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吾尔语谚语与文化研究
- 华锦木 刘宏宇
- 4946字
- 2020-07-09 16:13:17
第三节
维吾尔谚语的演变
维吾尔谚语是维吾尔族古老的口头文学作品之一,是民族语用艺术才华开出的花朵。它乡土味浓厚,民族特色鲜明,因而为广大维吾尔族人民口碑流传,喜闻乐道。它凝聚着维吾尔族文化和历史,游牧生活、农耕生活、园艺生活、商业生活、宗教信仰等均在其谚语中留下了烙印。
然而,伴随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维吾尔谚语的形式和意义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虽然从总体上来看,谚语没有脱离维吾尔民族的生活,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维吾尔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改变也在其谚语中有所反映,形成谚语的时代性。
最初的谚语主要是传授生产劳动知识以及与生产劳动有关的自然界知识。如:
.ﻕﺭﻮﻗ ﻦﯨﺪﯩﺸﯧﻳ ﻥﺎﻘﻗﯪ ،ﺎﻤﻗﺭﻮﻗ ﻦﯨﺪﯩﺸﯧﺗ ﻥﺎﻘﻗﯪ
莫怕冲走的石头,要怕流逝的岁月。
.ﻻﺎﭼ ﺎﻘﺸﯻﯗﺪﯩﻟﻮﺑ ،ﻻﺎﺑ ﻥﻪﻜﺳﯲ ﻪﻛﺭﯬ
孩子娇生惯养,做事丢三落四。
.ﯜﮕﯕﻪﻣ ﯔﯨﺮﯩﻧﯜﮬ ،ﺱﻪﻣﯬ ﯜﮕﯕﻪﻣ ﯓﯛﺭﯜﻣﯲ
生命不能永久,手艺永久流传。
.ﺱﻪﻤﻳﯚﻛ ﻝﻮﻗ ﺎﺴﻟﻮﺑ ﻥﯗﺯﯰ ﻱﻪﺳﯚﻛ
拨火棍长,手烫不着。
维吾尔谚语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千年以前。如11世纪维吾尔族文学家麻赫默德·喀什噶里编写的《突厥语大词典》中就收录了200多条当时广为流传的民间谚语。如:
jəraq jεr savən arqəʃ kεldyryr.
远方的讯息由驼队带来。(T.I.132)
qanəʁ qan bilε jumas.
血不能用血洗净。(T.Ⅲ.82)
iki qotʃŋar baʃə bir əʃətʃtəpəʃmas.
两个公羊头在一个锅内煮不熟。(T.I.521)
sabuzʁanda əw bolmas 坟墓处无房屋,
topurʁanda av bolmas 废墟上无狩猎。(T.I.671)
《突厥语大词典》中的谚语,经过近一千年的流传,仍然有一部分保存在维吾尔人民的口语中,其用词和含义均无太大变化。如:
古代突厥语
现代维吾尔语
bəx ərəŋək tüz ərməs.
ﺱﻪﻣﯬ ﯓﻪﺗ ﻝﻮﻗ ﺵﻪﺑ
五个手指不一般齐。
ﻕﺍﺮﯩﻳ ﻦﯨﺪﻟﯜﯕﯚﻛ،ﻕﺍﺮﯩﻳ ﻦﯨﺩﺯﯚﻛ
kѳzdən jirasa, kѳŋldən yəmə jirar.
眼相离,心相远(人走茶凉)。
.ﺱﻪﻤﻳﯚﻛ ﻝﻮﻗ ﺎﺴﻟﻮﺑ ﻥﯗﺯﯰ ﻱﻪﺳﯚﻛ
küzəkü uzun bolsa əlig küyməs.
拨火棍长,手烫不着。
.ﺱﺎﻤﻗﺭﻮﻗ ﻦﯩﺘﻗﺎﭽﯩﭘ ﻻﺎﻛ ﻯﺮﯧﻗ
qari ѳküz balduqa qorqmas.
