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修辞学视角下的柳·乌利茨卡娅作品研究
- 国晶
- 2607字
- 2020-07-09 15:45:48
总序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俄罗斯文学好比一本斑驳陆离的图谱,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后现代主义、后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新农村散文、新感伤主义、超现实主义、异样文学等概念和流派层出不穷,汇成了多声部的大合唱。这一时期的俄罗斯文学在创作手法、体裁形式和叙述内容上同样具有多元、繁复和去核心化的特点,难以用一个统一的方向、流派来定义,更难以对其进行整体划一的研究。在这一时期,作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这种自由在释放作家的创作能量的同时,也影响了俄罗斯文学的传统说教和道德指导功能。有些原来被贬低的角色成为了作品的主要人物,正统典范的文学作品语言有时完全被非标准语言,甚至俚语所解构和颠覆。与此相应的是,世纪之交的俄罗斯当代文学显然带有强烈的后现代主义色彩。虽然时至今日,当代俄罗斯文学又在发生着新的变化,然而,基于俄罗斯文学传统,具有俄罗斯文学特征且有别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无疑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与后现代主义文学交相辉映的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是俄罗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文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既涉及创作主体,也关系到创作内容。我们之所以使用女性文学这一概念,并非要对女性文学作出一个狭隘的定义,并非要否定男性作家从事女性文学创作的权利。但是为了便于研究,我们组织了一系列专著,把女性文学定义为女性作家创作的文学。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之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以独特的方式解构了传统所谓“女性文学”的刻板印象,这是一场大规模的对当代女性的重新隐喻和象征。这种重塑亟待我们去重新认知。这对于我们把握当代俄罗斯的文本、符号、意识形态都具有重大意义。而我们这一系列著作的研究视角,则侧重于语言文化学、语用学、修辞学方向的交叉研究。
当代俄罗斯女性作家的语言生动细腻,非常注意通过多种修辞手段来体现创作主体的女性气质。她们在继承和发扬俄罗斯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段,在叙事风格、语篇建构、语言表达等方面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女性文学作品的普遍特征表现为:叙述者的多样化、不同的主观言语层级界限的模糊化、叙事视角的多元化、时空视角表达手段的复杂化等。这些特征都直接反映在作品的语言表达方面,并涉及语言的各个层面。在句法层面上,它们体现为多种引语变体的出现、插入结构的积极使用、多谓语结构的运用。在词汇层面上,我们则可以发现不同语体的词汇的混合使用、词语的错合搭配、大量具有修辞色彩的词汇的运用、成语的仿似现象等。在构词方面,作家采取多种多样的构词手段,如大量使用表达情感和评价色彩的后缀,借助外来词的词根或后缀构词、合成新词等。与此同时,作家在作品中还积极使用隐喻、对比、拟人、夸张等修辞格手段。这些语言特征不但是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品叙事特点的外在体现,而且是当代俄罗斯语言发展变化的缩影。由于政治体制和价值观的改变,当代俄罗斯语言表现出自由化、开放性、对语言标准的偏离、不同语体相互渗透等特点。由此可见,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学研究素材。对这些作品的研究不但有利于总结俄罗斯当代女性文学的语言表达特点,而且对研究俄语的最新发展变化具有指导意义。
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品,特别是具有后现代特色的作品,在语言描述、内容结构和时空叙述上表现出跳跃与无序,给读者和研究者正确解读作品内涵造成很大障碍。为了营造多重声音的效果,有的作品中多个叙述者同时存在,有的作品中叙述者与人物极其接近。作者有时打断现有叙述,进入新的叙述,然后又回到原有叙述。这种不连贯和未完成性是制造叙述悬念的结构手段。不同的叙述层面有时相关联,有时彼此对立。这种叙述则可以营造鲜明的对比效果。所有这一切都造成了不同的主观言语层级的相互交叉、叙事视角的相互交融、语篇的内部构建和外部联系的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和研究者很难捕捉到一个清晰完整、贯穿全文的叙述者。作品叙述中非规范形式的人物话语经常在句法结构和叙事内容上与叙述者语篇交织在一起,缺少传统人物话语形式的标志性特征,这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加大了受众的阅读困难。但是,无论叙事形式如何复杂,无论叙事话语与人物话语如何交融,无论故事发展如何难以把握,它们都会在叙事语言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具有自己典型的语言标识。借助对人称代词形式、动词的人称和时间形式、叙述者的发话方式、词汇的深层语义、插入结构的特点、话语情态归属等语言标识的分析,我们可以有效辨别不同的言语层级,区分叙述者与人物。通过正确解读叙事话语与人物话语的关系,通过梳理叙事时空视角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和科学地挖掘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的创作意图、叙事特点和主题思想。因此,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品的语言学视角研究对读者和研究者梳理叙述内容、理解作品思想、把握作者创作意图、了解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品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学作品是一种复杂的语言、文化和社会现象,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而20世纪人文研究的“语言学转向”更是赋予文学的语言学研究以极大的空间。然而由于种种学术壁垒的存在,无论在俄罗斯本土,还是在中国国内,都造成了语言学研究和文学研究的长期分离,而我们的这一系列研究,正是几位年轻学者弥合这种分离的可贵尝试。这些作品以俄罗斯最著名的当代女性作家柳·彼特鲁舍夫斯卡娅(Л.Петрушевская)、维·托卡列娃(В.Токарева)、柳·乌利茨卡娅(Л.Улицкая)、塔·托尔斯泰娅(Т.Толстая)的小说为语料基础,以文体学、叙事学、修辞学、语用学、语言文化学、符号学等学科的理论为指导,从多重视角研究几位女性作家的作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她们在人物塑造、引语使用、叙事风格、修辞手段等方面的共性和个性,进一步探讨当代俄罗斯文学语境中女性作家语言创作手段的发展趋势及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这些著作由王燕、国晶、王娟等几位博士完成,是在她们各自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成。著作的修改过程对几位年轻的学者来说是一个艰苦和超越自己的过程。作为该系列著作的主编和几位作者的导师,本人在对这几本论著分别进行逐字逐句的修改和完善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自己弟子的成长和进步,亲身感受到学为人师的艰辛和幸福。由于年轻学者尚且缺乏研究经验,本人时间精力有限,加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相对复杂,书中难免存在纰漏,恳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刘娟
2017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