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剧场艺术
(1945—1947年)

初到北平

日本投降以后,我们在太原柳巷实验剧场演出根据果戈里名剧《钦差大臣》改编的《狂欢之夜》。观众有一部分是从山沟进城的干部、战士,一部分是太原城里的市民和戏剧工作者。当时的形势向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那就是如何占领城市剧场这个阵地。我们担心,我们的剧目、我们的表演是否适合在城市剧场中演出,是否会受欢迎。结果演出效果非常好,观众对我们真实质朴的表演艺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且,当时国民党的接收大员到处抢夺胜利果实,贪污受贿,腐败无能,深受人民厌恶,这部剧作堪称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这个戏的情节是假专员到处行骗,众官僚腐败无能,这引起了观众对现实生活的联想,剧场观众反应之强烈出乎我们的意料。戏剧艺术将剧场演出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心理有机结合,在观众中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俄罗斯古典名剧的魅力。我们的演出获得了成功,但是太原不是我们的久留之地,经过领导多方努力,我们离开了阎锡山统治区,转移到了古城北平。

到北平我们要坚持工作,不能按兵不动,必须要有演出活动。首次演出就是我们在古城北平的观众面前的“亮相”。当时北平的学生运动声势很大,人们争取民主的气氛高涨,军调部中有我方代表徐冰等同志,还有民主人士以及众多的文艺界著名人士。因此,必须认真对待首演。经过领导慎重研究,决定演出两个作品,一个是蒋旨暇同志的遗作《演戏》,另一个是由李伯钊同志创作的《败家子》,这是我们在战地山沟里常演的节目,深受群众欢迎。

一个新问题出现了,在大城市演出要售票公演,我们担心这些小节目能否吸引观众来买票看戏。我们模拟山区窑洞的样子布置舞台环境,努力创造出当时的生活气息,认认真真地准备着角色。开幕前我们确实有些紧张,但是大幕一拉开,我们很快进入了角色。舞台上的生活我们太熟悉啦!我们曾经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地方。这台小节目受到了各界观众空前热烈的欢迎。话剧界的一位朋友说:“上座这样好,是从来未有过的……你们演的戏,这样有生活气息,表演水平这么高,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白杨同志看过戏后赞许地说:“戏演得很有生活,给古城带来了新的气息。”光未然同志在一篇观后感中这样写道:“他们的长期辛勤换来的东西,是非常宝贵的,这便是对于民众的熟知、对于民众忧患的熟知,使他们有资格获得一个光荣的称号——表现民众忧患的剧人们……剧宣二队的演出,好像在文化古城里响了一声春雷……就是《演戏》与《败家子》两出独幕剧的表演与舞台,也已树立了今日北平舞台的楷模。”

古城北平初次测验,考试成绩可佳。对于表演艺术来说,我们的经验就是:将长期的生活体验、正确的创作方法和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有机结合,创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