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

一、作者简介

艾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四川新繁人。1932年参加“左联”,曾任执行委员。1933年因从事工人文艺通讯工作被捕,不久获释。抗战时期,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理事。著作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山中牧歌》《南行记》《南国之夜》《夜景》《海岛上》《荒地》《黄昏》《萌芽》《秋收》《荒地》《黄昏》《锻炼》《烟雾》《冬夜》《南行记续篇》《南行记新篇》等,中篇小说《春天》《芭蕉谷》《江上行》《落花时节》《我的青年时代》《乡愁》《一个女人的悲剧》,长篇小说《故乡》《山野》《百炼成钢》,散文集《漂泊杂记》《初春时节》《欧行记》,理论著作《文学手册》,论文集《浪花集》等。

二、解析

(一)《人生哲学的一课》原刊于1932年12月出版的《文学月报》第1卷第5至6期上,最初收入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于1935年12月出版的小说集《南行记》中。

(二)内容梗概

“我”——一个知识青年,为争得生存与读书的权利,徒步三千里来到昆明,孤苦穷愁,无依无靠,像被人遗弃一样;但“我”依然顽强地挣扎,奋斗。“我”在漂泊途中用尽最后一文钱,被鸡毛店老板安排与一个浑身长满恶疮的人同睡一铺。“我”虽穷困潦倒、饥肠辘辘,但为了不被人识破,只好装模作样摆出一副老道的生意人的架势,拿自己唯一的一双草鞋与车夫小贩讨价还价,以换点钱救急。“我”想去做黄包车夫,工厂学徒,但因没有足够的保证金和担保人,因而连这种变牛变马求生存的资格也无法获得。最后,“我”仅有的一双旧布鞋被人偷走了,于是,借机与店老板大吵大闹,索赔到一双不合脚的布鞋,于是,倒拖着继续南行流浪。“我”已经在漂泊流浪的挤轧与挣扎中上了一堂人生哲学课,明白生活就是磨难,在这个社会不容“我”立足的时候,“我”也要钢铁一般坚强地生存!在苦难中坚忍地前行而决不能屈服。

(三)主题

小说通过“我”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人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的生活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坚定的生活信念的肯定。

(四)艺术特色

1.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带有浓郁的自叙传色彩

虽说小说中的“我”不能与作者完全等同,但作者富有传奇色彩的南行经历肯定是小说最主要的现实素材和情感基础。小说所塑造的“我”是一个能克服种种苦难、直面人生、砥砺自我的青年漂泊者形象,在这一人物形象上,深深地渗透了作者坚强的生命意志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2.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捕捉在特定情境中人物内心的细微变化,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深化了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如小说中“我”丢了布鞋之后向店老板索赔的那段描写,细腻而真切地表现了这位无奈的漂泊者在理直气壮之下所掩盖的心虚软弱,以及胜利后的懊悔等。其他如对卖草鞋、买烧饼、找工作等细节的描写以及相应的心理描写,也颇为成功。

3.善于通过描写景物来烘托气氛,刻画人物

如对昆明的秋景的描写增加了小说浓重的浪漫主义气息,笼罩着抒情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使人物的心理描写与自然风情交融为一体。

4.语言从容、舒缓、自然、洗练、朴实、流畅

小说语言从容、舒缓、自然、洗练、朴实、流畅,叙述真切动情,且含有哲理意味。这与漂泊的主题和乐观的人生哲学是相一致的。

山峡中

一、作者简介(略)

二、解析

(一)《山峡中》写于1933年冬,原刊于1934年3月出版的《青年界》第5卷第3号上,最初收入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于1935年出版的小说集《南行记》中。

(二)内容梗概

一个阴郁、寒冷、怕人的夏日山中之夜,大约十来个被世界忘却的人进了一座破败的神祠,一边取暖一边烤咸肉,但小黑牛痛苦无力地呻吟着;夜白飞给他揉腰擦背,并为他的重伤而感到惊讶和愤怒;魏大爷不以为然——认为不必大惊小怪。鬼冬哥附和魏大爷的观点。野猫子手抱木头人儿,一边同众人打趣,一边在父亲魏大爷面前撒娇。“我”不由得想起白天里与野猫子扮作一对农家夫妻、野猫子趁机从一个小商贩手里偷走一匹上好的布之事。半夜,“我”在惊醒之际见小黑牛被魏大爷等丢到江里。第二天早晨醒来时,野猫子想对“我”隐瞒小黑牛被丢到江里之事,“我”愤怒地揭穿了真相。“我”向野猫子坦言适应不了她及其父亲等的生活,决定离开,她耍刀威胁“我”。午后,“我”与野猫子遇到了魏大爷的对头,“我”俩扮作一对小夫妻骗过了他们。晚上,魏大爷们带着许多财喜回来了。第二天,“我”醒来时已近午,发现只有“我”及灰堆、灰堆旁边的小木头人儿和夹留在“我”书里的3块银元。

