秉承“共享”理念,以突破、落地的执行力,整合优质资源,持续创新核心产品,深耕连锁发展新模式,助力旅游业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幸福产业,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