老牛不怕刀子(老牛不怕斧头)。
还有一部分维吾尔谚语同古代突厥谚语相比,差别较大,但仍可以看出古代谚语的痕迹。其中有的除了用现代的词替换古代词语以外,我们还可以看出它们是古代谚语的缩简或扩展,有的则是用和古代谚语相近或相对称的词语来表示相同的含义。如:
1. 古突厥语:quʃ qanatən, ər atən.
译文:鸟凭翅膀,男凭骏马。
现代维吾尔语:.ﺕﺎﻧﺎﻗ ﻪﮕﯩﺸﯩﻛ ﺭﯬ ﺕﯪ
马是男子汉的翅膀。
2. 古突厥语:Oʁlan ixi ix bolmas, Oʁlaq müŋüzi sap bolmas.
译文:孩子干的事顶不了用,羊羔长的角做不了柄。
现代维吾尔语:.ﻻﺎﭼ ﺶﯻ ﻥﺎﻐﻠﯩﻗ ﻻﺎﺑ
娃娃干事顶半拉。
3. 古突厥语:Birin birin miŋ bolur,tama tama kѳl bolur.
译文:一上加一可成千,一滴再滴可成湖。
现代维吾尔语:.ﺭﻻﻮﺑ ﻝﯚﭼ ﺎﺴﻟﺎﻗ ﻱﺎﻤﻣﺎﺗ ،ﺭﻻﻮﺑ ﻝﯚﻛ ﺎﻣﺎﺗ-ﺎﻣﺎﺗ
滴水成湖泊,不滴变戈壁。
4.古突厥语:jilan kəndü əgri sinbilməs,təvəy boynin əgri tər.
译文:蛇不知自己弯,倒笑骆驼脖子曲。
现代维吾尔:.ﯗﺪﻳﻩﺩ ﻯﺮﮔﯬ ﻡﯘﻟﻮﻳ ،ﺱﻪﻣﯬ ﻯﺮﮔﯬ ﻡﯛﺯﯲ ﻥﻼﯩﻳ
蛇说自己不弯,而说道路弯。
谚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认识、观念的改变,会形成新的谚语,一些旧的谚语也会随着事物的消亡和人们认识的改变而逐渐消亡。从古代突厥语谚语和现代维吾尔语谚语对比来看,一部分谚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认识的提高和生产生活经验的丰富,意思和说法发生了变化;另一部分谚语与特定的历史时期、历史人物、生产生活方式有关,随着历史发展、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改变而不再被人们使用,逐渐从语言生活中淡出。如:
1. tixig qatma ərkə jegü it∫ güdə.
男女不能同席。
(《福乐智慧》4517行)
2. Kimiŋ bilε qa∫ bolsa ja∫ən jaqmas.
谁的身旁有玉石,闪电不会击中他。
(T.Ⅲ.26)
3. tojən tojən tapuʁsaq tεŋri sεfinsiz.
向上天祈祷,上天却不满意。
(T.Ⅲ.232)
4. sabuzʁanda əw bolmas,
topurʁanda av bolmas.
