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shop CS6平面设计教程
- 张姣 李洪发 董庆帅
- 6441字
- 2020-06-27 16:41:03
1.1 平面设计基础
平面设计主要包括色彩构成、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本节主要介绍色彩构成和平面构成的相关知识,这也是平面设计中常用到的知识。
1.1.1 色彩构成概述
构成是将两个以上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则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要素。色彩构成是指将两个色彩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合和搭配,从而形成新的具有美感的色彩关系。
在完全黑暗中,人们看不到周围景物的形状和色彩,是因为没有光线;在同种光线条件下,可以看到物体呈现不同的颜色,是因为物体表面具有不同的吸收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能力。反射光线的能力不同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因此,色彩的发生是光对人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视知觉。
由此可以看出,光通过光源色、透射光、反射光进入人的视觉,使人能感知物体表面色彩。
•光源色是指本身能发光的色光,如各种灯、蜡烛、太阳等发光体。
•透射光是指光源穿过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之后再进入视觉的光线。
•反射光是光进入眼睛的最普通形式,眼睛能看到的任何物体都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视觉所致。
图1-1所示为色彩在人眼中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图1-1 色彩在人眼中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物体表面色彩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反射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3个方面,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为光源色。
•物体本身不发光,光源色经过物体的吸收反射,反映到视觉中的光色感觉,这些本身不发光的色彩统称为物体色。
物体被放置在不同的环境与空间中,表面色彩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环境与空间具有不同的色彩和明暗变化,从而造成物体反射光和透射光发生变化。
行业知识
要使用计算机进行平面设计,并且制作出高水平的平面设计作品,除了需熟练掌握平面设计软件功能的使用外,还必须掌握一些关于平面图像处理方面的美学知识,如色彩构成和平面构成等。
在平面设计中,色彩一直是设计师们最为重视的设计要素。正确地搭配和运用色彩可以赋予作品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也能增强作品的吸引力。
1.1.2 色彩构成分类及属性
色彩构成是色彩设计的基础,是研究色彩的产生及人们对色彩的感知和应用的一门学科,也是一种科学化和系统化的色彩训练方式。
1. 色彩的分类
色彩分为非彩色和彩色两类,其中黑、白、灰为非彩色,其他色彩为彩色。彩色是由红、绿、蓝3种基本的颜色互相组合而成的,如图1-2所示。这3种颜色又称为三原色,能够按照数量规定合成其他任何一种颜色的基色,如图1-3所示。通过对三原色的基本调配,可以得到表达人们情绪的不同颜色。
图1-2 彩色组成基本色
图1-3 12种组合颜色
•近似色:可以是其本色外的任何一种颜色。如选择红和黄,得到它们的近似色橙色,如图1-4所示。用近似色的颜色主题可以实现色彩的融洽与融合,与自然界中能看到的色彩比较接近。
图1-4 近似色
•补充色:是色环中直接位置相对的颜色,如图1-5所示。补充色可使色彩强烈突出。如进行柠檬色图片组合时,用蓝色背景将使柠檬色更加突出。
图1-5 补充色
•分离补色:由2~3种颜色组成。当选择一种颜色后,会发现它的补色在色环的另一面,如图1-6所示。
图1-6 分离补色
•组色:是色环上距离相等的任意3种颜色,如图1-7所示。当组色被用作一个色彩主题时,会使浏览者产生紧张的情绪。
图1-7 组色
•暖色:由红色调组成,如红色、橙色、黄色,如图1-8所示。它们具有温暖、舒适、活力的特点,也产生了一种色彩向浏览者显示或移动,并从页面中突出来的可视化效果。
图1-8 暖色
•冷色:来自于蓝色色调,如蓝色、青色和绿色,如图1-9所示。这些颜色将对色彩主题起到冷静的作用,看起来有一种从浏览者身上收回来的效果,适用于页面的背景。
图1-9 冷色
2. 色彩属性
