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尔巽与清末奉天政局(1905-1907)
- 李皓
- 1592字
- 2021-03-25 08:21:13
第二节 日俄战争与晚清中国
日俄战争对于清政府而言完全是无妄之灾。面对两强以自己的权益为争夺目标而在自己的领土上兵戎相见,作为战争的既定受害者,清政府不但划出辽东地区供二者厮杀,而且还要接受战后两国对自己权益的让渡,承受着两国战争与和平的双重灾难。“日俄为瓜分中国东北和朝鲜而诉诸战争,又以完成对东北和朝鲜的分割而结束战争。”这种情形,进一步凸显了殖民者的霸权与中国的孱弱。同时,也正是这一战争及其结果的刺激作用,推动了清廷在东北的改革全面铺开并走向深入。
一、日俄辽东之战的影响
就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而言,两国构兵,无论结果如何,对中国均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难。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末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三四月间,日俄战争在辽东地区进行。兵燹所及,生灵涂炭,百业荒废。“虽非亡国,已历亡国之惨矣。”有报道称,仅“盛京一省损失资产二千万两,死伤约三万余人”。然而,不论是战胜而骄的日本,还是势力萎缩的沙俄,两国均拒绝赔偿中国所遭受的战争损失,致使中国在丧失主权之余还要坐受无妄之灾。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唯有“局外中立”的中国,才是战争的真正受害者。
除了战火造成奉天的直接破坏之外,日俄战争的结果——两国对中国权益的分赃,无异于雪上加霜,又带来了新的灾难,对晚清中国的影响尤为深远。战后,两国签订《朴次茅斯和约》,完成对侵略目标的瓜分。中国东北地方由一国独占变为日俄分踞南北。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日本强迫中国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不仅确认了俄国让渡给日本的中国权益,而且又通过“附约”攫取了更多的额外利益,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丧失,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劫难;日本势力植入“南满”,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打开了方便之门,特别是为日后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华,埋下了祸根。此外,战争胜利者日本又加紧了对朝鲜的控制,至宣统二年(1910)完全兼并了朝鲜,为侵略中国提供了方便。
二、清政府的应对举措
面对日俄两国剑拔弩张之势,清政府既无从斡旋以调停二者之争,又无力阻止两国在自己的领土、领海上兵戎相见。最终,只能划辽东为战场供二者厮杀,被迫奉行“局外中立”以自保。战争爆发后,清廷意识到,“此事为全球各国所注意,实我中国大局安危所关”。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一面竭力维护被迫执行的“局外中立”政策,一面积极谋求调停,以减少破坏。几度争取无果后,只能期盼战局早定,寄希望于战争善后,将其视为捍卫国家主权的一个重要契机。一方面,尽快恢复战区的行政主权,收回各项权益;另一方面,实施改革整顿以发展地方,巩固边圉。
正因为如此,清政府对于此次战争善后极为重视。除了朝廷与地方外务部门以及相关地方政府之外,其他内外官员大多积极参与其间,建言献策;朝廷地方,大力支援。就内容而言,既有事前的认真筹议、准备以及战后一段时期内对受灾民众的赈抚,又有不断深入、扩大的内政改革以及贯穿始终的外交斡旋。内政以如何减少战争冲击、加强东北边疆防务、促进“龙兴之地”的发展为核心;外交以收回东三省、极力抵制日俄侵略,维护国家权利为基本内容。
战争爆发不久,清廷即全局动员,着手这一事务。在向各官员广泛征询善后意见的同时,基本选定湖南巡抚赵尔巽作为战争善后的地方负责人,命其晋京陛见,后留京权署户部。光绪三十一年(1905)四月,日俄战事渐近尾声之际,增祺丁忧,盛京将军出缺,清政府命署理户部尚书赵尔巽补授盛京将军,同时全面负责战争善后地方事务。
战争乃因日俄争夺东北与朝鲜而起,两国通过战争虽然完成了对侵略权益的暂时瓜分,但依然对中国东北垂涎三尺,觊觎更多的未得利益。因此,与日俄等国的外交接触成为处理战争善后的一项重要事务。同时,对于日俄战后的奉天而言,改革内政、发展地方是治本之计,无疑更为重要。日俄之战凸显了清政府东北地区边防的薄弱及其面临的严重危机,引起清廷的高度重视。战争过后,清政府亡羊补牢,决定改革地方以巩固东北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