坟墓处无房屋,
废墟上无狩猎。
(T.I.671)
例1表明,当时妇女地位低下,在生活习俗方面男女是不可同席吃饭的。例2表明,当时人们对自然之物——玉石怀有崇拜心理,说明古代维吾尔人相信有神力的萨满存在。例3的“tojən”(僧人,和尚)[1]既是佛僧职名,也特指未信仰伊斯兰教人的首领,“tεŋri”指至尊和伟大的上天,这说明在信奉伊斯兰教之前,突厥人为了某事或为了表示对上天的顺从之意,常常要跪在佛像前念经。例4的“sabuzʁan”指非穆斯林的墓地。
随着生产力、生产技术、生活水平的发展与提高,谚语也随之丰富起来,并及时反映着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发展变化。西迁以前,维吾尔族先民主要从事游牧生活,其谚语中关于游牧业生产方面的谚语占比最多。如:
.ﻱﻮﻗ ﺎﻘﻏﺎﺑ ﯓﺎﺴﭘﺎﺗ ﺕﻪﭼﯚﻛ،ﻱﻮﻗ ﺎﻘﻏﺎﺗ ﯓﺎﺴﭘﺎﺗ ﺍﯞﺭﺎﭼ
有了牲畜要在山上放养,有了树苗要在果园栽种。
.ﻪﻤﺗﯬ ﻍﺎﺑ ﻕﻮﻳ ﻰﺳﺎﺷﺎﻗ،ﻪﻤﺗﯬ ﻝﺎﻣ ﻕﻮﻳ ﻰﻨﯩﺗﻮﻗ
无棚圈莫养牲畜,无栅栏莫植果园。
.ﻝﯪ ﺎﻐﻧﯘﺘﻟﯪ ﻰﻨﯩﭽﯨﺩﺎﭘ،ﻝﯪ ﻪﻜﻛﻪﭙﯧﻛ ﻰﻨﻏﻻﯰ
用麸皮换牲畜,用金子买牧羊人。
.ﺭﺎﺑ ﻰﻠﯧﮔ ﯔﯩﻨﻟﺎﺒﻣﯪ،ﺭﺎﺑ ﻰﻠﯧﻣ ﯔﯩﻨﯩﭽﯨﯞﺭﺎﭼ
牧民有牲畜,官吏有贪欲。
公元840年西迁以后,维吾尔族在从草原游牧生活向绿洲农耕生活过渡中,一方面在绿洲从事粮食生产和水果园艺,一方面仍然在山间盆地,在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等山前的草原上,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区的荒漠戈壁地带从事畜牧业生产,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的谚语渐渐多了起来,而且农业谚往往与游牧业密切关联。如:
.ﻪﭽﯧﻛ-ﺯﯛﺪﻧﯜﻛ ﻖﯩﻠﯩﭽﻧﺎﻘﮭﯨﺩ،ﻪﭼﯚﻛ-ﻪﭼﯚﻛ ﻖﯩﻠﯩﭽﯨﯞﺭﺎﭼ
从事牧业不断迁徙,从事农业起早贪黑。
. ﻥﻪﻠﯩﺑ ﻖﯩﻠﺷﺎﻳ ﺕﺎﻳﺎﮬ، ﺭﻪﻨﯩﻠﻟﯜﮔ ﻥﻪﻠﯩﺑ ﻖﯩﻠﺷﯪ ﻥﺎﻘﮭﯦﺩ
农民因粮食而幸福,生命因年轻而绚丽。
. ﻩﺪﻧﯜﻛ ﻥﺎﺴﻗﻮﺗ ﻱﺍﺪﻏﯘﺑ ، ﺭﺎﺸﯩﭘ ﻩﺪﻧﯜﻛ ﺶﯩﻤﺗﯪ ﺎﭘﺭﯪ
大麦六十天熟,小麦九十天熟。
. ﯗﺪﻳﻪﻠﻛﯚﻛ ﻥﻪﻠﯩﺑ ﻢﯩﻠﯩﺑ ﻡﻩﺩﯪ ، ﯗﺪﻳﻪﻠﻛﯚﻛ ﻥﻪﻠﯩﺑ ﯘﺳ ﺕﯬﺍﺮﯨﺯ