视觉所能感知的一切色彩现象,都具有明度、色相、纯度3种属性,这3种属性是色彩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如果色彩中添加白色越多,图像明度就越高;如果色彩中添加黑色越多,图像明度就越低。为图1-10所示的图像适当添加白色后,图像明度提高后的效果如图1-11所示。
图1-10 原始明度
图1-11 提高明度后的效果
知识提示
明度在三要素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可以不带任何色相的特征而通过黑白灰的关系单独呈现出来。
•色相:指颜色的色彩相貌,用于区分不同的色彩种类,分别为红、橙、黄、绿、青、蓝、紫7色,它们首尾相连形成闭合的色环,如图1-12所示。注意,位于圆环直径上的两种颜色为互补色。
图1-12 色相环
•纯度:指彩色的纯净程度,是色相的明确程度,也就是色彩的鲜艳程度和饱和度。混入白色,鲜艳度升高,明度变亮;混入黑色,鲜艳度降低,明度变暗;混入明度相同的中性灰,纯度降低,明度没有改变。图1-13显示了色彩纯度的变化过程。
图1-13 色彩纯度的变化过程
1.1.3 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在空间或时间关系上相比较会出现明显的差别,并产生比较作用。同一色彩被感知的色相、明度、纯度、面积、形状等因素相对固定,且处于孤立状态,无从对比。色彩对比从色彩的基本要素上,可以分为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
1. 色相对比
色彩并置时因色相的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之为色相对比。将相同的橙色放在红色或黄色上,就会发现在红色上的橙色有偏黄的感觉。因为橙色是由红色和黄色调成的,当它与红色并列时,相同的成分被调和而相异的成分被增强,所以看起来比单独时偏黄,与其他色彩比较也会有这种现象。当对比的两色具有相同的纯度和明度时,两色越接近补色,对比效果越明显。图1-14所示为不同情况下色相对比示意图。
图1-14 色相对比示意图
2. 明度对比
色彩并置时因明度的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之为明度对比。将相同的色彩放在黑色和白色上比较色彩的感觉,会发现放在白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暗,放在黑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亮,明暗的对比效果非常明显。图1-15所示为不同情况下明度对比示意图。
图1-15 明度对比示意图
3. 纯度对比
色彩并置时因纯度的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之为纯度对比。纯度对比可以体现在单一色相的对比中,同色相可以因为含灰量的差异而形成纯度对比;也可以体现在不同色相的对比中,红色是色彩系列之中纯度最高的,其次是黄、橙、紫等,蓝绿色系纯度偏低。当其中一色混入灰色时,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它们之间的纯度差。图1-16所示为不同情况下纯度对比示意图。
图1-16 纯度对比示意图
1.1.4 色彩构图原则
在平面设计中,不能凭感觉任意搭配色彩,要运用审美的原则安排和处理色彩间的关系,即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大致可以从对比、平衡、节奏3个方面进行概括。
•对比:是指色彩就其某一特征在程度上的比较,如明暗色调对比,一幅优秀的作品必须具备明暗关系,以突出作品的层次性。
•平衡:是以重量来比喻物象、黑白、色块等在一个作品画面分布上的审美合理性。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已习惯于重力的平衡和稳定,在观察事物时总要寻找最理想的视角和区域,反映在构图上就要求平衡。
•节奏:是指色彩在作品中合理分布。一幅好作品的精华位于视觉中心,是指画面中节奏变化最强且视觉上最有情趣的部分,而色彩的变化最能体现这一节奏。
1.1.5 色彩搭配技巧
不同的色彩组合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感情,而同一种感情也可用不同的色彩组合方式来体现。下面将列举一些常见的表达感情的色彩组合方式。
1. 有主导色彩的配色
由一种色相构成的统一配色,体现整体统一性,强调展现色相的印象。若不是同一种色相,那么色相环上相邻的类似色也可以形成相近的配色效果,这种配色会展现自然和谐的印象,但同时也容易形成单调乏味的感觉。图1-17所示为有主导色彩的同色系配色案例。
图1-17 有主导色彩的配色
2. 有主导色调的配色
由一种色调构成的统一配色,深色调和暗色调由类似色调搭配也可以形成同样的配色效果。即使出现多种色相,只要保证色调一致,画面就能体现出整体统一性。但在暗色调或深色调的配色中,不同色相的色彩如果不能体现变化,画面则会出现孤寂或清冷的感觉。图1-18所示为有主导色调的同色系配色案例。
图1-18 有主导色调的配色
3. 强调色配色
