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健康财富可以管理

珍爱生命的内涵当中也包含着对健康的保护,因为健康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本来就是不言而喻的。在战乱纷仍或物资短缺的时代里,人们每日只能为活命、为温饱而操劳,健康只是一个概念而已,并没有办法去认真呵护。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又走向了另外一种极端,每日只愿为聚敛财富、为满足欲望而奔忙,将健康放在闲来消遣的位置上。在眼下很多人不遗余力地拼命积累物质财富的新情形下,我们更要大声疾呼:健康才是最可宝贵的财富!

一、健康是一种特殊财富

我们必须在思想意识的深处明确健康的概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出的定义,人的健康不仅仅表现为身体没病,而是应该包含身体机能康健、心态积极乐观、社会适应性强等3方面内容。本章重点讨论的,主要是身体机能方面的健康,其他两个方面留待以后的篇章中研究。

在人的一生中,往往会拥有多种财富,譬如精神财富、知识财富、能力财富、社交财富、经历财富、物质财富等。这些财富,有的可以越积越多,有的可以失而复得,有的可以移花接木;这些财富,有的可以支持健康和寿命,有的则与健康和寿命无关,还有的可能会危害健康和寿命。在这些财富面前,人们往往会不惜以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来换取。因为在很多人的思想观念和潜意识当中,并没有将健康视为一种特殊的财富形式。

我们之所以将健康称之为财富,是因为它具有与物质财富相同的一些基本特征。

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财富,健康有价值吗?当然有,而且价值不菲,是无价之宝。

财富能用来消费和交换,健康能吗?当然能,一生都在消费,并可以用来交换其他财富。

财富可以保值或增值,健康可以吗?当然可以,祛疾除患就是在做保值的功课,维护好原有的健康水平即为增值。

财富可以用来炫耀,健康可以吗?更加可以,有些人不敢露富炫富,健康则不然,既没必要隐瞒,更藏不住也掖不住。

所以,健康毫无疑问地是人生的一种特殊财富,是人生旅途中的“硬通货”,是人生其他财富的基础和载体。

财是什么?是金钱和物资。富是什么?是拥有和充裕。在通常情况下,健康财富的多寡,影响着一个人生存和生活的质量,更影响着一个人的寿命;健康财富的多寡,也与一个人能否拥有其他财富成正比例关系;健康财富的多寡,还与能否支配、使用其他财富关系密切。如果一个人没有或较少拥有健康财富,其他财富或者无法获取,或者得而又失,或者无力支配。因此,人生最宝贵、最重要的财富当属健康。假如我们将人生的所有财富比作一株参天大树,那么健康财富就是树根和树干,其他财富则是枝叶和果实,如图2-2所示。根、干如不存,枝叶和果实将焉附?如果根、干健壮,缺少一些枝叶或一两个果实又有何妨?

图2-2 人生财富之树

对于这一观点,时下的国人几乎没人会不认同。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体育锻炼、增加营养、预防疾病的洪流之中,社会上也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团体在为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献计出力。值得欣喜的是,国人在吃饱肚子之后,保护健康、预防疾病的意识明显增强,并呈越来越强之势。但意识虽然是增强了,可真正自觉的人还是有限的,尤其是青少年和青壮年人。有很多人在失去健康之前,健康可能也是他们心目中最宝贵、最重要的财富,但在实际行动上、时间安排上、费用支出上等等,健康则经常会被挤出日程。为什么呢?因为人们现在所拥有的健康,既不是他花钱买来的,也不是他花力气赚来的。更严重的是,他们还意识不到病之将至或老之将至,觉得一切都还来得及。所以,学习、赚钱、应酬、娱乐,什么都比健康重要。殊不知,俗话所说的“病来如山倒”,并非是谁倒霉摊上了,那病也不是突然就降临到谁的头上了,而是在人们从事自认为紧急、重要的活动时,正在消费着自己的健康财富,甚至已经到了透支的程度。多数人往往是在获得其他财富的过程中忘记了给健康财富保值增值,在失去健康之后才会被动地为恢复健康费尽心机。遗憾的是,“亡羊补牢”,有时也真的会为时已晚。

