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建设路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急需医药卫生人才。大力发展医药事业成为当务之急,北医的发展就此展开。但此时学校规模小,办学经费严重不足,设备陈旧简陋,长学制致使培养人才速度太慢,种种原因并不很适应新中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1950年1月4日,北大医学院划归中央卫生部管辖。3月,经中共北京市委批准,医学院建立党的总支部,由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直接领导。9月总支委改选,彭瑞骢当选为总支书记。

1952年,全国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建院。作为总支书兼任学院秘书的彭瑞骢身负重任,夜以继日地为北医的建校和发展奔忙着。

高校之本在于教师和学生。有好的老师,才能教出好学生,好学生走上社会得到承认,才能为学校赢得好口碑,好的学校自然就能吸引好教师、好学生加入。彭瑞骢认识到“好老师—好学生—好人才—好成果—好老师”这种良性循环的重要性,开始把建校的重点放在吸引优秀人才上。他抓住北医转归卫生部管辖的时机,带领北医众人四处奔走,克服重重困难,争取到了800个编制;同时,1950年卫生部拨给北医的1000万斤小米,再加上大家费尽心力增加建筑数量,学校逐渐开始有了硬件条件的积累。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北医吸引了一批知名专家和留学英才加盟,如药学院的章琦、诚静容,临床的张丽珠、李家忠、王叔咸、马万森等。1953年,原有七年制医学系的学生将进入第七年的学习和分配,彭瑞骢等就设法为他们开办了三期高级师资进修班,还吸收了部分外来学员,按医、药、卫生专业教师的要求,进行一年培训后大部分留校担任教师,或分配全国。又从应届毕业生中挑选优秀学生留校任教。1952年7月,全院教职工猛增至1382人,其中教授41人,副教授26人,讲师50人,助教211人。北医汇聚了一大批中国当时最好的教授、名医,由此组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具有较高医学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热心为新中国医学教育事业服务的师资队伍。每每回忆起来,彭瑞骢感慨道:“正是上述这批专家、教授和青年教师们,以及后勤、建筑、技术人员,为北京医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医学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为了适应学校的发展和党的建设需要,经批准,1954年11月27日,北医成立党委。1955年4月,北医第一次党代会隆重举行。曲正为书记,彭瑞骢等任副书记。并经中共北京市委批准,建立了党的领导小组,曲正为组长,成员有阎毅、马旭、彭瑞骢等,领导学校工作。1956年正式确立北医党委对学校实行全面领导。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再次强调贯彻知识分子政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繁荣科学文化事业的“双百方针”,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向科学进军。北医院党委积极贯彻中央知识分子会议精神,彭瑞骢与主管业务的院领导深入课堂、实验室、研究室,向专家学习,提升专业知识、熟悉业务工作规律,为做好管理工作创造条件。特别是当时中央领导鼓励作为管理者的领导,有条件的也应攻读副博士学位,对此彭瑞骢深以为然:“回想自己刚从北医毕业后,就在钟惠澜教授指导下做临床医生。钟教授强调临床实践的重要,给我压担子,要我管十多个病人,并要求病床周转快,病人住院不到两个星期就得出院。遇到要抢救病人时,更忙得上下楼梯时还得拿着手摇机数病人的血球!开夜车,结合病人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准备教学,是家常便饭。从事医学教育而自己不了解医学是不行的,要真正了解医学,必须通过自己亲身实践,才能真正懂得哪些是重要的。”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彭瑞骢决定选择一门专业系统学习。考虑到原来从事的公共卫生学必须经常到现场调查研究,自己身为医学院领导之一,难以做到这一点,便选择了学习生化专业。他通过听高级生化课、做生化实验等,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深刻体会到:“作为领导,如不深入学习有关专业知识,那么做管理工作就难以恰到好处。”

中央知识分子会议精神激发了北医教研人员和青年学生向科学进军的热潮,北医科研工作全面开展起来。特别是广大青年科技人员,纷纷制定红专规划和向副博士进军的努力方向,积极参加科研工作。为此,彭瑞骢等及时组织包括马文昭、臧玉诠、刘思职、林振纲、沈寯淇等教授在内的专家小组,对各科室的长远科研规划和1956年具体科研项目进行了审查,并特邀苏联专家费德罗夫参加,最后确定了108个科研项目,作为全院1956年科研计划,上报卫生部。虽未全部落实,但全院科研工作大有进展。到1957年上半年,全院共完成论文130余篇,包括基础、临床、药学、卫生学等方面。

北大医学院建院之初大力发展学校建设和基础学科,但对附属医院的建设没有经验,重视不够。1958年卫生部将人民医院、中央直属的平安医院和北京市第七医院划拨给北医做教学医院,这样北医才建立起完整的教学和临床体系,建立了培养一个合格医生应具备的硬件体系。同年,在彭瑞骢等校领导的组织下,学校决定从北大医院每个科室抽调3—4名骨干医生组建北医三院。这一时期,北医建立了“三基、三严”制度(“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即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注重住院医师培养,建立了骨干团队。同时,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主要体现在走基层:在暑期下乡考察,组织抗梅队(治疗梅毒),到青海、内蒙古进行社会实践。

彭瑞骢带领北医人在基础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医学教育的创办模式,北医在大家的奋斗中茁壮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