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的故事(中华文化故事)
- 李晓愚
- 21字
- 2021-03-29 03:38:34
第五章 汉:从“实用的文字”到“大写的艺术”
隶书的兴盛
秦始皇创立的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不过秦朝的法律过于严苛,赋税过于繁重,激起了百姓的激烈反抗,仅仅十五年,秦朝就走向了覆灭。推翻秦朝统治的起义军领袖之一刘邦,击败了强劲对手项羽,开创了汉朝。汉朝分为东汉与西汉。西汉末年,政治动荡,野心勃勃的王莽篡夺了皇位。后来王莽又被推翻,汉朝宗室出身的刘秀趁势而起,即位称帝,国号仍为“汉”。为了区别,后人将刘秀创立的王朝称为“东汉”。
秦朝统治虽然只有短短十五年,却在峄山、泰山、琅琊山等多处留下歌功颂德的刻石,每处刻石上都有大约两百个大字,可以算是巨型刻石了。可奇怪的是,西汉延绵两百多年,非但没有秦朝那样规制恢宏的刻石,竟然连几十字的刻石也极其罕见。有人揣测,是因为篡位的王莽竭力抹黑汉王室,不希望留下称颂西汉功绩的刻石,“凡所在有石刻,皆令扑而磨之,仍严其禁,不容略留”(陈槱,《负暄野录》)。西汉石刻稀若星凤,其中有一块方石目前安放在山东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内(图5-1)。这块方石是金代维修孔庙时意外发现的,上面刻有十三个字:“五凤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五凤二年与鲁三十四年是同一年(公元前56年),这块刻石既用汉宣帝的“五凤”年号,又用汉代诸侯国鲁国的纪年,反映了西汉晚期王国刻石纪年的惯例。五凤刻石上的文字字形平稳自然,率直朴拙,可是字体却与秦刻石上的大不相同。勒石、铸铜比较庄重,秦朝人会用正体字——小篆。五凤刻石中的“五”“凤”“鲁”等字还有明显的篆书痕迹,可“年”“六”“月”等字却明显是隶书。你注意到刻石中的“年”字了吗,它纵向拉得很长,完全打破了字形的平衡,这会是书写者一时心血来潮吗?答案藏在另一种书写载体——简牍上。
图5-1 五凤刻石(拓片)长71.5厘米左高38.0厘米 右高40.0厘米厚43.0厘米 山东曲阜孔庙藏
隶书是汉代简牍中最常见的字体。汉武帝为了防御匈奴,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在位于西北边陲的居延筑城设防,移民屯田。近代,居延出土了大量汉代简牍,有屯田档案、书籍、历谱、私人信件等等。有的木简上编连的麻绳尚未脱落,证实了“册”字的造字依据(图5-2)。甲骨文“册”字()是用绳将竹片或木片穿成的书简。居延汉简中还有一些造型特别的木片:上端呈半圆形,并画有网格状的纹样;下面是长方形,两面都书有文字(图5-3)。这种木片叫“楬”,是作为标签用的简牍。我们在整理文件之后,不也会在档案袋或文件夹上贴上标明其中文件名称、数量、种类的签牌吗?楬具有同样的功能。在上端半圆形的中央有个小孔,是用来系上绳子、把楬拴在整理好的简牍或物品上的。这枚楬的正反两面共书有四个“年”字,背面的两个最后一笔故意拉得很长。这是汉代人书写简牍的一种习惯:一个末笔是长竖的字,如果在一列的最后,竖就会拉得很长,如果不在,则伸长较少。原来制作五凤刻石的人将简牍中的书法风格引入了刻石之中。
图5-2 《居延都尉府奉例》册 纵22.8厘米 横1.4厘米至2.5厘米 1974年于内蒙古额济纳旗破城子居延甲渠候官遗址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图5-3 “建昭二年”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