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接纳“多样价值观”的日本社会组织

不管怎么提倡要重视多样性,我们还是很难去接纳与自己价值观不同的人。简而言之,我们生气的原因就是接触到与自己价值观不同的人、事物、行为。

因为与自己价值观不同,所以才会愤慨道“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怎么还会有这种事?”。

也就是说,我们身边与自己价值观不同的人越多,我们就越是容易感到愤怒。

在职场推行“多样性”就意味着会和更多与自己价值观不同的人共事,与他们接触的机会也将增加。于是,我们必然会更多地遭遇与自己价值观相左的情况和感到自己不会被接受的情况。

且不论好坏,在以前的日本,关于“工作”全社会总归还是达成了某一套共识。

比如说“永远只在一家公司干活是应该的”“加班是应该的”“听上司的话是应该的”“工作比家庭更重要”“公司就是第二个家”……所以不论发生了多不合理的事,人们也还是会为了公司而继续工作。

但现在的情况却不一样了。社会不光容许大众对于工作方式所持有的价值观多样化,“工作中以自己的价值观为先是正确的”这一认识更是与过去完全相反。

在考虑到个体幸福时,“多样性”真是个好东西,并且本来就该如此。然而现在的社会上还是有很多人是按照前文所述昭和时代的理念去工作的,所以他们很多人也跟不上现在的价值观。

如此持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在一起共事则必然会发生冲突。这往往是因为人们缺乏接纳与自己价值观不同的人并与之共事的技巧。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用上“愤怒管理”,不管对方持有何种价值观都能与之轻松愉悦地共事。

要是能做到没有压力地和任何人一同工作,生产效率自然会显著上升。掌握愤怒管理,这才是真正的劳动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