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吟诵教程
第一讲 廓清概念
时至今日,传统文化的热潮滚滚涌来,随着国学之热,经典古诗词成了舆论热议的宠儿,“吟诵”,这一传统读书方法,也成了国人热衷的话题之一。但是对于“吟诵”的理解,可谓百家争鸣,众说纷纭。学者们引经据典,引述了历朝历代的各种解释。然而“吟诵”概念的确切定义,依然有待时日。可是随着吟诵的复兴,初步廓清其概念,却又迫在眉睫!
一、何为“吟诵”?
且看2005年以前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吟诵”的诠释:“有节奏地诵读诗文。”不难辨识,此说模糊了“吟”“诵”之别,或者说,以“诵”代“吟”,很不全面。
中华书局出版的《吟诵读本》主编、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王恩保先生介绍说:“2005年《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才正式收录‘吟诵’这个词,并释为‘吟咏诵读’。”2016年第七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也保持了这个诠释。
大连图书馆名誉会长、中华吟诵学会副理事长张本义先生,则简明诠释为:“吟诵,即吟咏诵读,是中国诗文特定的展示方式。”
2010年中华吟诵学会成立后,明确提出“吟诵”包括“吟咏(吟唱)”和“诵读”。
可见,十几年前,不少人对“吟”“诵”“吟诵”的理解很不全面。而如今“吟诵”之说,似乎明确,实则不然。
在众多活动中,不少人还是视“吟诵”为“箩筐”,什么都往里装!一场所谓的“古诗文吟诵会”上,朗诵、歌唱、戏歌、戏曲演唱、曲艺演唱,甚至快板,都顶着“吟诵”的帽子,涌上舞台。
可见,初步廓清“吟诵”概念,并作深入浅出的简述,何其紧要。
以《现代汉语词典》的简述为依据,“吟诵”可诠释为“吟唱”(咏)和“诵读”两部分。二者都是“尽显古典诗文音韵特色的有声阅读”,但“吟唱(咏)”是具有简约音乐旋律的有声阅读,其音乐性远胜于“诵读”。
廓清“吟诵”图示如下所示:
二、辨识“诵读”
没有音乐旋律的“诵读”,又可按诵读的用语分成——“方言诵读”和“国语(普通话)诵读”;按诵读的时间可分成——“传统诵读”和“现代诵读”。“传统诵读”是指口耳相传,源于私塾、家学的一种旧式诵读。“现代诵读”则是接近于“现代朗诵”的“诵读”。
“诵读”的各种概念,图示如下:
三、初晓“吟唱(咏)”
吟唱(咏):又可分成“吟”和“唱”。有人认为“诗”为“吟”;“词”和“曲”则为“唱”。其实未必,唐代“旗亭画壁”的故事(见附件3),说明“伶人唱诗”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可见“吟唱(咏)”无须分开。一定要分,无非是在音乐性上有强弱之分,“吟”弱而“唱”强。
但古诗文的“吟唱(咏)”,毕竟与戏曲、歌曲之“唱”有所区别,即吟唱(咏)必须以“读”为本,即阅读理解文本,从文字出发,发琅琅之声以表达文本的意蕴和情感。而且,它的音乐性,明显地弱于“戏、歌”之唱,其音乐旋律比较简约。而“戏、歌”之唱,虽然也应该遵循唱词之意,但更着眼于音乐为本,尽可能充分地表现其音乐之美。
综上所述,“诵读”和“吟唱”,都是吟诵者对诗文理解和感悟的一种表达方式,这就是“吟诵”的本质!
附件1
关于“吟诵”的各种说法
一说:“吟诵是中华传统的美读诗文的方法,是古典诗文语音表现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学习欣赏、创作和教学,以及传播诗文的一种手段。”(见国家语委主编的《中华传统吟诵》光盘视频第一集《有声的诗文》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一说:“吟诵,即吟咏和诵读,是中国诗文特定的展读方式。”(见张本义《吟诵拾阶》一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
一说:“古诗文吟诵,是吟诵者通过自己的声音形象来表达诗文内容与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见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年9月出版的王恩保《古诗文吟诵集萃》)
一说:吟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所谓狭义的吟诵,指古代私塾、书院等代代相传的读书方法,这种吟诵是在‘诵’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个‘吟’,有人又称之为吟咏,……广义的吟诵除吟诵(或吟咏)之外还包括吟唱。所谓吟唱,就是较吟诵(或吟咏),更接近于唱歌,有一些吟唱是依据古代流传下来的曲谱改编的……也有在继承传统吟诵基础上谱写的具有吟味的新曲调。”(见王恩保主编的初中版《中华吟诵读本》中《前言》一文中华书局2015年1月第一版)
还有一说:“吟诵,是创作、学习、记忆和欣赏古诗文的传统读书方法。”(见徐晓生《古诗文入门》一书中国言实出版社2016年11月第一版)
综上所述,有一条是共同的,即吟诵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可见,这是吟诵的基本属性。
但是,“吟诵”“吟唱(咏)”“广义吟诵”“狭义吟诵”等种种说法,又引来了初学吟诵者的困惑。2009年中华吟诵学会在首届全国吟诵周活动中,又归纳出一种见解——吟诵,由“诵读”和“吟唱(咏)”两部分组成。这就基本上厘清了吟诵这一概念。(见上文图示)
附件2
“吟诵”的曲折经历
清风
吟诵,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读书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这样说:早在诗歌诞生之始,诗歌的吟唱就随之出现。也可以这样说,它是原始社会中,全民性质的诗歌吟唱,是最早的“吟诵”。
