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发展报告
- 李柏槐 王晓琴
- 2409字
- 2024-12-21 16:34:35
三、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发展特征
(一)从景区数量看,A级旅游景区供给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506家,较上年增加87家,同比增长20.76%。其中,5A、4A、3A和2A级旅游景区分别增加1家、25家、48家和13家,增长率分别为9.09%、13.59%、42.11%和12.04%,全省A级旅游景区供给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各区域中,川南经济区新增A级旅游景区27家,成都平原经济区新增A级旅游景区24家,川东北经济区新增A级旅游景区19家,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和攀西经济区分别新增A级旅游景区9家和8家,增长率均在10%以上;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川南经济区,增长率均为42.86%。
(二)从规模效益看,景区接待游客量和经营总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2017年,全省A级旅游景区规模效益保持了稳定增长。其中,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14.29%,入境人次同比增长13.11%,免票人次同比增长17.11%,经营总收入同比增长23.30%。各等级旅游景区中,接待游客量方面,4A及以下等级旅游景区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1A和3A级旅游景区分别增长了41.17%和30.45%,增幅显著;入境人次方面,3A及以上等级旅游景区的入境人次均实现增长,其中,3A级旅游景区增长速度最快,增长率为50.41%;经营总收入方面,3A及其以上等级旅游景区均有较快增长,其中,3A级增长幅度最大,增长率为46.10%。
(三)从收入构成看,景区门票收入比重持续下降,景区综合消费逐渐增强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全省A级旅游景区的门票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呈现逐渐降低趋势,收益结构不断优化,复合型旅游消费逐渐增强。2017年,全省A级旅游景区门票收入48.80亿元,同比下降6.68%;从门票收入比重看,门票收入占经营总收入的比重为8.65%,较上一年下降了0.25个百分点;从收入构成看,全省A级旅游景区以餐饮收入和商品收入的比重最高,分别为29.90%和23.75%;住宿收入和其他收入也占到一定比重,分别为18.15%和13.12%。与上一年相比,门票收入和其他收入的比重有所下跌,而商品收入、餐饮收入、交通收入、住宿收入和演艺收入的比重均有上浮。整体上全省A级旅游景区对门票经济的依赖程度在持续减弱,景区正从门票经济阶段逐步步入复合型旅游消费阶段。
(四)从投资就业看,景区的建设投资和吸纳的就业人数实现快速增长
2017年,全省A级旅游景区的建设投资和吸纳的就业人数实现快速增长。从投资总量看,景区年度建设投资同比增长53.07%;其中,内部建设投资同比增长47.66%,外部建设投资同比增长65.11%。各等级旅游景区中,3A级旅游景区建设投资增长幅度最大,其中,年度建设投资增长287.17%,景区内部建设投资增长247.10%,景区外部建设投资增长349.60%;4A和2A级旅游景区的年度建设投资、内部建设投资和外部建设投资也都实现了快速增长。从就业人数看,景区就业人次同比增长24.47%,固定用工同比增长26.18%,专职导游同比增长17.51%。各等级旅游景区的就业人次亦实现了增长;其中,3A级旅游景区增长最快,其就业人次增长了80.43%,固定用工增长了98.92%,专职导游增长了67.53%。
(五)从等级结构看,旅游景区等级与各项指标均值水平呈正相关
从景区等级看,高A级旅游景区在平均接待规模、平均收入、平均门票收入、平均建设投资和平均就业人次等方面远高于中低A级旅游景区,景区等级与各项指标均值水平呈正相关。2017年,5A和4A级旅游景区的平均接待游客量分别为307.88万人次和133.91万人次,平均收入分别5.09亿元和2.24亿元,平均门票收入分别为1.67亿元和0.13亿元,平均建设投资分别为9993.77万元和7800.03万元,平均就业人次分别为639人和641人,各项指标均值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A级旅游景区的平均接待游客量为104.12万人次,平均收入为1.39亿元,平均门票收入为0.12亿元,平均建设投资为4882.17万元,平均就业人次为416人),而3A和2A级旅游景区的各项指标均值皆低于全省均值。
(六)从区域发展看,区域经济和资源是影响景区平均规模效益的主要因素
从区域发展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丰富程度是影响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平均规模效益的主要因素。五大经济区中,成都平原经济区资源及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是西部地区重要的金融、物流、商贸中心和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因此该经济区在景区游客平均接待量(132.16万人次)、入境游客平均接待量(1.49万人次)、景区平均收入(1.75亿元)和平均门票收入(0.14亿元)四项指标上均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全省A级旅游景区的平均接待游客量为104.12万人次,入境游客平均接待量0.95万人次,平均收入为1.39亿元,平均门票收入为0.12亿元)。川西北生态示范区虽地理区位偏远,人口稀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但其资源优势突出,景观优美独特,因此该经济区景区平均规模效益亦表现较好。其中,入境游客平均接待量1.04万人次,景区平均收入1.91亿元,平均门票收入0.37亿元,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七)从主题类型看,自然景观类、历史文化类和度假休闲类景区的平均规模效益较好
从主题类型看,自然景观类景区在游客平均接待量(107.96万人次)、入境游客平均接待量(1.02万人次)、景区平均收入(1.80亿元)和平均门票收入(2896.84万元)四项指标上均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全省A级旅游景区的平均接待游客量为104.12万人次,入境游客平均接待量0.95万人次,平均收入为1.39亿元,平均门票收入为0.12亿元)。历史文化类和度假休闲类景区在游客平均接待量(152.27万人次和118.24万人次)、入境游客平均接待量(1.14万人次和1.20万人次)和景区平均收入(2.09亿元和1.66亿元)三项指标上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且历史文化类景区的游客平均接待量和平均收入均居于首位,旅游平均规模效益表现良好。
(八)从盈利情况看,企业单位性质的旅游景区盈利能力较强
从旅游景区机构性质看,企业单位中能够实现盈利的景区数量(占比68.28%)明显多于亏损的景区数量(占比24.83%);而行政事业单位中,仅有25.81%的A级旅游景区“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之和能抵消景区年度支出总额,而70.16%的A级旅游景区在没有财政拨款的前提下不能实现收支平衡。总体而言,企业单位性质的旅游景区盈利能力较强,主要原因在于其旅游消费项目和营收渠道多样化,旅游综合效益明显;而行政事业单位性质的旅游景区盈利能力较差,主要原因在于其对门票经济依赖程度较高,旅游消费项目单一,且费用支出成本的类型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