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南渡士风与诗歌创作

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所谓的“士”(或称为“士大夫”),是指集学者、官僚为一身的一个特定的政治群体。这个界定虽然有可商榷之处,但大体上概括了“士”的社会属性。因此,本文所讨论的“士”,主要以这一界定为依据,同时做一些小的修正。比如,宋代的官员有文阶与武阶之分,文阶官员自然属于士阶层,而武阶官员也未尝就该被排斥于士阶层之外,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文化修养很高,如贺铸曾一度为武职,但他也是有名的词人;又如抗金名将岳飞,也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与学术修养,有诗词作品传世。诸如此类的人物,亦是本文研究的对象。

根据余英时的理解,中国古代的“士”与近代以来西方的“知识分子”这一概念的含义较为接近,含有“社会的良心”的涵义。但“士”具有超越性与现实性两个方面:“我们虽然承认‘士’作为‘社会的良心’,不但理论上必须而且实际上可能超越个人的或集体的私利之上,但这并不是说‘士’作为一个具体的‘社会人’可以清高到完全没有社会属性的程度。所谓‘士’的‘超越性’既不是绝对的,也决不是永恒的。”[1]基于余氏对“士”具有社会现实属性的判断,本文以为与士人主体精神相关联的士风,即整个士林士人的精神状况,也具有现实性,甚至其现实性远远大于超越性。不同的时期往往具有不同的士风,而不同的士风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士人的心态,进而影响文学创作。本章拟对南渡前后的士风作一较全面的考察,探究南渡诗坛的基本状况。

[1] 参阅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自序》,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