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湘水茶韵

苏白

岳阳毛尖

岳阳是湖南、湖北交界的一个地级市,境内有幕阜山、同亭湖,该市出产著名的君山银针,2015年,我偶尔在当地觅得一款岳阳毛尖茶,价格低廉,口感良好。

一次,我到湖南湘潭参加我的一个老乡的婚礼,回程路过一个叫伍市的集镇,这个镇非常繁华,颇具规模,人烟稠密,不亚于一个县城。其时已进年关,四里八乡的乡亲们都来赶集购物,我开车也累了,逛进了当地一间最大的超市,看看有什么特产。

我个人在外地购物倾向于在正规的大超市、大卖场或者正规商场购物,一来省去了讨价还价,东西质量可以保证;二来是价格统一,不因为外地人而不同。我在超市里看到广西横县的茉莉花茶、本地产的岳阳毛尖,还有铁观音、信阳毛尖等。奇怪这些茶叶的经销运营商要么是信阳要么是广西,往往和茶叶产地相隔千里。但我还是信手拿了几袋。这些茶价格很便宜,二三两的包装,足够喝上一两个月的,不过也就十几、二十几块钱,想来也许是集镇消费水平不高。

此前我在高速服务区也买了一两岳阳毛尖,要二十多块,喝起来寡淡无味,买的烟也是假的。有些高速服务区除了三十块一人的自助餐、免费的开水比较靠谱,其余的大多不可取。

回程路过岳阳楼、洞庭湖,我特意将车停在洞庭湖边。今年湖南的气候反常,二月份的时候,气温居然高达二十多摄氏度。我仔细端详了泡好的茶,茶汤是淡黄的,茶叶泡开,叶片比较大,这茶的发头很足,枝叶也比较粗犷,看上去是粗叶茶了。但细细品起来,这茶在淡中有苦,一种尖锐的麻苦,而后是刺尖的甘甜,余韵厚重,在舌尖上聚集的是一种堆积起来的涩苦感。这种涩是茶叶本身积淀的植物气息,让人受用。好似洞庭湖君山的秀气,亦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那种气魄。而且这茶被水浸泡,还有一种铁器般的辛辣,略微入口时,会先有铁锈色。我想是不是我用铁罐放茶叶的缘故,白铁皮味道渗入茶叶了。

不过,适逢一场洞庭烟雨,在湖边,有一杯岳阳清茶,遥想当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心中不由有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畅快感,庙堂高忧其民,江湖远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只有面对这样壮阔的湖,这样的淫雨霏霏,连月不开的迷雾,才能有这样的文思吧。

不过传说范仲淹先生没到过岳阳,只是看了一幅画,写了一篇稿,到底是科举出身,命题半命题文字都耍得那么潇洒。而我呢,干了这杯茶,准备继续行程,回家过年了。

永丰细茶

湖南娄底双峰,旧名永丰,原属湘乡市,这里也是曾国藩的故乡,当地出产永丰细茶。

我到双峰,还是暮冬艳阳天,和湖南美食作家巴陵一起去考察当地美食,拜谒曾国藩故居。我近年来对曾国藩比较感兴趣,对于其思想、学问非常佩服。

曾国藩故居距离衡山县白果镇只有二十里地,这让我颇为惊讶,我从白果下高速到曾国藩富厚堂时,感到非常激动。因为衡山白果是我外公、母亲的故乡,如此说起来,曾国藩还算是我的半个老乡。

我们到了富厚堂,巴陵兄的同学,当地一位中学校长请我们吃侯府菜,曾国藩是毅勇侯,他家的菜也叫侯府菜。席前上了茶,我看到这茶扭曲蜿蜒,有几分怪异。细细品起来,滋味非常清淡,因是农家小馆,消费低廉,料想这茶乃是土茶,颜色也是陈茶,所以也不十分在意。

中学校长介绍说,这茶名叫永丰细茶叶,是曾国藩爱喝的,既然如此,不禁让我有了几分兴趣。原来曾国藩一生只喝他家乡的茶,即原湘乡的永丰细茶,在《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日记》有大量的笔墨是谈永丰细茶的,而且曾国藩即便位居两江总督高位时,自己日常饮用,招待客人都是使用永丰细茶。他的属官、门生、幕僚都纷纷效仿,永丰细茶风行湘军体系。

湘军有统一的旗帜、文化、符号,连饮茶都统一了,不知道李鸿章是不是也喝永丰细茶。

双峰一带属于江南丘陵地貌,暮冬时节,富厚堂前残荷一片,四周的小山起伏不定。在这方圆一百里的地方,出过很多名人、伟人,毛泽东、彭德怀、蔡和森、秋瑾等等。毛泽东也曾到湘乡的东山书院求学。这永丰细茶,想必这些名人、伟人都喝过吧,确实让人增添了几分遐想。

永丰之地,并无高山,也无大河,是平常之地。田地、风物、地貌和湖北的一些地方并无两样。在这里漫步,有时候会惊讶,何以这方圆一百里的地方出如此多的、开天辟地的改变中国走向和命运的大人物?伟大源于平凡,曾国藩、毛泽东都是起于田亩之间的读书人,他们的身上都有大志向,都有好学、上进、求知,以及百折不挠的韧性。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蛮气十足。

