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春秋战国:群雄争霸时代的书法

鸟虫书

西周晚期的幽王荒淫无道,他宠爱褒姒,想尽办法讨她开心,甚至假装有敌人来犯,点燃烽火。各地诸侯带兵赶来,才发现根本没有敌情,君王不过是为了博美人一笑。后来,真有敌军来袭时,上过当的诸侯们不肯应召来救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了。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为了躲避敌人,将国都从镐京迁往洛阳,这是东周的开始,东周又划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东迁之后,王权开始衰落,诸侯势力不断坐大,越来越不听从周天子,于是中原大地出现了群雄争霸的局面。各诸侯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激烈角逐,文化、艺术也各有特色。楚国位于长江流域,楚人尚鬼神崇巫卜,有一种神秘奇谲、浪漫潇洒的气质。不妨去读读屈原的《离骚》,或者去欣赏一下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图3-1),就会对楚人的艺术产生直观的印象。

图3-1 《人物龙凤帛画》 31.0厘米×22.5厘米 1949年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一座楚墓中出土的大鼎也是楚国艺术的杰出代表。这只鼎的纹饰十分精美,鼎腹周围攀附着六条龙形怪兽,它们的前爪紧紧抓住口沿,后爪蹬着腰部,在向鼎内探视,仿佛正觊觎鼎中美食(图3-2)。鼎是最重要的青铜器种之一,现代人虽然不用鼎,但语言中却保留了鼎的痕迹,比如人声鼎沸、一言九鼎、大名鼎鼎、力能扛鼎等几十个成语。鼎最初只是一口烧锅,在商周时期演变成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可以“别上下,明贵贱”。周代实行列鼎制度,鼎的数量体现了所处等级,天子用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当时这座楚墓共出土从小到大一共七只鼎——表明鼎主人的身份是一位诸侯,王子午鼎是最大的一只。在鼎腹、鼎底和鼎盖内都铸有相同的铭文(图3-3),从铭文中我们知道了这些鼎的主人是王子午。他是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的第五个儿子。庄王死后,王子午辅佐哥哥楚共王。哥哥死后,他又继续辅佐侄子楚康王,官至令尹(相当于宰相)。这七只鼎是他在担任令尹时铸造的。王子午死后,七只鼎也随着主人下葬。鼎上铭文的大致意思是:王子午选择了上好的铜料铸造这件礼器,用来祭祀祖先的神灵,并祈求自己长寿安康。我恭恭敬敬、小心翼翼地对待祭祀和盟誓;我有胆有识,不畏惧,不软弱,同时严谨慎重,避免失误;我既要向人民施以德政,又要不失威仪;既要保卫楚国社稷,又要照顾国民的意愿。我希望子孙后代也记住上面的话,将之作为行动的准则。

图3-2 王子午鼎 高76厘米 口径66厘米 1978年于河南南阳淅川县下寺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图3-3 王子午鼎内壁铭文(局部)(拓片)

王子午鼎铭文的语言风格庄重典雅,然而书法却呈现出一种妖娆诡异的面貌:字体纤细修长,笔画婉转逶迤,还有许多装饰性的图案(图3-4)。你注意到了吗,“用”字下方有一只侧面的鸟?“初”字左边的衣字旁是不是很像一只正面站立、准备展翅高飞的鸟?它那引首向天的姿势与《人物龙凤帛画》(第24页图3-1)中的凤凰有几分相似。再来看铭文中的“亥”和“永”,它们像不像两条弯曲蠕动的虫子?这种字体叫“鸟虫书”。鸟书或将字的部件画成鸟形(“初”),或在文字中添上鸟形纹饰,两者融为一体,释读的时候要把鸟形去掉才能识别出文字来(“用”)。虫书则是在普通字体的基础上让字的线条呈现蜿蜒盘曲之状,像虫子一样(“亥”“永”)。鸟虫书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多见于南方楚国、吴国、越国的金文中。有人说鸟虫书是中国最早的“美术字”。

图3-4 王子午鼎铭文中的“用”“初”“亥”“永”字

春秋时的越王勾践剑也是一件采用鸟虫书铸刻铭文的文物(图3-5)。你能在铭文中找到各种姿态的鸟吗?这把宝剑上的八个字是“越王鸠潜,自乍(作)用剑”(图3-6)。剑主人鸠潜就是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

图3-5 越王勾践剑 55.7厘米×4.6厘米 1965年于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图3-6 越王勾践剑剑身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