庄稼因水而茂盛,人因知识而扬名。
伴随丝绸之路的兴盛,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频繁,各绿洲之间交往的密切,为互通有无,弥补绿洲农耕经济的不足,维吾尔族手工业在各绿洲逐步兴盛起来,这在谚语中也可窥其一斑。如:
.ﺰﯩﺴﻧﺎﺘﺸﯻ ﯓﯘﭙﻳﻪﺳ،ﺰﯩﺴﻛﯜﺗﯲ ﺯﯗﺩﺯﻮﻣ
鞋匠没靴穿,裁缝没裤穿。
.ﻕﺍﺮﻣﯪ ﻪﮔﺰﯩﮕﯩﻛ ﻰﭽﻗﺎﻣﯘﺗ،ﻕﺍﺮﻣﯪ ﻪﮔﺰﯩﮕﯧﺑ ﺯﯗﺩﺯﻮﻣ
鞋匠爱锥子,帽匠爱毡子。
.ﻖﯩﻠﯩﭽﯨﯞﻮﺷ ﺭﻪﻧﯜﮬ ﻙﯜﻟﺯﯜﻳ،ﻖﯩﻠﯩﭽﯨﺭﻮﺑ ﺭﻪﻧﯜﮬ ﻕﯘﻠﻟﯘﭘ
挣钱的手艺是编织席,长脸的手艺是当掮客。
.ﺭﻪﺘﯧﻛ ﺰﯩﺴﻧﻪﭙﯩﻛ ﭖﺍﯟﻟﺎﺧ،ﺭﻪﺘﯧﻛ ﺰﯩﺴﻏﺎﻳ ﻰﭼﺯﺍﯞﯘﺟ
榨油工无油而亡,编织匠无裹而终。
维吾尔族先民西迁后大部分开始从事农耕生产活动,在与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抗争中,维吾尔族先民高度重视植被的保护与利用,反映园艺生活方面的谚语就是有力的佐证。如:
. ﺭﯘﻟﻮﺑ ﻍﺎﺑ ، ﯓﺎﺴﻗﺎﺑ ﻰﻨﺗﻪﭼﯚﻛ
精心植树变果园。
.ﺕﺍﯞﯪ ﻥﻪﻠﯩﺑ ﻰﻤﯨﺩﯪ ﺕﺭﯘﻳ ،ﺕﺍﯞﯪ ﻥﻪﻠﯩﺑ ﻰﺴﯨﯟﯧﻣ ﻍﺎﺑ
果园靠果实兴旺,家乡靠人民繁荣。
. ﻢﯩﺘﺗﯬ ﻍﺎﻳ ﻦﯨﺪﯩﺴﯨﯟﯧﻣ ، ﻢﯩﺘﺗﯬ ﻍﺎﺑ ﭗﯩﻜﯩﺗ ﺕﻪﭼﯚﻛ
植树变成了园,果实变成了油。
.ﻝﻮﺑ ﻰﭽﻗﻻﯰ، ﯓﻪﺴﯦﺩ ﻱﻻﻮﺑ ﻥﻩﯟﻏﺎﺑ
想成为园丁,就做嫁接员。
.ﻝﺎﻣ ﻩﺪﯩﻜﯩﭼﯲ ،ﻪﻤﺗﯬ ﻍﺎﺑ ﺍﺪﻟﯘﺘﭘﺎﺷ
果园莫栽桃树,牲畜莫养山羊。
丝绸之路的便利,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频繁,绿洲农耕经济的不足,致使维吾尔族西迁后便形成了以农为主,兼营手工业、园艺业和商业的复合式经济模式,其中反映商业生活方面的谚语也较多。如:
.ﺭﺎﺑ ﺭﺍﺯﺎﻣ ﻩﺩﺭﻪﻳ ﺭﺎﺑ ﺭﺍﺯﺎﺑ،ﺭﺎﺑ ﺭﺍﺯﺎﺑ ﻩﺩﺭﻪﻳ ﺭﺎﺑ ﻡﻩﺩﯪ
有人的地方就有巴扎,有巴扎的地方就有麻扎(巴扎:集市,麻扎:坟墓)。
.ﻝﺎﺗ ﻥﺎﻐﻠﯩﻗ ﺕﺍﯞﯪ ﻰﻨﯩﻠﻳﻮﮬ،ﻝﺎﻣ ﻥﺎﻐﻠﯩﻗ ﺕﺍﯞﯪ ﻰﻧﺭﺍﺯﺎﺑ
货物使巴扎繁荣,柳树使庭院繁茂。
.ﻥﻪﻠﯩﺑ ﻞﯩﻗ ﻡﻪﻠﯩﮔ– ﺎﭽﻠﯨﺯ، ﻥﻪﻠﯩﺑ ﻞﯩﺗ ﻖﯩﺘﯧﺳ– ﺍﺩﻮﺳ