在同色系色彩搭配构成的配色中,可通过添加强调色的配色技巧来突出画面重点,这种方法在明度、纯度相近的朦胧效果配色中同样适用。强调色一般选择基本色的对比色等明度和纯度差异较大的色彩,或白色和黑色,关键在于将强调色限定在小面积内予以展现。图1-19所示为强调色配色案例。
图1-19 强调色配色
4. 同色深浅搭配配色
由同一色相的色调差构成的配色类型,属于单一色彩配色的一种,色相相同的配色可展现和谐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若没有色调差异,画面则会陷入缺乏张弛的呆板感觉。图1-20所示为同色深浅搭配配色案例。
图1-20 同色深浅搭配配色
5. 感受性别的配色
通常情况下,以红色为中心的暖色系常用于表示女性,以蓝色为中心的冷色系常用于表示男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配色过程中并不单是色相,色调也非常重要。在淡雅、轻薄的色调中展现配色等明度差异小的配色效果代表女性印象,在暗色调或深色调等强有力的色调中展现较强对比度配色效果代表男性印象。图1-21所示分别为男性配色和女性配色案例。
图1-21 感受性别的配色
6. 感受温度的配色
通常在表现湿热、酷暑、寒冷、清凉等温度感时,会采用暖色调色彩和冷色调色彩。暖色调色彩是能够使情绪高涨的兴奋色,在视觉上有优先识别性,适用于吸引眼球设计的作品;冷色调色彩是在纯度和明度都低的色调下,能够呈现出比实际画面更加收缩的效果,俗称“后褪色”。图1-22所示为暖色调色彩配色案例。
图1-22 感受温度的配色
7. 感受年龄的配色
年龄不同,与之相称的色彩也会有所变化。把握年龄相称的配色重点在于捕捉色调,而不单独是色相本身。通常体现年龄小时,应选择高明度和高纯度的原色搭配不浑浊的色调;而体现年龄大时,则应选择低明度和低纯度的色彩搭配深色调或微妙的中间色搭配单一色调。图1-23所示为感受年龄的配色案例。
图1-23 感受年龄的配色
8. 感受季节的配色
通常表现春天应该选择明快或柔和的色调;表现夏天应该选择高纯度的暖色调色彩或体现清凉感的冷色调色彩;表现秋天应该选择中间色调的色彩;而表现冬天则应该选择冷色调色彩或灰色色调。图1-24所示为表现春季的配色案例。
图1-24 感受季节的配色
9. 感受轻重感的配色
在心理上,人类感觉最重的色彩是黑色,感觉最轻的色彩是白色,因此越接近黑色的暗色调会显得分量重,越接近白色的浅色调则会显得分量轻。同时,显示重的色彩可以表达坚硬、强劲、苦涩等含义,显示轻的色彩可以表达柔软、弱小、甘甜等含义。
10. 感受自然的配色
自然配色由植物、土地、河流、动物毛色等自然物的色彩搭配形成,要求避免高纯度的鲜艳色调,选择稳重或柔和的色调;避免相反色等对比效果强烈的色相,选择相互接近彼此相容的色相。
1.1.6 平面构成属性
平面构成是指将具有形态(包括具象形态、抽象形态连贯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和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组合形式。
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单元是点、线、面,只有深入理解各个单元及单元间的相互关系,才能设计出令人关注的作品。
1. 点的形象
数学上的点没有大小,只有位置,但造型上作为形象出现的点不仅有大小和面积,还有形态和位置,越小的形体越能给人以点的感觉。
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如图1-25所示。而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会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如图1-26所示。
图1-25 散点式构成
图1-26 点的移动
除圆点外的其他形态的点还具有方向,对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和方向进行变化,可以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如图1-27所示。而将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地进行有目的的排列,可以使之产生点的面化感觉,如图1-28所示。
图1-27 点按轨迹、方向变化
图1-28 点的面化分布
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可以使之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感,如图1-29所示。而将不规则的点按一定的方向重合分布,则可产生另一种动态视觉感,如图1-30所示。
图1-29 规则点的动态变化
图1-30 不规则点的动态变化
2. 线的形象
平面相交形成直线,曲面相交形成曲线。几何学中的线没有粗细,只有长度与方向,但在造型世界线被赋予了粗细与宽度。线在现代抽象作品与东方绘画中被广泛运用,有很强的表现力。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将线等距密集排列,可以产生面化的线,如图1-31所示。而将线按不同距离排列,则可以产生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如图1-32所示。