(三)人物分析:野猫子

野猫子是山贼首领的女儿,是一个中国式的吉卜赛女郎。她美丽、泼辣、机警、狡黠、勇敢——“她的两条眉峰一竖,眼睛里露出恶毒的光芒,看起来,却是又美丽又可怕的”;假扮小媳妇扯谎偷窃;大大咧咧地和男山贼们吵闹;撕肉大嚼;在夜里参与父亲把小黑牛活活抛进江心之事,可向“我”谎称送小黑牛去治伤了;在遭遇敌人时勇敢面对。凶狠、残忍——得知“我”决定离开她们后,她以耍刀恐吓“我”,参与将小黑牛扔进大江之事。活泼、乖巧、玲珑、善良、温柔、直爽、有情有义——在同伴们面前欢蹦雀跃,在父亲面前是个既懂事又不时撒娇的孩子,在木头人儿面前俨然是个善良的母亲,与“我”合作成功地偷东西和骗过敌人,与其父亲一起放“我”走留给“我”她所喜欢的木头人儿。追求美好的生活、向往爱——喜欢木人儿、想当妈妈、反复吟唱“江水呵,慢慢流,流呀流,流到东边大海头,那儿呀,没有忧!那儿呀,没有愁!”便是其具体表现。

(四)主题

小说通过“一群被世界忘却的人”的生活,揭示了社会下层人民的痛苦、扭曲的人生,揭露和批判了黑暗社会对人性的戕害,表达了作者对山贼及其人生的同情、否定、批判以及对新的生活所寄予的希望和追求。

(五)艺术特色

1.浪漫、神秘的传奇色彩浓郁

“我”身为一个读书人,却混迹于一群亡命之徒之中,并协助他们干了一些偷盗的勾当;“我”在正想离开他们之际,一觉醒来,发现他们不见了,“我”不禁觉得如同置身于梦境中一般;魏大爷等来无影、去无踪,出没于险峰惊涛之中,在“刀口上过日子”;江水好似一个神秘的精灵,时而咆哮奔腾给人以威胁,时而好像在叹息山贼的悲惨命运;野猫子的歌声凄婉怅惘、悠悠回荡……这一切使小说呈现出浓郁的浪漫、神秘的传奇色彩。

2.题材新颖

小说所写的山贼及其生活以及我国西南边疆风土人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前所未有——颇为新颖。

3.人物个性鲜明

除小野猫之外,魏大爷、小黑牛、夜白飞、鬼冬哥、野老鸦等也个性鲜明:魏大爷残暴、残忍而又人性未泯,小黑牛善良、憨厚、老实、心地纯正而又懦弱,夜白飞善良,鬼冬哥圆滑,野老鸦沉默。

4.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山贼们的世界与文明社会、自然景物的美与人生社会的丑、江水咆哮汹涌所呈现的阴冷怕人的气氛与小黑牛的悲剧、山贼对小黑牛的态度和对“我”的态度、人物的善良品行与其周围环境的愚昧荒凉残酷、野猫子爽朗的笑声和庙外的黑暗、山贼的野蛮和残忍与其至善和至美……均构成了对比。

5.叙述者及叙述视角独特

“我”既是观察者,又是故事的叙述者、评判者、感情的抒发者,还是一个探秘者。“我”的所见所闻也独特——既是耳闻目睹,又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我”并没有亲眼看见山贼们对社会的危害,所看到的主要是他们闪现着人性光芒的一面,他们凶狠的外壳下面包藏着的是一颗颗受伤流血的心灵,他们首先是时代与社会的受害者,即使残害同人也主要是出于求生……

6.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

小说一开始就描写了大江及其两岸的景物:江上横跨着“顽强古怪”的铁索桥,桥下“凶恶的江水,在黑暗中奔腾”、“咆哮”、“发怒”,大江两岸是“蛮野”的山峰。岸边上是“破败而荒凉”的神祠、烟焰摇曳的篝火……

在叙述小黑牛的悲剧时,小说几次写到了野老鸦的慨叹:江水吼得太大了,像要吃人。它不仅渲染了气氛,而且烘托了人物的悲剧命运。

在小黑牛在夜里被抛到江里之后,小说接着描写道:“峰尖浸着粉红的朝阳。山半腰,抹着一两条淡淡的白雾。崖头苍翠的树丛,如同洗后一样的鲜绿。峡里面,到处都流溢着清新的晨光。江水仍旧发着吼声,但却没有夜来那样的怕人。清亮的波涛,碰在嶙峋的石上,溅起万朵灿然的银花,宛若江在笑着一样。谁能猜到这样美好的地方,曾经发生过夜来那样可怕的事情呢?”

7.语言简洁、明快,动作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