二、健康财富需要管理

一谈到物质财富,人们都习惯说那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劝慰他人在财富面前要淡然、豁达。这种认识,可以说是完全正确的。但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对身外之财淡然的人却是很少见的。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实现经济发展,都要对既有的物质财富进行管理。不会管理的,要去学习管理;有管理经验的,要发扬成绩再上层楼。哪怕是进行最简单的物质财富管理,人们也要花费一些心思,也要有一些物质投入。比如人们或定期、不定期地盘点物资库存,做到心中有数;或经常查看账面余额,以便更好地利用资金;哪怕是驭驶自己的座驾,也要随时观察汽油、机油、水温等指示……这些虽然都是身外之物,但管理起它们来,十分仔细、认真,甚至还是很勤奋、很拼命地在使原有的财富保值、增值。这没什么不对,这也是在享受人生,也是在为发展全球物质财富积累作贡献,自然是无可厚非的。而一些经济拮据、财务紧张之人或之家,多数为不善理财之主。试想,“月光族”怎么会有财富积存呢?做不到量入为出又怎能不出现亏空呢?君不见有多少纨绔子弟、富家后代不懂财富管理,穷奢极欲,挥金如土,最后变成了穷光蛋,因而世人得出了富不过3代的定律。

那么,我们到底有没有属于自己身内之物的财富呢?当然有,那就是健康!这是我们唯一生时已带来、死时要带走的财富,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因为它是我们毕生所追求的其他财富的载体,具有基础作用和支配地位。可是,在尚未得病之时,我们究竟拿出过多少时间和精力关注过自己的健康呢?我们会经常盘点自己的健康存量吗?我们拥有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吗?我们对身体里某一天曾经出现过的些许不正常的现象、信号、征兆予以重视并及时地加以调整了吗?如果没有,健康财富难道不会流失吗?特别值得警惕的一种现象是,在一定社会层面中,物质财富越多、知识财富越厚、社会地位越高的人,往往健康财富却越少。

由于健康财富具有的特殊性,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健康财富只能保持,不可复制,不可再生,无法做到越积越多。有些人生病后是得到康复了,但最好也只能是恢复到得病前的健康程度,有些人甚至永远也无法再回到原有的健康状态了。由于物质世界现代化的影响,一些原来只在中老年人群中流行的退行性疾病,早已开始渗透到青少年群体之中,有人十几岁就患有动脉硬化,还有人二十几岁就得心脏病,等等。必须指出的是,退行性疾病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体质退化、健康水平下降的一个过程。它是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现象。疾病早在发病前十几年、几十年就开始形成了。因此我们说,除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外,失去健康是一个过程,罹患疾病也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健康财富只出不进,或者入不敷出,岂有不缺之理?岂有不病之理?健康财富还会以基因遗传和生活习惯影响的方式留传给后代,如果祖辈、父辈不善健康管理,定会危及后代,累及子孙。

麻烦的是,健康财富一旦缺失就很难恢复。到那时,即便是在物质财富方面富可敌国,可能也无法用金钱换回健康乃至生命了。大家所熟知的史蒂夫·乔布斯算是够有钱的吧?可是在病魔肆虐之时,那些钱也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最终使一代IT奇才和商业巨子英年早逝。再看那些夭折的文艺明星大腕,哪一位不是风光一时,声名显赫,身价不菲。他们应该有能力获得最好的医疗资源,也有能力支付高昂的医药费用。但可悲的是,他们的健康财富却都过早地归零了,令人唏嘘不已。

在健康财富面前,我们必须像熟知股市行情、市场动向、个人钱财一样,熟知我们自己的身体,掌握健康的规律和法则,更要知道为了健康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必须做,哪些东西不能吃、哪些东西必须吃;哪些习惯不能有,哪些习惯必须有……。这些健康知识,都是需要学习的。学懂弄通了之后,我们还必须像管理手中的股票、管理自己的存款、管理自己的企业一样,把自己的健康管起来,把家人的健康管起来,甚至把亲友的健康管起来,并且要坚持终生。也就是说,光知道还不行,还必须会做、肯做、去做。如果我们都能像管理物质财富那样自觉、认真、科学地管理自己的健康财富,我们的健康水平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我们的生命质量就会得到极大的改善,我们民族的和国家的实力就会得到极大的增强。