图1-31 等距排列的线
图1-32 非等距排列的线
将粗细不等的线排列,可以产生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如图1-33所示。将规则的线在同一方向上作一些切换变化,则可以产生错觉化的视觉效果,如图1-34所示。
图1-33 线的虚实变化
图1-34 线的切换变化
将具有厚重感的规则的线按一定的方式分布,可以产生规则的立体化视觉效果,如图1-35所示。将不规则的线按一定的方式分布,则可以产生不规则的立体化视觉效果,如图1-36所示。
图1-35 线的规则立体变化
图1-36 线的不规则立体变化
3. 面的形象
单纯的面具有长度和宽度,没有厚度,是体的表面。它受线的界定,具有一定的形状。面分为实面和虚面两类,实面具有明确、突出的形状,虚面则由点和线密集而成。
几何形的面,表现出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如图1-37所示。自然形的面,以不同外形展现现实物体的面,给人以更为生动或厚实的视觉效果,如图1-38所示。
图1-37 几何形的面
图1-38 自然形的面
徒手绘制的面,总是给人无限想象,如图1-39所示。有机形的面,则表现出柔和、自然、抽象的面的形态,如图1-40所示。
图1-39 徒手绘制的面
图1-40 有机形的面
偶然形的面,给人自由、活泼、富有哲理性的感觉,如图1-41所示。人造形的面,则给人较为理性的人文特点的感觉,如图1-42所示。
图1-41 偶然形的面
图1-42 人造形的面
1.1.7 平面构成视觉对比
在平面设计过程中,平面的不同构成会给人不同的视觉感,优秀的平面作品会使人过目不忘,不好的作品则会使人产生不安的感觉。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平面构成。
•基本构成形式: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大体分为90°排列格式、45°排列格式、弧线排列格式、折线排列格式,如图1-43所示。
图1-43 基本构成形式
•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和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如图1-44所示。
图1-44 重复构成形式
•近似构成形式:是具有相似之处的形体之间的构成,如图1-45所示。
图1-45 近似构成形式
•渐变构成形式:是指将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如图1-46所示。
图1-46 渐变构成形式
•发射构成形式: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向周围发射或扩散等形成的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如图1-47所示。
图1-47 发射构成形式
•空间构成形式: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间形态,如图1-48所示。
图1-48 空间构成形式
•特异构成形式: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单调的构成形式,如图1-49所示。
图1-49 特异构成形式
•分割构成形式:将不同的形态分割成较为规范的单元,以得到比例一致、特点灵活、自由的视觉感,如图1-50所示。
图1-50 分割构成形式
1.1.8 平面构图原则
在平面构图过程中,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最终得到受众的认可,应使作品构图符合以下原则。
•和谐:单独的一种颜色或单独的一根线条无所谓和谐,几种要素具有基本的共同性和融合性才称为和谐。和谐的组合也保持部分的差异性,但当差异性表现强烈和显著时,和谐的格局就向对比的格局转化。
•对比:又称对照,把质或量反差甚大的两个要素成功地配列于一起,使人感受到鲜明强烈的感触但仍具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它能使主题更加鲜明,作品更加活跃。
•对称:假定在某一图形的中央设一条垂直线,将图形划分为左右完全相等的两部分,这个图形就是左右对称的图形,这条垂直线称为对称轴。对称轴的方向如由垂直转换成水平方向,则称为上下对称;如垂直轴与水平轴交叉组合为四面对称,则两轴相交的点为中心点,这种对称形式即称为“点对称”。
•平衡:在平衡器上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点支持,当双方获得力学上的平衡状态时,称为平衡。在生活现象中,平衡是动态的特征,如人体运动、鸟的飞翔、兽的奔驰、风吹草动、流水激浪等都是平衡的形式,因而平衡的构成具有动态性。
•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构成设计中一切单位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