时至春秋时代,孔子的私人办学兴起,至圣先师孔子就将它作为一种诗歌学习的方法,引入教育,故有了“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之说。所以就有人盛赞孔子为“我国古代第一位著名的诗文吟诵专家”。
千百年来,吟诵代代相传,成了一种读书的方法,一种诗文学习的传统。但是20世纪初,我国最后一个封建政权——清王朝被推翻了,科学和民主意识唤醒了民众,进步的知识分子,深入认识了封建教育的恶果,于是西方新的教育理念和形式,逐渐影响了国人。
在民国政府建立之后,新型的学堂(学校)教育形式,取代了旧的教育形式,民国政府下令废止了封建教学形式——私塾,并废止了读经。与此同时,盛行于私塾教学的“吟诵”形式,也就逐渐退出了新教育领域,新学堂也就送别了吟诵之声。
“大‘革’文化‘命’”的喧嚣声告终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深入之际,恢复国学,强化传统文化教育的呼声四起,“吟诵”也就被逐渐地提到了议事日程。人们渐渐地从心有余悸的黯然低吟,转而为心旷神飞的欣然朗吟。
继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之后,2018年9月26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又印发了《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于是,传统文化“热”了,国学“热”了,吟诵也“热”了……
附件3
旗亭①画壁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②,而游处略同③。
一日,天寒微雪,三人共诣旗亭,贳(赊shē)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偎映,拥炉火以观焉。
(译文)唐开元年间,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社会名望相等,无奈他们时运不济,仕途艰难,而游学交友经历颇多相似之处。一天,冷风飕飕,微雪霏霏。三位诗人共去酒楼,赊酒小饮。忽然有一位乐官,率十几名子弟登楼聚饮。于是,三位诗人就回避一旁,围着一个角落的小火炉,且看她们的表演。
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人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
(译文)一会儿又有四位漂亮的梨园女子,先后登上楼来,只见她们装饰十分华艳,体态袅娜多姿。随即乐曲奏响了当时的时尚名曲。王昌龄等私下约定:“我们三个在诗坛上都算是有点名气了,可是一直未能分出高下。今天机会来了,可以仔细地听听这些歌女的唱歌,谁的诗被当成歌词唱得多的,谁就最优秀。”
俄而,一伶拊节而唱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选自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之曰:“开箧(qiè)④泪沾臆⑤,见君前日书。夜台⑥何寂寞,犹是子云居⑦。”(选自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其三))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
(译文)一位歌女首先跟着伴奏节拍唱了起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随即在墙壁上画上一道:“(我的)一首绝句。”随后一歌女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选自王之涣的《凉州词》)高适也在墙上画上一道:“(我的)一首绝句。”不久,又一歌女出场歌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再一次伸手画壁道:“(我的)第二首绝句。”
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脱⑧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
(译文)王之涣自以为出名很久了,故对歌女们竟然不唱他的诗作颇为不满!于是就对王、高二位说:“这几个唱曲的,都是潦倒无名的丫头片子,所唱不过是‘巴人下里’之类不入流的诗作,她们哪里唱得了‘阳春白雪’之类的高雅作品呢?”于是用手指着几位歌女中最漂亮、最出色的一位说:“等到这位歌女吟唱时,如果唱的也不是我的诗,我这辈子就不和你们争高下了!倘若,果真唱我诗,那就要请二位拜倒在我的座前,尊我为师了!”
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节选自高适的《苦单父梁九少府》)之涣即揶揄(yéyú)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
(译文)于是,三人边说笑边等待着。过了一会儿,轮到那位梳着双环发髻的最漂亮的姑娘唱了,果然,她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得意极了,便揶揄王、高二位道:“怎么样,乡巴佬了吧?我哪里是妄加预测呢?”于是,三位诗人乐呵呵地发出一阵笑声。
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
(译文)那些乐官和歌女听到笑声,不明缘故,都起身问他们道:“不知诸位大人,为何这般欢乐,这般大笑呢?”王昌龄就把事情的缘由告诉她们。歌女们施礼下拜:“请原谅我们俗眼不识神仙,恭请诸位高贵的客人,屈尊赴宴,与我们同饮共餐!”三位诗人应允邀请,与他们醉饮了整整一天。
注解:
①旗亭:酒楼。
②风尘:比喻仕途历程。偶,对。风尘未偶,意即未入相应的位置,也就是未能做官。
③游处略同:指交游相处大致相同。
④箧:[qiè]小箱子。
⑤臆:[yì]胸。
⑥夜台:坟墓。
⑦子云居:汉代文学家扬雄的字。诗中以扬雄比喻亡友梁九少府。这句说他虽然在九泉之下,那里依然是一处文学家的住所。
⑧脱:倘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