三、健康财富可以管理

对健康财富的管理,集中体现在对健康的管理上,也就是要对人的身体器官、生理机能和各项指标进行系统的监督、评估和调节,并对疾病和意外伤害实施有效预防等一系列保健措施。健康管理不是疾病管理,但又与疾病管理密不可分,并且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还可以涵盖疾病管理。但在通常情况下,疾病的管理和治疗,由医疗卫生部门负责;而健康管理,现在还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我们就必须要自己负起责任来。所以,千万不要把健康管理等同于疾病医疗管理。

财富是可以管理的。健康既然是财富,当然也可以管理。

在人的一生中,健康状况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可能有的人终生都是健康的,一直到无疾而终;也可能有的人终生都被疾病状态所笼罩,一直在与病魔抗争;还可能有的人终生都是亚健康的,一直在健康与疾病的边缘徘徊。但是,就绝大多数人来说,其生命状态大体上都如图2-3所示。疾病E只是人生中的一个或几个阶段。虽然在A、B、C、D各阶段中,每个阶段都可能出现疾病,也不是每一种疾病都可能直接导致死亡。为了论述方便起见,我们这里姑且将疾病状态和阶段归纳为一个集合E。

图2-3 人生生命阶段示意图

从图2-3中不难看出,根据人的生命孕育和发展进程,根据人生的不同阶段和状态,将涉及健康的各个方面管理起来,并不是不可能的。医生的一生所学所做,大多情况下只是疾病治疗这一部分的知识和工作。他们是这方面的专业工作者,更有一些人是这方面的专家。特别是在抢救危急险重、治疗流行疾病、遏制病菌病毒等方面,他们是不可替代、功绩卓著的。大多数医务工作者为治病救人而夜以继日,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前仆后继。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将疾病阶段E的管理工作拜托给医生。

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A、B、C、D各个阶段远远比E阶段更为重要。如果对这4个阶段,或者说对这4种状态知之甚少、疏于管理,势必会导致E状态的频繁出现或过早出现,以至最后难以“回天”。当一个人健康方面的问题已经积重难返时去找医生,医生又能有什么办法呢?现今仍然被医学界称为不治之症的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哪一种不是在健康阶段发端、在亚健康阶段演变的呢?

如果能将A、B、C、D、E这5种状态统管起来则是宏观意义上的健康管理。可是严酷的现实又告诉我们,比疾病医疗管理更重要的事情究竟有多少人系统地研、教、学、做呢了?随着人类对健康实质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已经清楚地确定,健康管理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系统工程。不论是整个社会,还是一个自然人个体,疾病的医疗管理只是健康管理工程中的一部分,虽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也绝不是全部。对健康的研究和管理,医生懂得其中一部分,而且很多人甚至只局限于治疗那一部分。说得不客气一点儿,很多医生连自己的健康都没有能力实行全面管理。内分泌科医生得糖尿病的、循环科医生得冠心病的、妇产科医生得乳腺癌的……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由此可见,健康的管理权是不应该全部交给医生的。要交,也只能交出疾病治疗权这一部分。

我们强调社会发展要“以人为本”,并且为此投放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所有这些大多是集中在E段上。虽然现代、当代医学也在优生优育、预产期保健方面有了较大的建树和发展,大大提高了新生儿的存活率,有效地降低了畸形儿的出生率,预防医学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遗憾的是科学发展到今天,国内现在只有少数院校开设了健康管理专业。现存于高校中的预防医学专业、医院里的预防医学科室以及社会上的疾病预防机构,还是在围绕着疾病的预防在进行教学、科研和工作,只是把E阶段的工作向D阶段延伸了一段,还是属于医学的范畴。而我们这里所要探讨的,是医学范围之外的问题。泱泱地球自古至今已有上千亿人口繁衍生息,可是却从未出现过健康管理系列的全面人才,诺贝尔奖也从未颁发给这方面的杰出人士,难道不可悲可叹吗?正因为是人生健康阶段的非临床阶段缺人研究、少人指导、没人监控,再加上物质生活的日益充裕、物质生产工业化的卫生安全问题等因素影响,那些所谓的慢性病和癌症才有了更多地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条件。

