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商:书法的黎明

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故事要从河南安阳西北郊的小屯村说起。19世纪末,村民在地里捡到许多刻着花纹的骨片。起初,这些大大小小的骨片被当作镇定安神的药材卖给药店。金石学家王懿荣敏锐地发现:骨片上刻画奇特的符号是一种古老的文字,而安阳正是商代晚期都城的遗址(称为“殷墟”)。这些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因而得名“甲骨文”。

在甲骨文发现之前,中国可考的最古老文字是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它们产生于大约3000年前。此前的历史并没有文字的踪迹。然而,信史必须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所以尽管司马迁在《史记》里描述过商王朝,大多数中国人也都毫不犹豫地相信这段历史存在,但直到甲骨文发现之前,国际学术界仍普遍认为商不过是传说里的王朝。这些甲骨无疑是最了不起的史料之一,它们证实《史记》中描绘的商朝并非传说,它真实地存在过。

甲骨文的功能是占卜,商代负责占卜的官员称为“贞人”。贞人将商王求问的内容刻在甲骨上,烧灼甲骨,再根据甲骨上的裂纹推断吉凶。贞人身兼两职,既是侦查神灵旨意的“侦探”,又是“书法家”。

商王占卜的内容无所不包,比如天气、战争、农业、出入吉凶、官员任命、疾病生育等等。这些甲骨卜辞是商代的历史档案,反映了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又传达出书法审美。武丁时期的《王宾中丁·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辞》刻在牛骨上(图1-1)。骨版正面的刻辞有一百余字,包含四条卜辞,涉及祭祀、田猎、天象等内容。“刻辞书风雄健,气韵宏大,字大体端,笔画遒劲,是宾组二类甲骨的典范,也是商代晚期甲骨刻辞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国家博物馆)

图1-1 《王宾中丁·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辞》 32.2厘米×19.8厘米 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仔细辨别,你会认出一些字。“马”()长脸大眼,鬃毛飞扬,马蹄健硕(图1-2)。“车”有两种写法(图1-3)。一辆是俯视角度:车轮和车轴成双对称,前方弯曲的是套牛马用的车轭()。另一辆居中的是方形的车舆,两边是圆形的车轮()。甲骨文的结构尚未完全定型,一个字会有不同的写法。甲骨文是用刀刻在坚硬的龟甲兽骨上的,因此笔画细劲,以直线为多。比如“日”字,太阳是圆的,可甲骨文“日”()却接近方形(图1-4)。因为刀刻时笔画难以刻得圆转。甲骨上的文字遵循一定规则,自上而下排列。这种排列法影响了字形结构,比如马是四脚站立,但“马”字却改为“四脚悬空”侧立,以便于整齐排列。“象”()、“虎”()、“犬”()、“豕”()等字也是如此。

图1-2 《王宾中丁·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辞》上“马”字

图1-3 《王宾中丁·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辞》上“车”字

图1-4 《王宾中丁·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辞》上“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