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初探

这时,有一个高年级的同学来找我,他说有一个军队的战地服务团需要演员,他约我一起参加。我不愿意离开家,他劝我说:“不要在家里等死,不要当亡国奴!要参加抗日活动,年纪小不能打仗,就宣传抗日。”他在学校里和我共同表演过抗日歌舞《卖油条》和《卖报》,他很欣赏我的表演,他说:“人家就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我被他拉去参加了考试,并且被录取了。回家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父亲同意了既成的事实。他说:“出去闯吧!”

1938年8月,我们到陕西咸阳两寺渡第二十七补充兵训练处战地服务团报到,随后马上排练节目,以新召来的团员为主,由一位从延安来的导演指导,准备了一台节目并公开演出。这台节目是向领导作汇报,目的是展示新导演的才能,也想听听群众的反映。我在《东北一角》和《人命贩子》中演小孩子,在《放下你的鞭子》中演小伙计并表演了一套拳术,演出结束后受到了观众的好评。我第一次听到观众的喝彩和掌声,内心是非常愉快的。我受到了人们的尊敬,虽然年龄还很小,但我感觉到我是一个有用的人,我第一次发现自己在表演方面的才能。在战地服务团里我受到了重视,很多人愿意帮助我,他们教我如何演戏、如何做人。战地服务团还有一个京剧小科班,他们都是13岁至15岁的小演员,其中一个14岁的女演员是主演,艺名叫“六岁红”,我经常到他们的住处看他们练功。京剧老师愿意教我,希望我参加他们的科班,于是,我每天晚上都去参加他们的练功,如学习“走边”、“起霸”等,我很喜欢京剧撑船划桨的虚拟动作和挥舞马鞭的身段,还学了《打渔杀家》《捉放曹》等折子戏。戏曲艺术的熏陶,在我年幼时就扎下了艺术之根。

这时,我接触到了各地逃亡来的青年,接受了一些抗日救国的思想。战地服务团内部分成了倾向国民党和倾向共产党的两派,两派之间经常吵架。后来有人向领导告密,宪兵来剧团搜查,逮捕了两个所谓的“共党分子”,其他人都逃离了剧团。剧团解散了,此时我家已从郑州搬到了洛阳,我也就回到了洛阳的家里。当时我已经15岁,没办法上学,父亲带我到铁路车厂去做童工,人家也不要。

1940年冬天,我参加了洛阳陇海铁路职工剧团的活动,参加了《古城怒吼》和《塞上风云》的演出。我和剧团团长刘鸿泰很谈得来,他带我去看了演剧三队演出的《黄河大合唱》和抗日独幕剧,还告诉我演剧三队是一个很进步的团体。演剧三队的演出,特别是《黄河大合唱》中流浪者的《对口曲》引起了我的共鸣。我从13岁开始逃难,用劳动养活全家,那段屈辱的流浪生活在这首曲子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我非常喜欢这个团体,觉得这个团体是我最想去的地方,希望自己像他们一样参加抗日宣传活动。我请刘鸿泰把我介绍给三队队长,我要申请参加演剧三队。他答应我和三队队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