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青年时代,迷恋学习
落下闳的学习促进了他的创新。
制定历法需要数学,落下闳掌握了当时的天文学和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落下闳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相当卓越。他成为世界杰出的天文学家不是偶然的,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具备。
在中国《二十四史》等经典文献中,留下了十六条论述落下闳的文字记载,几乎每一条都是记述落下闳在做什么。
知行统一:行,促进知;知,引导行。知与行体现了落下闳“格物致知”的学习精神,以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格物”就是要重视实际的观察、实验,动手实干。他是“浑天说”的创始者,是他制作出浑仪,实际观测日、月、五星在二十八宿中的运动规律。
中国古代墨家重视实践实验的科学精神;道家主张“道法自然”的科学精神;儒家提倡“仁者爱人”的人文精神。这些精神在落下闳的学习过程和创新过程之中,都充分体现出来。他通过对易、儒、道、墨等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和人文的基础,这是他成为杰出天文学家的重要原因。落下闳的学习促进了他的创新。
制定历法需要数学,落下闳掌握了当时的天文学和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落下闳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相当卓越。他成为世界杰出的天文学家不是偶然的,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具备。
西汉历经“文景之治”的经济发展,汉武帝雄才大略,社会需要“改革历法”,这是落下闳成为杰出天文学家的主要原因。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约前165—前110年)有一篇著名的文章《论六家要旨》,第一段写道:“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旨……”这使我们得知,当时西汉初年的教育方式是师与徒一对一地教与学。
司马谈曾随当时著名天文学家唐都学习天文历法知识,师从哲学家杨何学习《易经》,师从黄子(即黄生)学习道家理论。司马谈对他的儿子司马迁的言传身教,甚为有效。司马谈认为,当时流行的各派学说,即阴阳、儒、墨、名、法、道,各家思想,互有短长,但是道家思想最能综合各派之长。
司马谈论六家之说,不仅为后来司马迁给先秦诸子作传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也为西汉末期著名学者刘向、刘歆父子给先秦诸子分类奠定了基础。在《论六家要旨》一文里,他概括出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并加以论述,分析出自春秋战国以来重要的学术流派。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落下闳在求学时代能够读到什么书,受到什么样的教育,他也有名师指导,他专心研究什么。
司马谈任太史令。太史令通称太史公,为掌管国家图书典籍、天文历法并兼管文书和记载大事的官员。他因此得以观西汉国家藏书。临终前,他希望其子司马迁继其遗职,继续进行史学研究。司马谈除写作《论六家要旨》,又根据《国语》《战国策》《楚汉春秋》等书,收集资料,撰写史籍,未成而卒。司马迁继其事,遂成《史记》一书。
落下闳的父亲,据推测是一位精通天文历算的隐士。只不过他的生平事迹未能在史书里留下记载。落下闳的老师据推测是苌弘的孙辈。
苌弘,蜀人。春秋末为周敬王大夫,生年无可考,殇于鲁哀公三年,是当时著名的天文学家。“昔苌弘,周室之执数者也。天地之气,日月之行,风雨之变,历律之数,无所不通。然而不能自知,车裂而死。”(《淮南子·汜论训》)数,即历术。司马迁《史记》中,在叙述天文学的沿革时曾说,周室传天数的人,就是苌弘、史佚。
司马迁是历史学家、文学家。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襟开阔,眼界高远。落下闳是天文学家、历算家。他观千颗星,算万数据,通天彻地,解惑乾坤。这两位前辈,我们应当同样尊重。对于改革历法,运算转历,落下闳比司马迁高明。对于专研历史,融通天人,司马迁比落下闳智慧。只是过去,人们认识到司马迁的贡献,却忽视落下闳的功绩。现在,应当等量齐观!他们各有所长,日月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