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武之间:北宋武选官研究
- 赵冬梅
- 18字
- 2020-07-09 15:33:17
上编
从内职到武选官:第三种官僚的诞生
引言
宋徽宗说本朝“武选官称,循沿末世”,[1]这话只说对了一半。武选官与五代诸使、“使臣”的关系,绝不仅是名称上的因循。武选官根本就是从五代“末世”中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官僚。作为皇帝内职、“陛下家臣”,诸使与“使臣”(为行文方便,以下统称内职,取其狭义)权力与地位的基础是他们与皇帝之间历史与现实的亲密关系,此外别无依傍。这种“结构性孤立”,使内职官僚群获得了皇帝的极大信任,从而成为伸张皇权的有力臂助,频繁担任各种差遣,参与统兵。内职外任差遣,特别是统兵差遣的职位化和系统化,使得内职官僚对本职工作的离违成为制度。内职头衔逐渐符号化、品位化了。而皇帝也有意扩大内职符号的发授范围。最终,内职走出内廷,从“陛下家臣”变成了宋帝国一支特殊的官僚队伍——武选官,诸使与“使臣”成了他们的品位符号,而统兵则成了他们的标志性差遣。内职之间原有的职位等级被改造利用,成为武选官阶。内职符号的阶官化、内职外任差遣的固定职位化以及武选官阶迁转次序的形成,是并不同步的多个过程,它们共同构成了从内职到武选官的演变过程,其中不乏有意的制度改作,但更多的是为了因应形势而出现的种种小大不一的调整变化的累积。历史上并不存在“武选官成立庆典”,本书姑且将内职向武选官演变基本结束的时间定在真宗朝。
[1] 《宋大诏令集》卷一六三《改武选官名诏》,第6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