做买卖靠的是语言,织地毯靠的是毛线。
.ﺖﻳﻪﭘﯚﻛ ﻰﻨﯖﯩﻤﯩﻠﯩﺑ،ﻪﭽﯩﻜﺘﻳﻪﭘﯚﻛ ﻰﻨﯕﯘﻟﯘﭘ
积累钱财,不如增长智慧。
维吾尔族先民历史上曾经信仰过原始自然崇拜、萨满教、祆教、佛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这些宗教也在谚语中留下印痕。如:tojən tojən tapuʁsaq tεŋri sεfinsiz.
向上天祈祷,上天却不满意。(T.Ⅲ.232)
(ﻕﺍﺮﯩﻣﯪ) ﺎﻏﺭﺍﺯﺎﻣ ﻰﭘﻮﺳ،ﻕﺍﺮﯩﻣﯪ ﺎﻏﺭﺍﺯﺎﺑ ﺭﻪﮕﯨﺩﻮﺳ
商人爱逛街,苏菲爱逛麻扎。(苏菲:虔诚的信教者)
.ﯗﺪﯩﺘﯦﯟﯩﺘﯧﺳ ﯘﻤﯩﻨﻣﻮﻧ ﻩﺪﻧﻪﮔﺭﯚﻛ ﻰﻨﻟﯘﭘ ﺐﯩﮬﺍﺭ
和尚见钱经也卖。
.ﺭﺍﺯﺎﻣ ﺎﺴﻟﺎﻗ ﭺﯪ ﻰﭘﻮﺳ ،ﯗﺪﯨﺰﯧﻛ ﺭﺍﺯﺎﺑ ﺎﺴﻟﺎﻗ ﭺﯪ ﻼﻟﻮﻣ
毛拉饿了逛巴扎,苏菲饿了逛麻扎。(毛拉:伊斯兰教中对有学问者的称呼)
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政治发展、科技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现象,这些变化在谚语中也得以充分展现。如:
.ﺍﺩﺎﻣﺎﺗ ﺮﯨﺩﺎﻛ ﻰﯖﯧﻳ ،ﺍﺩﺎﭘﺎﺟ ﺮﯨﺩﺎﻛ ﺎﻧﻮﻛ
老干部艰苦奋斗,新干部贪图享受。
.ﯗﺪﻳﺎﻨﺗﺎﻗ ﺰﯩﻳﻮﭘ ﻦﯩﺘﻜﯩﺸﯻ ﺎﻗﺭﯪ ،ﯗﺪﻳﺎﻤﺗﺎﭘ ﻪﻨﯖﯩﻳ ﻦﯩﺘﻜﯩﺸﯻ ﻯﺪﻟﯪ
前门针都进不去,后门火车开进去。
.ﺱﺎﻤﻟﻮﺑ ﺮﯨﺩﺎﻛ ﻥﻪﮕﯩﻣﺭﯚﻛ ﭖﻪﺘﻛﻪﻣ ،ﺱﺎﻤﻟﻮﺑ ﺍﺭﺩﺎﺑ ﻰﭼﺎﻏﺎﻳ ﻩﺪﮕﯩﺟ
沙枣树做不了椽木,没进过学校的当不了干部。
.ﯗﺪﻳﺍﺪﻟﻮﻏ ﺮﯨﺩﺎﻛ ﺎﺳﺭﯘﻗ ﭖﻪﺘﻛﻪﻣ ؛ﯗﺪﻳﺍﺪﻟﻮﻏ ﺍﺭﺩﺎﺑ ،ﻪﺴﻜﯩﺗ ﺕﻪﮔﯚﺳ
种柳树椽木增多,建学校干部增多。
建国后,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也开始发生变化,广大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作为劝诫规范人的行为、服务于社会的谚语也有了新的变化。如:
.ﻪﻣﺭﯜﻳ ﺰﯩﺴﻟﯬ ﯓﺎﺴﻟﻮﺑ ﻡﻩﺩﯪ ،ﻪﻣﺭﯜﻳ ﺰﯩﺴﻟﻪﻳ ﺎﺘﺘﯩﭙﯩﺴﻠﯦﯞ
自行车胎不能没气,人不能没有祖国。
.ﻕﺭﻮﻗ ﻦﯩﺘﺸﯩﺘﯩﻠﺸﯻ ﺎﺗﺎﺧ ،ﻕﯘﻗﻮﮬ ﻯﺩﺭﻪﺑ ﺎﯕﺎﺳ ﻖﻟﻪﺧ