学校错了吗?没有。医院错了吗?也没有。医生错了吗?更没有。如果健康是人生的第一需要,可是一个人从小到大,对他一生来说第一需要的知识却没人教,对他来说最危险的阶段却没人管,所以英年早逝也好,未老先衰也罢,只能是自己倒霉,家人遭殃,社会麻烦,财富浪费。学校为什么不教,因为政府没做过这样的规划和要求,再说老师也不会;医院为什么没管,也是因为政府没做过这样的规划和要求,再说医生学的是治病,没学过健康管理。虽然有很多医务工作者也在努力为民众健康管理做贡献,但这毕竟不是他的本专业。而且就我国现阶段的医疗条件来看,把这些事情再交给医院来做也很不现实,因为治病救人的任务已经够他们受的了。到那些人满为患的医院去看看大家也就清楚了。所以,健康阶段的事情我们要自己管起来,不要抱怨,不要推脱,更不要等待。

四、要经常“盘点”自己的健康财富

一个人一生中的健康财富究竟有多少呢?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这取决于两个方面,即先天的和后天的。

受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影响,每个人在出生时,就有一个先天健康财富总量多寡的问题。先天的健康财富来源于家族健康状况特别是父母遗传。如果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携带着父辈甚至是祖辈、家族在健康方面的一些严重问题,家族病史问题较多、较大者,所带来、所拥有的健康财富就少些;反之,健康财富就会多些。前几年,有位朋友的亲属家的9岁男孩儿因肝癌去世。可以说,这个孩子的健康财富在出生时就接近零值。还有一对夫妇由于懂得较多的健康育婴知识,所以在怀孕前就从精神、物质两方面做了充分准备,结果是他们孕育的孩子十分健壮。当他们将自己的孩子抱到亲友、同事面前时,该婴儿明显地比大他几个月的孩子都健壮、机敏。显然,这个男孩来到这个世界时,先天所拥有的健康财富就比一般孩子要丰厚得多。

但是,先天的健康财富拥有量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健康状况,后天的因素更加不可忽视。中央电视台2008年7月曾报道,一名22岁的浙江衢州籍青年于当年3月份死于白血病。他本来是身体健壮的,但为还父亲生前治病所欠村民的11万元债务,15岁就进城和一位油漆师傅学徒,稚嫩的生命长期在油漆重度污染的环境中遭受伤害,不但没有还清父债,反倒是带着遗憾早早地离开了这个他还没有来得及完全认识的世界。因此,后天的及时调整和改变,远离削减健康财富的不利因素,具有特别重要和十分积极的意义。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盘点”自己的健康财富呢?

一是要定期体检。应用现代物理的和化学的检验方法,定期对身体的健康状况作出检测和评估,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盘点途径。随着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很多单位会组织职工进行体检。有些人自认为身体很健康,不积极参与。还有很多青壮年人自认为离疾病还很遥远,没有人组织体检,自己也不主动安排。殊不知,定期“盘点”,经常“清仓查库”,是最有效的健康财富管理手段。比如有人在体检中发现自己的血尿酸值偏高,已经超出了正常值,虽然只是一点点。这样的检测报告警示他必须要远离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更要改变以前那样经常海鲜、啤酒一起来的饮食习惯。生活中的积极防范,自然会使其拒绝了痛风来袭。

二是要以人为鉴。我们身边的亲人、同学、同事、朋友,都是很好的健康镜子,要多和他们交流,比照他们的健康或疾病现象,找出自己的问题或隐患,评估出自己的身心健康水平。

三是要自我检验。要做到自我检验,就必须要有一些健康常识。经常性自我检验的内容主要应包括呼吸、心跳(脉搏)、体温、饮食、排便、睡眠、体重、腰围等项目。要熟知这些项目的正常值和个人的日常状态,一旦发现变化,要及时调整或到医院解决。

四是要捕捉信号。人体健康状况的变化,往往是疾病的早期信号;一些细微弱小的信号,往往就是疾病的前兆。比如头晕,特别是早晨醒来时的头晕,很可能就是长期使用电脑或玩儿手机的“低头族”导致颈椎出现了问题,或者是低血压、贫血所致。颈椎病、低血压、贫血,都是青年人容易罹患的疾病,及早发现,及时调整,就可以避免后患。再比如盗汗、浮肿、黑眼圈、口气重等,也都是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疾患的信号,即便是貌似身体健康的年轻人也应予以足够重视,及早调整解决,防患于未然。

五、自己治“未得之病”