除了特产红辣椒之外,这永丰细茶也给了我颇多感触,这样的茶看上去毫不起眼,喝起来也平淡无奇,一如这里的风物、山水,但谁又能小瞧平凡细小的事物呢?我的许多朋友,坚持写作,在看似不可能成功的领域获得了成功,有的成为销售上千万册的图书策划人,有的入围中国最高文学奖,有的登陆中国作家富豪榜,有的出版了多部图书。例如,和我同行的巴陵先生,天资并不卓绝,但执着、刻苦、勤奋,已经常规出版了十几部图书,有的在国内还有较大的反响。

伟大都是由平凡的细节构成的,平凡、琐碎的每一天成就了伟业。这也好比我眼前这杯永丰细茶,它并不著名,它也不卓绝,它只是沉默地生长在这片并不十分理想、秀美的随意的乡土,它只是努力地浸泡在杯中,但细细地品,它也有一缕缕茶香,仿佛茁壮的野草,旺盛地生长,那茶里的生机盎然,有一种挺拔向上的姿态。它的扭曲、它的突兀、它的奇崛,都有着自然和个性,它就是它,倔强地独立着,不言不说,却很自我,有着追求,有着目的。

曾国藩爱永丰的茶,一来此为家乡之茶;二来是因为此茶有匪性、有个性,更有一种耐性、一种香远益清,甘于平淡,柔顺在内的品性。品这样的茶,想到曾国藩的忍,倒是十分贴切的。

益阳茯茶

湖南出产黑茶,其代表是茯茶。茯茶的著名产区在益阳安化,高峰时期,安化茶的产量,甚至占到中国茶总量的70%。

黑茶也是一种砖茶,和普洱有些类似,这种茶也是一种发酵茶。我在长沙时,常见当地餐饮界奉上黑茶,知道我喜好品茶,长沙的作家朋友也就送给我一包益阳茯茶。

回家打开,发现茯茶是用粗茶大叶加工而成,类似于咸宁赤壁的青砖茶,但其颜色更深,说明书上特别注明,茯砖茶有金花菌,金花可以降血压、血脂和血糖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甚至把茯砖当成了药物,他说:“安化茶,出湖南,粗梗大叶,须以水煎,或滚汤冲入壶内,再以火温之,始出味,其色浓黑,味苦中带甘,食之清神和胃。性温,味苦微甘,下膈气、消滞、去寒。”

我拿到的茯砖茶所放的时间还不算太长,估计只有一年左右,还未完全发酵,冲泡开来,略微可以看到金花漂浮其上,茶汤略为深红,尚不深黑,饮用起来,有一种陈香味道,这种陈腐如红酒,随后是一种温润感。这种温润里夹杂着一种粉涩,细品起来有一种药材的气息,近似广东凉茶。

花茶是一种温暖的茶,它适合寒夜客以茶当酒,与知己清谈时手把一盏,这样的茶浓烈中有清香,在闲谈中增加了兴致,淡中有浓烈,如酒中之红酒。茯砖也耐冲泡,它在日子里发了酵,慢慢地积淀,只在一壶一杯间,展露芳华。茯砖本是粗茶大叶,但压榨得紧了,在日子里沉淀了,也就开出了花了,甚至有了酒的气味、酒的陈香。

茯砖过去销往西北等边疆地区,为当地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中国明代甚至奉行以茶治边之国策,明代人以为“番人嗜奶酪,不得茶则困而病”。

近些年普洱盛行,茯砖作为普洱的类似茶,也开始为人所知。但我此前确实对此茶知之甚少,当年湖北的羊楼洞是中俄万里茶路起点,湖南茶运到这里,销往新疆、内蒙古和俄罗斯。当时中国七成的茶叶产自湖南益阳安化,这颇让人吃惊。

中国曾垄断世界茶叶的贸易,也曾是茶叶唯一原产地,以茶叶控制着世界的经济。

那么,我杯中的这一杯益阳茯茶,也见证着中国历史的兴衰了,它曾跋涉万里,在欧洲王公贵族的晚宴上被视若珍宝,它也曾在边疆、在草原,在中国游牧民族的奶茶、酥油茶里,成为生活必需品。茯茶耐储藏,后发酵,愈陈愈香,便于运输,使得它在对外贸易中大放异彩。这样的一道茶,品起来不仅仅是陈香、陈味、陈趣,更让我读出了明清之际,中国茶的兴衰和风云。那如烟的往事,也都在这浓郁的茶汤之中了。

君山品银针

洞庭湖君山银针是中国著名茶叶之一。

洞庭湖枯水季节,水草丰美,时有河道、小溪,竟有牛、马、羊于此放牧,让人疑心自己身处呼伦贝尔大草原。我是开着车沿着一条小路开上了君山岛,这也让我疑惑,这路在丰水期难道是没入洞庭湖底的?

