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老龄管理学的发展
一、老龄管理研究的新思路和新载体
(一)老龄管理研究的新思路
1992年联合国《世界老龄问题宣言》提出:“意识到全世界人口的老化是对各国政府、各非政府组织和私人团体空前未有的但却是很紧迫的政策和方案挑战,以期确保老年人的需要及其人力资源潜力能得到充分照顾和发挥。”这一宣言提出了生存与发展并举的新思路。
在深入研究中,研究者提出人口老龄化与个体老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个体老化是自然规律,衰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世代更替中进行的。而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达到一定比例,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人口结构的变化,是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产物。
由于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从重人口数量到重人口质量,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老年人口比重加大,这些是人口老龄化的成因。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老年人力资源丰富,有效劳动岁月的延长,改变了社会负担、家庭包袱的传统刻板印象。他们是社会资源、国家财富,仍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的组成部分,其智力、经验优势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人口老龄化也会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如老年供养比增加,储蓄率下降,养老保障的财政开支加大;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劳动力老化,导致经济发展速度放慢等。因此,老龄管理研究必须考虑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认识到长寿不等于健康,要构建和谐老龄社会、健康老龄社会、积极老龄社会,不仅要解决老人的生存需要问题,还要解决发展方面的问题,鼓励老人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共享终身教育和发展成果,采取有效对策,促进老年群体健康长寿,这些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老龄管理的新载体
1.老龄管理组织的网络系统
新载体是指建立我国老龄管理组织网络系统,形成管理主体的多元系统。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制主体,在全球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向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主体过渡。老龄管理组织系统是综合管理系统,必须协调多机构和部门参与管理和服务。我国吸收了有关国家行政过多干预市场、经济自由放任主义、社会组织缺失、服务业全面私有化等各种教训,秉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关怀”的方针,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单位到社区,都有老龄管理组织,形成纵横交叉的网络系统。
2.老龄管理系统的要素及关系
老龄管理系统要素包括:人——管理的主体和客体;资源配置——资金、设施、信息;环境条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组织目标——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手段方法——科学技术、技能、方法体系。
管理主体是指管理活动的决策者、组织者和执行者,统称为管理者。管理客体是指管理活动所作用的对象,既有被管理员工,又有老年服务对象。老龄管理主体既有行政部门,也有市场服务机构和社会团体、民间组织,这些部门统称为老龄管理机构。管理的客体作为被管理对象,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在管理者中,因层级关系,下级对于上级而言,是管理客体;但作为管理机构中的一员,承担一定的职责,对于服务对象而言,又是管理主体。老年人作为服务对象,是管理客体,但在自我管理系统中,又可以作为管理主体出现。因此,管理运作统筹过程中,管理的主体和客体是个交互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由于管理主体的多元,需要通力协作,整合资源,营造全方位老龄管理服务网络环境,才能有效实现组织目标。
二、老龄管理机制的新变化
老龄管理机制是指老龄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各组织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等。新变化是指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从铁饭碗、铁工资的分配上岗到双向选择的竞争上岗机制,从全方位实体机制考核选聘到搭建信息网络虚拟机制平台公开透明招投标,老龄管理工作岗位也不例外。
(一)竞争机制导向的双重效应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管理体制的变化,从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从退休职工单位管理体制向社会化管理体制过渡,管理机制也发生变化。在市场竞争导向下,资源配置从计划到市场配置,靠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状况被改变了,优胜劣汰,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增强了养老保障的物质基础。然而处于竞争弱势的老年群体,其与劳动年龄群体拉大收入差距的同时,与工业和科技产业群体相比,为老服务产业也推向了弱势群体。因此,尽管老龄社会对为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加大,但老龄管理服务队伍的供给却十分不足,社区老龄管理亟待开发。
防止老年群体边缘化,扭转为老服务业滞后局面,达到供需平衡,需要政府向服务职能转型,做好顶层设计。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立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政企分开”是指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给企业松绑。国有公立养老机构与民营养老机构一样,实行市场运作,引入竞争机制,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政资分开”是指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与管理资产的职责分开,主要提供老龄政策,发挥监督作用。“政事分开”是指“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分开,行政体制改革与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并进,发挥传统体制优势与推进体制创新并举,完善老龄管理体制。“政社分开”是指政府放开对社会组织在人事权、财政权等方面的控制,给予社会组织发展的主动权。
同时,政府购买服务需要政策法规保障。为老服务工作岗位需要专业人才,政府对为老服务业的人力成本要给予资金扶持。应改变为老服务者为天下儿女尽孝,处于“虽职业高尚,但地位低微;虽角色重要,但收入微薄”的困局。深化改革中的“四个分开”,标志着向服务型、责任型政府转型,而并非削弱政府职能。在老龄管理中,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法治社会具有各自的职能作用,在竞争机制导向下,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政府规划、市场运作、社会力量参与的结合。政府主导机制在与市场竞争机制接轨的同时,对弱势群体要给予政策引导,合理配置资源,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
(二)信息网络虚拟机制导向的连锁效应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现代社区向智能社区发展,启动信息网络虚拟机制已在原全方位实体管理中发生了连锁效应。网络进入老年人生活,老人足不出户通过网络信息了解天下大事,学习和更新知识,点击鼠标就可以货比三家,在网上购买物美价廉的产品,信息定位系统还能够帮助走失的老人回家。
老龄管理者要创立老年人的动态数据库,包括人员基本情况数据库,对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原职业、健康状况进行跟踪分析;健康档案数据库,对老年常见病、残疾状况、护理需求一清二楚;社会参与数据库可分为若干子库,如老年人才库、社会人才供求信息库、老年社会参与库等;老人需求调研库,采用电子调查问卷,及时了解老人对社会和生活方面的需求。还要设立法律咨询援助、心理关爱热线及家政、餐饮、清洁、维修服务热线等,快捷有效地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通过各种方式让老年人共享信息社会带来的种种好处。
现代老龄管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现代信息文化系统,包括手机、电视、电脑等网络融合系统,创立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开发老龄管理与服务的老年信息数据库等综合信息,使老龄管理者通过各种数据分析,既具备战略眼光,又具备综合决策能力,对各种复杂因素进行反复比较、鉴别,使管理决策更具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