上医治未病,以预防为主,人类喊了几百几千年,更不要说一些医疗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专业人士了。但为什么这病还是越治越多、越治越难呢?问题恐怕与健康管理的缺失不无关系。无论是政府、医院,还是医生、国民,都必须要先解决民众的吃饭和治病问题,不可能再有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去搞健康管理。虽然说上医是治未得之病的,而且这个古代圣贤的定论在医务界早已尽人皆知,可是却没有几个医生去努力成为这样的上医。如果上医治未病的定理成立,那当今世界上恐怕也没有几个人堪称上医。道理很简单,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既然人家学的就是治已病之病,又有什么理由要求他去治未得之病呢?再说从名、利的驱动取向来看,治未得之病也很难获得世人青睐。中国古代名医扁鹊说他的大哥是上医,专治未得之病,但只有家人知道、认同;他的二哥次之,专治初病之病,也只能声达乡里,周济邻舍;而扁鹊自称末医,专攻已病之疑难杂症,却能名噪四海,服务诸侯。这就是古往今来鲜见上医的原因所在吧。所以,上医治未得之病的本不是医,自然也就不在我们今天所说的医生范围之内了。

既然找不到治未得之病的上医,那我们就把健康的管理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上,应该没问题了吧?话虽这样说,理也是这个理,但是除了医疗卫生专业工作者之外,谁也没学过相关知识,你让他怎么管?很多人从小到大已经念了十几年书,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唯独不懂自己的身体。荆楚网在2011年7月刊发过一条资讯,说的是一位博士丈夫和他的硕士妻子结婚3年未孕,在父母催促下到湖北省生殖中心求诊。医生仅经问诊便找到了令人哭笑不得的病因:“性盲”。再经妇科检查证实,硕士妻子已婚3年竟然还是处女。原来,这两人都是“学霸”型人才,由于天天泡在实验室里竟成“剩男剩女”,经人介绍结为夫妻。婚前,他们不敢拉手和亲吻,以为那样的动作就可以导致怀孕;婚后,他们认为夫妻俩“同房”就是在同一个房间的同一张床上睡觉,所以根本没有性生活。医生给他们的诊治处方就是补上“性启蒙教育课”。像这样属于动物本能的人之大欲尚且如此,遑论其他那些有关健康或疾病的属于专业性的知识了。

不懂身体,如何能懂健康?所以才会出现积劳成疾,“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遗憾。那是积劳成疾吗?恐怕其中很多人属于积不良生活和工作习惯成疾,也是大有可能的吧。现今的教育居然都发展成“产业”了,可是又投放多少资金、配备多少师资、拿出多少课时来对我们的后代进行健康教育,特别是健康管理教育呢?

政府、社会、民众对健康管理的认识、重视、实践程度都停留在目前这样一个水平上,近期又没有提升、深化的迹象,那绝大多数人也只能将健康管理的权力交给医生了。否则,还有其他什么办法呢?

谁是治未得之病的上医?我们自己就是。实施自我健康管理,就是给自己“治未得之病”。既然靠别人不行,那我们就只能自己学习、摸索、探究健康管理的一些知识、方法、规律,并要勤于实践,不断修正,持之以恒,首先把我们自己的健康管起来,努力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进而推动全人类健康寿命的延长。

六、我们需要《身体说明书》

管理好健康财富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弄清楚我们自己的身体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说人生没有说明书,是因为人生复杂多变,不好统一说明。那么人体呢?尽管现代医学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未定之论,但是不能将已有的知识和定论编写成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必读、人人能读的《身体说明书》吗?

我们购买一件家用电器,厂家在产品出厂之前就帮我们印制好了十分精美的《产品使用说明书》,购买者回到家里只需按章操作就能正确使用了;我们购买一套组合家具,厂家也照样提供了一份详尽的《组装说明书》,你只需按图索骥就OK了,厂家或商家甚至还会派专业人员上门帮助安装。我们购置一台电脑之前或之后,总要通过不同途径去学习相关的一些知识,唯此才能正确地管理和使用电脑;我们在购置一部汽车之前或之后,甚至必须通过正规的驾校培训方能获得驾驶资格。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并长大成人以后,便拥有了一部比电脑更神奇、比汽车更精密的机器——我们的身体,而且它远比手机、电脑、汽车更为重要。可笑的是,我们从未见过我们的《身体使用说明书》,更未参加过像驾校那样系统、正规的培训。按说,我们身体的生产厂家——我们的父母应该为我们提供《使用说明书》或进行相应的培训,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局限和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在这方面或许懂得的还不如我们多呢。