时为早春,清明前后,细雨纷飞,倒也给我们此行增添了一些诗情画意。在岛上茶棚坐了,唤服务员上银针茶。小女不过三岁,不懂喝茶,只是一味玩耍,内子临床医学出身,从来只喝白开水,对于饮茶一事颇为不解,因此只有我一人独享。服务员面白唇红,十指纤细,气质优雅,得湘鄂水乡风情之妙,与君山银针颇为贴切。此未饮茶,已先陶然三分。

时春雨,我在岛上一水面边的茶棚,座椅桌子都是简洁素雅的,近处有一人工湖,水汽空蒙,不远处有石桥一座,如弯月、如长虹,此等春情雅景,也让我感到快意。

该处盛器为啤酒杯,厚重坚实,虽为俗器,但应了我这等莽撞喜好牛饮之徒的心愿,捧杯狂饮。第一道便觉得此茶雅致,如兰如麝,是一味君子之茶,恰如八百里洞庭浩渺烟波之气,有三湘灵秀水汽;第二道时,品出茶之婉约亲和,如邻家碧玉,如红袖添香之雅,口感在微麻微涩间有不绝之清雅之味。此等涩苦不同于其他茶叶,而是存于舌尖,淡淡一抹。再看此新茶,根根如针,枝枝沉入水底,色泽清淡,赏之如早春之新生树林,养眼养心,真是一杯好茶。更兼得有早春之雨、早春之树、早春之水,都融入这一杯银针茶中,可谓杯中乾坤大,杯中春意浓了。

喝得三四杯银针,茶也淡了。付茶资二十元,拜别美女服务员。路上遇到茶庄,进去看了一看,终未带一两回去。

茶喝的是心情,品的是意趣。意兴而来,意尽则归。纵带了银针回去,没有洞庭之水,没有洞庭之春,没有洞庭之清秀女子,没有这场烟雨如丝如带,也喝不出比这更好的气味和意趣了。

米泡茶

从前会有炸米泡的,于空地坐了,置一铁炉,炉中烧得都是松子,上面架一乌黑生铁铸的如埃及古陶式样的转炉。腹大、弧形、两头尖。拉一长长布制的筒状物,接在口上,乍一看如同一条正月里玩的龙灯样子,还有风箱等物事,这就是炸米泡的家什。

看到炸米泡的来了,家家户户就拿出糯米、生米来,派了有耐性、好奇的小孩子去等,排着长队。炸米泡的收了米,把米量好,投入转炉,丢松子入炉中,拉动风箱,火“呲呲”地燃烧,那炉中温度升高,气体膨胀,生米便成米泡。最惊天动地的是开炉那一霎,要对准那龙形布条之中,凭空一个炸雷,惊天动地,还有大量气体蒸腾。这样的动静一起,来的人更多,大家都知道炸米泡的来了。

网上看过一个搞笑视频,是美国一档科学节目,煞有介事地分析炸米泡工具,跟研究原子弹和高新武器一样,讲解的美国专家最后把它命名为“大杀器”。这节目也颇搞笑,也许是文化差异,如俄罗斯人,把中国人带的卤水当作毒品化验检查其化学成分。梁实秋去国外,外国人对臭豆腐、霉干菜、毛豆腐这些东西颇为不解,海关要反复、仔细地检查。

有米泡的日子总是好的,那时节没零食可吃,米泡在制作时加了糖精,至少有甜味。它是膨胀了的生米,可以充饥,可以打发肠胃,满足口舌之欲。人之在世,吃为大事,夜间偶有饥饿之时,米泡足以慰藉长夜漫漫时光,至少有米泡可以填腹。拿一玻璃杯,投米泡于内,开水浸泡,米泡自然就泡开了。若觉得意思不够,还可以白糖、红糖伺候,甚至加上姜、葱、盐也行。开水浸泡了,你当然还能放上茶。

我很好奇我家为什么会有米泡茶这种东西,彼时年纪小,并未思考太多,也未曾觉得其他地方是否还有米泡茶之物事。

米泡茶湖北南部也有,我看见女作家写过,而湖南也有米泡茶,有湖南美食书里专节描述。想起来,我母亲、外婆、外公等均系湖南人,我家食谱有湘味,不足为奇。我去湖南长沙、湘乡、湘潭一带,吃菜特别受用,当是幼时被湘味熏陶所致。这种私人趣味、食物密码有时候非常复杂。我们常说人的口味、人的饮食习惯,很多时候难以细述。

米泡茶有些类似擂茶,又有些明代以前唐宋饮茶的风俗,这样古意的茶不知道是湖北随州风俗,还是源于我外公外婆母亲的湖南习俗。常德的擂茶,与之神似。中国南方一些地方客家人喝擂茶,茶里也加各种米、面、姜、葱、盐,这是古风遗存。

现在没有米泡了,电影院里倒是有爆米花卖,配合可乐来喝,看不到米泡,自然也喝不到米泡茶,现在有的是泡面、方便面、速溶奶茶。

想到当年吃米泡茶,那样的米泡在热腾腾的水里膨胀,那样的汤水的甜蜜滋味,那对我是奢侈和惊喜,是享受,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