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之道:致青年教师
- 查有梁
- 2986字
- 2020-06-25 08:26:02
一、为什么要提炼核心经验
我国的传统典籍记载了很多核心的教学经验。其一,启发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其二,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其三,“知行统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其四,“因材施教”:“孔子教人,各因其才,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二程集》)孔子的教学经验已经成为中国教师的经典。
《礼记·学记》强调教学相长,写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强调: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当自我反思,自强不息。我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一步,对现代的教师,理当加上“研”。于是,可以这样发挥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研然后知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美,然后能自创也。故曰:教学研相长也。”自我反思,总结经验,有利于自强自创。
《师说》中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指传授天人之道;授业,指传授学业技能;解惑,指解开难题迷惑。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唐代韩愈的这个论断是经典的。教师的教学不可不传道、授业、解惑,只是其中的教学内容要随时代更新而已。但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还需要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可以说:“今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激趣、解惑也。”
《道德经》共八十一章,高度概括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第一章就写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开始就指出人类的知识有两大类:一类可以言传,一类不可言传。第八十一章写道:“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指出了道德之最高境界。《孙子兵法》一十三篇,系统总结了军事竞争之经验,成为传世经典。这对我们总结提炼教学经验,很有启发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学校教育的主要经验有三条:其一,建立教研室。将教育教学的研究制度化,将“教学研”密切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其二,强调老带新。鼓励老教师将教学经验“一对一”地交流给新教师,通过“传帮带”,较快提升新教师的教学水平。其三,提倡多样化。这是总结经验教训得到的。教学方法不能搞形式主义的“一刀切”,不能搞教条主义的“全盘西化”。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必须提倡多样化。教学只有通过多样化,才有可能达到高效优质。上述三条经验很基本,也很重要。我们的教育改革如果违背了这些经验,迟早导致失败。
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传道、授业、激趣、解惑。怎样传道、授业、激趣、解惑?其中有理论、有模式、有经验。有的可以言传,有的难以言传,有的不可言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总结、提升,精炼自己的教学经验、学习经验、组织经验和研究经验。简言之,教师要学会提炼核心经验。其中最主要是提炼教学经验和研究经验。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与学通过反馈才能达到目的。教学研相互促进。
研究是应用多种方法去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研究需要创新,创新需要研究,研究与创新密不可分。
经验的内涵是:教师本人“经历过、验证过,可操作、有效果”。经验与个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都有关系。有整体结构的经验,才有整体功能。
教师要理解教育学的核心概念,这样才有利于教师自己提炼核心的教学经验。基本的重要的概念称为范畴,明确理解教育学的核心范畴很有必要。概念形成、问题解决、方法产生三者是一致的。所以,概念(范畴)很重要。教师提炼自己教学经验,一定要重视研究教育理论,要在明确概念、理解原理的基础之上总结经验教训。既要总结正面的经验,也要总结反面的教训。教师们重视提炼总结正面经验和反面教训,有利于改进教学,提高质量。
例如,关于“主体”的概念,于光远先生从哲学高度指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系统中不但都是认识主体和实践主体,而且在教育中都占据显赫的地位。”又指出:“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结合而成的整体作为主体,同环境发生关系,形成整个社会教育生态的概念,它可以成为‘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个人以及由人组成的群体皆具有“主体性”。
由此可见,在课程改革中有人提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以学生为中心”,这些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从错误概念出发来获得经验,就不可能是正确的经验,而只能是深刻的教训。教师和学生结合而成的整体,才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以教定学”和“以学定教”两者不可分割!有人提出要否定“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这就明显违反了辩证法。
如果教师没有优质的教学,能够培养出杰出的学生吗?优质教学既要考虑“以教定学”,又要考虑“以学定教”,两者要整合,才可能是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好教育。辩证法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一致肯定的认识成果。违背辩证法就要受惩罚!教与学分离,师与生对立,就要导致师生“负担重”,教学“效率低”“效果差”。教师们从教学实践中认真提炼有效的教学经验,很有必要。
再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这是大家公认的概念。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同步的、同时的、不可分割的。有人提出:过去的教学是“先教后学”,现在要提倡“先学后教”。大家只要认真想一想,这种提法的基本概念就是错误的。在基本概念错误的基础之上,要让大家照着做,这就不可能是高效优质的教学,也不可能提炼出好的教学经验。用一两节课的“表演”,采用片面归纳法,试图证明一种教学方法有效,这没有说服力。科学哲学早已认定:归纳法有局限性。用错误概念去总结经验,有可能是好的经验吗?
教师不好好传授,学生不好好接受,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绝不是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如果采用西方“后现代主义”的观点,以“解构知识”“否定科学”指导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这是一种新的“西化”,更何况“后现代主义”也只是西方文化中的“一家之言”。中国的教育需要真正的“中国化”!“中国化”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要忘记了中国人的祖辈在教育领域的杰出贡献,要继承中华文化的经典,才能有名副其实的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系统和人脑系统都不是简单系统而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钱学森认为:“要解决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问题,要建立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外国人好的东西我们要学习,但我不相信他们能解决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问题,这要靠我们自己努力。”“钱学森之问”就属于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问题,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问题的普遍解决方法,人类至今并没有找到。还没有学术界公认的普遍有效的方法。所以,对于“教学”这样的教育子系统,教师们通过教学实践提炼教学经验是很有必要的。
优秀教师总是善于提炼自己的教学经验,提炼自己的研究经验,以形成教师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学科的教学经验和研究经验有相当大的差异。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是辩证法的精髓。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在理解科学原理,认识思维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提炼自己的教学和研究的核心经验。理解科学原理,认识思维模式,需要我们花相当大的工夫;但是,只要注意积累自己的经验,同时提高理论水平,坚持下去,就能够提炼出自己的教学和研究的核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