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后休息一阵子,弟子们又来到教室,听老师讲故事。
老师说:“孩子们,我们周国是怎么产生的,你们知道吗?”
同学们异口同声说;“不知道。”
老师说:“就是我们的古公亶父(以下简称‘古公’)带领大部份族人从富饶的豳地,爬山涉水,不畏艰苦来到岐山下渭水与漆水交汇的平原地带。到达这里的第二天清晨,古公和他的妻子太姜,骑着骏马迎着朝阳沿着渭水西岸边行走边考察,发现这里土地肥美又宽广,植物长得茂盛,连堇葵、苦菜都有饴糖滋味,决心在此定居。他们没有房屋居住,没有耕地,古公和他的妻子太姜带领族人,在岐山下挖窑洞来居住,在渭水两岸重新开荒种地,在全体族人的辛勤努力下,又过上了好生活。不久还建起了城门、王宫、祭祀祖先的神庙等,原来不愿离开故土豳地的族人,不愿过惊恐不安的生活,怀念古公的恩德,后来拖家带口,也都赶到岐山来了。附近其他部落的人民,感怀古公的真诚帮助,又由于羡慕古公的贤能,纷纷投奔到古公门下,人多势力大,人们称这里为‘周原’。他们生活好了,有小股叫混夷的野人来抢劫,古公立即组织族人武装保卫家园,打败混夷,以后长期保有这支武装部队,渐渐形成了诸侯国——周国。”
一位学生忙接着说:“老师,为什么古公要离开豳地呢?为什么当时没有离开豳地的族人惊恐不安呢?”
“这说来就话长了。你们的老祖宗名叫弃,是一个身体特别健壮的人,头脑很聪明,从小就喜欢种植麻、豆、黍、稷等农作物。他知道给农作物小苗浇水、培土、除草、施肥等,庄稼长得很好,结出丰硕果实,真是人勤地不懒,一年又一年,他大茯丰收,吃饭和穿衣都不愁了。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弃的名声大振,传到当时尧帝都知道了。尧帝任命他为管理农业的农官,教老百姓如何耕田种地,又大获丰收。后来到舜时,仍然洪水成灾,舜命他协助大禹治水。洪水退去后,弃又为禹管理种植黍稷的农官,所以人们称他为后稷(后是管理,稷是代表谷物,就是管理农业的官,)现在人们称后稷为农神,大家时常祭祀他。”老师不慌不忙地说。
又有一位同学急着问:“老师,后来我们的祖上又怎么到了豳地的?”
“啊!同学们。你们不知道,夏朝开始后,王位和官位都是世袭的,历代夏王重视农业,你们的祖上也就历代为农官。到了夏朝未年,夏桀无道无德,只求个人享乐,不顾老百姓死活,所以免去了你们先祖的农官,又成为了平民。他们来到戎狄地区,以放牧为业,过着游移不定的生活。到了你们的先祖后稷第四代孙名叫公刘的人,听说先祖后稷重视农业生产,过安定富裕生活的情景,他不愿意放牧,决心重新开始搞农业------。”
老师停了停又说:“当他巡视各地时,发现杜水与渭水交汇的豳地是一处种植谷物的好地方。为了获得这好地方,他带领姬姓族人,手持弓、矢、斧、钺、刀、枪的男子,在武装护卫下到了豳地。姬姓族人来到豳地放手大干,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公刘死后到了后稷后来的第十代孙子古公亶父——就是现在你们的祖父。”。
“你们的祖父,他为什么要离开豳地呢?是因为戎狄来了一群野人,看到你们祖上生活富裕,心生歹念。他们面目凶险,人人都备有野马,他们居无定所,来无影去无踪,神出鬼没。他们打家劫舍,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还要姬姓族人给他们做奴隶。姬姓族人怒不可遏,要与他们作战。古公亶父思虑再三,与野人作战,旷日持久,族人死亡无数,而野人仍无法消除,只有走为上策。于是决心迁徙到岐山。”老师说完,望着大家。
“啊!明白了”,大家异口同声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