那么,医生比其他民众要更加懂得自己的身体了吧,而且他们一般都要经过5至8年的正规专业训练和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工作实践。的确如此。但是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医生并不比其他民众长寿,而且其他民众罹患的疾病在医生圈中也照样存在。

我们强烈吁请有关部门和机构,能够组织编写一部科学全面、通俗易懂、便于掌握的《身体使用说明书》;我们也郑重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能在学生初中毕业前彻底读懂自己的身体。虽然现有的教育体系中或多或少地有这方面的一些内容,但是还很不够,更没有从健康管理的角度来编写、教授和推广。如果哪一天有了从健康管理角度编写的《身体使用说明书》,人们就可以靠自己把健康财富管起来,以延长自己的健康状态和阶段,推迟亚健康和疾病阶段的来临,以便天下芸芸民众都能够拥有更加美好的人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可喜可贺的是,在医学界已经出现所谓第四医学——健康保健医学,以区别于第一医学(临床)、第二医学(预防)和第三医学(康复)。我们期待第四医学能从编写《身体使用说明书》起步,使人们都能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身体。

七、自己是最优秀的健康管理师

曾有研究机构称,在影响健康长寿的诸多因素中,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气候环境占7%,而剩余的60%取决于自己。不管这些比例是否足够科学,最起码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大概的轮廓,知道每个人的生命和健康主动权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既然健康如此重要,我们自己对健康管理的责任又不可推卸和替代,那么我们就只能自己来做了,变被动的疾病管理为主动的健康管理,做到科学地恢复健康、维护健康、促进健康。其实,当一件事情我们自己责无旁贷的时候,我们往往也能将其做得很好。特别是在健康管理方面,毕竟是我们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能够及时捕捉到自身生理变化的每一个细微的信号,因此也有条件成为自身健康的最优秀管理师。

自我健康管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建立档案。在个人健康档案里,要有体检报告、疾病诊断、医治记录、家族病史等资料。现在电脑和网络的普及率很高,也可以将有关资料通过扫描或拍照制作成电子文件,保存在自己的电脑里,并要坚持做到及时对比分析。

2.及时评估。人的身心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会经常有所变化,也会有一些表象或信号出现。对此,要及时查询有关资料,及时作出自我评估,或请教专业机构及人士。拿捏不准时,要及时到医院向医生请教问询。

3.风险确认。健康管理的目的是保持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延长生命中的健康时段,推迟疾病和衰老的到来。建立档案、状态评估,都是为了及时发现健康风险和疾病隐患。有些企业管理者十分注重对企业经营风险的防范,甚至不惜重金邀请专家来给企业会诊,以确认风险,加以防范。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对健康风险的防范远比对企业风险的防范重要得多。有些疾患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作为这样家族的成员,我们就不得不重视相关的防范理念和措施,比如糖尿病、高血压、乳腺癌等。有些病患会有前兆,给我们以提示,如不及时调整,终会成病,就像最常见的感冒,也有鼻塞或流涕、头疼、咳嗽、后背凉寒等明显前兆,提示我们尽快加以解决。有些疾病也会通过人体理化指标给人以提示,比如心脑血管疾病,会提前在血压、血脂、胆固醇、心律等方面有所表现,若能及时捕捉,主动锁定相关风险,采取必要和有效的防范措施,就有可能避免或推迟罹患此类疾病。

4.提升健商。人们在一生中都很注意工作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尤其重视提高自己乃至后代的智商(IQ)、情商(EQ)和财商(FQ)指数,却鲜见有人注意培养自己的健商(HQ,即Health Quotient)水平。待到衰老已至时,才忽然发现一辈子白忙活了,因为早已是疾患缠身,万事无心了。所谓健商,是近年才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一个人对待健康问题的态度和智慧,是建立在健康理念和知识基础之上的全面的、全新的、科学的健康观念。所以,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在学习其他知识的同时,顺便多学一些健康管理知识,提升自己的健商指数呢?

5.改变习惯。我们在人生旅途中,都会形成一些生活和工作习惯。这些习惯,有些是有利于健康的,但可能更多的是有害于健康的。对于一个真正追求健康、有志于创造美丽人生的人来说,只有自觉坚持良好习惯、坚决摒弃不良习惯,才能实现自己健康长寿的愿望。因其重要,所以我们将在后面另辟专门篇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