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的故事(中华文化故事)
- 李晓愚
- 971字
- 2021-03-29 03:38:32
丝帛与竹简
从商代到春秋,已经有了刻、铸、书在甲骨、青铜器、竹简、陶片、玉石片上的文字。到了战国,一种全新的书写材料诞生了,它就是丝织物。我们在前文讲过,古人为了传遗后世子孙,要“书之竹帛”。“竹”指的是竹简,“帛”又是什么呢?帛本义是白色丝织物,用途相当广泛,其中之一就是作书写材料。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一幅帛书作于战国时期,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以丝织物为书写媒介的作品实物(图3-8)。这幅楚帛书略近于长方形,尺寸接近女士小方巾。帛书上共900多字,内容大致分为三部分,分别讲述了开天辟地的创世神话,强调了“敬天顺时”的重要性,介绍了一年十二个月的宜忌,比如什么时候适合嫁娶,什么时候适合用兵打仗,什么时候适合举办宴会,等等。除了文字之外,帛书上还绘有十二个形态古怪的生物,是分别代表各月份的月神。这份楚帛书大概算得上中国最早的图文书了。
图3-8 《子弹库楚帛书》(摹本)38.5厘米×46.2厘米 华盛顿赛克勒美术馆藏
作为书写材料,缣帛与竹简各有什么特点?竹简的优势很明显。竹多产,价格低廉,可以随地取材;缣帛制造工艺复杂,价格也昂贵,只有地位尊贵的人才用得起。如果写错了字怎么办?竹简可以用刀刮,用缣帛就改不了了。竹简也有缺点。一是容易腐蠹,商代已用竹简作为书写材料,可它们统统随着悠悠的历史迹灭了。对于那些价值高、需要永远保存的文件,古人会在竹简上写草稿,最后将定稿誊写在缣帛上。楚帛书上的文字工整和谐,字体扁平稳定,线条粗细均匀,弧曲如一。可见书写者必然极为认真地对待这项誊写工作,他是以平和娴静的心态完成这幅帛书的。竹简还有一点不如缣帛,它尺幅狭窄,成册连缀,书写文字没有问题,若要绘制图画就难以施展了。对于图画或者有图有文的内容,缣帛更有尺幅优势。
近距离观看帛书上的文字,你会发现:字的起笔、收笔转曲处都圆润肥厚(图3-9)。这是书写者刻意选择的风格吗?未必。书写材料和书写工具一样,会对书法风格产生影响。比如,在玉石片上写字,笔痕会完整保留毛笔锋颖的落、行、转、折等一切状态;在竹简上书写,因为竹子质地坚密,墨难以渗入,所以和玉石片的效果差不多;在木简上写字,材料疏松,墨会渗入,因此落笔、行笔缓慢并且收笔处往往有轻微的涨墨,锋颖难免被掩盖;在绢帛上写字情况与木简相近。所以这件帛书上文字的圆润起笔和肥粗转折,很可能是涨墨的效果。
图3-9 《子弹库楚帛书》(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