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思经济制裁
- (美)加莉·克莱德·霍夫鲍尔 金伯莉·安·艾略特 芭芭拉·奥格
- 782字
- 2021-03-28 12:11:59
第一章 导论
2003年5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1483号决议,从而正式结束了它对伊拉克长达十多年的全面经济制裁。20世纪90年代期间,对伊拉克的制裁体制作为自二战以来实施得最全面的制裁,引发了关于经济制裁措施的作用及其有效性的争论;同时,“经济制裁”这一“致命武器”的人道主义影响、合法性、道德问题亦引发了争论。
作为对一战所带来的战争恐惧的回应,美国前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发起了关于经济制裁有效性的长期争论,该争论一直持续至今。[2]虽然只有少数人目前仍然同意威尔逊总统有关“制裁能作为战争的替代品”的言论,但是制裁的支持者依然把它看作是对外政策“兵器库”中的重要武器。他们相信,除了制裁在实现自身权利方面获得的成功以外,制裁还能起到重要而显著的作用。不过,怀疑论者对制裁是否是一个有效的工具仍然有所疑虑,尤其是当制裁发起国单方面地把制裁作为一项独立的武器使用时,因为尽管受制裁国的普通民众可能会受到伤害,但是目标政权(tar-get regime)却可以使自己免受重大影响。怀疑论者所疑虑的另一点是:其他国家及其人民因制裁的间接影响而需承担的代价以及制裁发起国国内的企业、工人因此所付出的代价,对于制裁所带来的收益而言是否值得。与20世纪相似的是,在21世纪之初,经济制裁仍然是一项重要但却备受争议的对外政策手段。
为了恰当地处理这些问题,我们对20世纪有关制裁的大量历史记录进行了仔细的探究和考查。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找出在哪些情况下使用经济制裁最有可能推动和促进(一国)实现其对外政策的目标。因此,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主要问题:
□在实现对外政策目标时,历史上有哪些采取经济制裁的先例。
□什么因素(政治和经济因素)能使制裁对于既定的对外政策的目标产生积极的影响。
□制裁发起国[3]以及受制裁国各自需要付出多少成本和代价。
□我们从实践经验中能得出什么教训,从而为政策制定者在未来制定未来的制裁政策时提供指南。