人民给了你权力,千万不要做错事。
.ﺭﻻﻮﺑ ﺯﯘﺘﺗﯮ ﻪﮕﯕﻪﺗ ﺯﯘﻘﻗﻮﺗ ﯓﺎﺴﻳﻮﻗ ﺎﻐﯩﻜﻧﺎﺑ ،ﺭﻻﻮﺑ ﺯﯘﻘﻗﻮﺗ ﻪﮕﯕﻪﺗ ﺯﯘﺘﺗﯮ ﯓﺎﺴﻳﻮﻗ ﺍﺪﻧﺎﻳ
钱放在口袋里,三十个变九个;钱放在银行里,九个变三十个。
.ﻥﻪﻠﯩﺑ ﺖﻧﻮﻤﯧﺳ ﻰﺸﯩﯖﯧﻣ ﯔﯩﻨﯩﺷﯘﻟﯗﺭﯘﻗ ،ﻥﻪﻠﯩﺑ ﻦﯩﻤﯦﺭ ﻰﺸﯩﯖﯧﻣ ﯔﯩﻨﺗﯗﯞﺍﺯ
工厂建设需要人民,工程建设需要水泥。
.ﻪﮕﯕﯛﺯﯚﺳ ﺍﺩﯘﻐﻟﯫﻧﯴ،ﺎﻘﻳﺎﺑ ﻪﮕﯕﯛﺯﯚﻛ ﺍﺩﺭﻭﺰﯨﯟﯧﻠﯧﺗ
看电视要小心眼睛,录录音要注意语言。
维吾尔谚语的产生、发展变化表明,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维吾尔谚语以其语言的形象生动、音韵的和谐、节奏明快、修辞手法的丰富而为劳动人民喜闻乐见、广为流传,不仅传递着不同时期维吾尔族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生活和劳动所积累、总结出的生产知识和人生经验等,而且记述了维吾尔族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过程,即维吾尔族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在谚语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总之,语言不仅仅是一种社会交际工具,一定的语言形式还可以反映出特定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文化蕴涵;反过来,特定的文化又常把某种烙印留在语言之中。比如,由于维吾尔族迁徙、经济结构转型和宗教信仰变迁等因素,其谚语中反映古代骑射狩猎、政治制度以及佛教信仰等方面的谚语明显减少,而反映农业、畜牧业、园艺业、商业和伊斯兰教方面的谚语则显著增加。另一方面,阶级性和时代感太强的谚语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慢慢失去存在的基础,而知识性、行业性、民族性、传承性较强的谚语则在群众长期运用过程中经久不衰,而且语义进一步丰富。
[1] 李树辉:试论汉传佛教的西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50—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